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正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亚太地区、中东和北美地区是全球国际工程承包最活跃的地区;相对而言,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发包量较小,市场规模总量有限。欧美日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建筑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专利、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
同时,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国际工程承包也是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很多企业通过经济援助项目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国内建筑企业“走出去”,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并且国内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也驱使建筑企业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和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2022 年国际权威的《工程新闻纪录》(ENR)统计显示,共有 79 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世界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行列,数量较上年增加 1 家,仍居各国首位。
2020 年,多重外部不利因素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 1,559.4 亿美元,同比下降 9.8%,新签合同额2,555.4 亿美元,同比下降 1.8%。2021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996.2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7.1%(折合 1,549.4 亿美元,同比下降 0.6%),新签合同额16,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5.4%(折合 2,584.9 亿美元,同比增长1.2%)。
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 10,424.9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3%(折合 1,549.9 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新签合同额 17,021.7 亿元人民币,增长2.1%(折合 2,530.7 亿美元,下降 2.1%)。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贡献率超过 50%,虽然 2018 年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大项目陆续实施、新项目开发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速放缓,但新签合同规模依然较大。
2020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 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1,414.6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911.2 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 55.4%和 58.4%。2021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 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1,340.4 亿美元,同比下降5.2%,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1.9%;完成营业额 896.8 亿美元,同比下降1.6%,占同期总额的 57.9%。
2022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 5,514 份,新签合同额 8,718.4 亿元人民币,增长0.8%(折合1,296.2 亿美元,下降 3.3%),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2%;完成营业额5,713.1 亿元人民币,下降 1.3%(折合 849.4 亿美元,下降5.3%),占同期总额的 54.8%。
发包方式上,由于来自政府投资和国际金融机构资助的资金比例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私人投资日益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使得国际承包商越来越多地采用参与项目融资、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私合营)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业主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更加倾向于化零为整、将整个项目发包给一家大型承包商,使发包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国家基建和能源行业的发展需求明显,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对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将形成有力支撑。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面临项目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极易受到各类突发事件的冲击;美国单边主义扰动国际经贸及投资环境,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不确定性增加;施工标准差异问题日益突出,对多国共同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产生实际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各国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等等不确定性和风险。
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国家环境亦对其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来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规模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支撑下有望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