1.我国基建建设行业的现状
(1)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在经历了 20 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宏观经济面临下行探底压力。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在国民经济提质增速中持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筑业的发展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建筑业市场规模同步增长。2013 年至 2022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为 2.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推动了建筑业的稳步发展。2013 年至2022 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年复合增长率达 8.24%。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013年至2022 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各运输方式总里程不断增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9 年 9 月 19 日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通知,从2021 年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其中,到2035 年,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涵盖快速、干线和基础的“三张交通网”,公众出行和全球快货运输都要形成一个“123”交通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旨在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纲要战略部署如何在综合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
因此,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城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建设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 年到2022年,我国总人口由 13.67 亿增长到 14.12 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6%,而同期城镇人口由 7.45 亿增长到 9.21 亿,城镇化率由 54.49%提高到了65.22%,未来预计我国城镇化率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城镇化的发展将拓展城市新增住宅建设市场,带来大量新增城市住宅建设需求。此外,城市陈旧住宅翻新也将带来住宅建设需求。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圆满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的建设需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网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同时要求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切实保障项目的落实和进度管控。
(4)国际工程承包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2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424.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3%(折合 1,549.9 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签合同额 17,021.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1%(折合 2,530.7 亿美元,同比下降2.1%)。
2022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额 8,718.4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2%,同比下降3.3%;完成营业额 849.4 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 54.8%,同比下降1.3%。
2、我国基建建设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基建建设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对外开放进度加快,整体研发与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在此背景下,大型企业相继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努力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现阶段,我国大型、领先建筑企业的建造技术和施工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大量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工程。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决定建筑企业是否能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另外,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进入壁垒将越来越高,特定行业的工程建设项目将日益集中于行业内少数龙头企业,因此,积极培养自身有特色的竞争优势成为必然选择。
3、我国基建建设行业竞争格局
基建建设行业总体而言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较低,参与企业数量众多。业内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以中国交建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大型中央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并分别在所侧重的业务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第二类是以各省级的建工集团为代表的地方国有基建企业,拥有良好的地方市场资源优势;
第三类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新兴建筑企业,此类企业以中小型规模居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在竞争充分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