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轴承业产业政策
2012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 年版)》,将轨道交通设备轴承、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设备轴承、大功率工程机械主轴承、中高档轿车轴承、超精密级医疗机械轴承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列入该指导目录。
上述关键基础零部件可优先列入政府有关科技及产品开发计划,优先给予产业化融资支持,享受国家关于鼓励使用首台(套)政策;产品开发成功后,经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优先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享受政府采购政策支持。
2013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该文件自发布实施以来,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修正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有关轴承的内容将“时速 200 公里以上动车组轴承,轴重大于 30 吨重载铁路货车轴承,使用寿命 200 万公里以上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使用寿命 25 万公里以上汽车轮毂轴承单元,耐高温(400℃以上)汽车涡轮、机械增压器轴承,P4、P2 级数控机床轴承,2 兆瓦(MW)及以上风电机组用各类精密轴承,使用寿命大于 5,000小时盾构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轴承,P5级、P4 级高速精密冶金轧机轴承,飞机及发动机轴承,医疗 CT 机轴承,以及上述轴承零件”列入了鼓励类项目,为轴承行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产业高附加值化和产业高技术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政策与规划,鼓励、扶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共性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构建企业核心资源与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和可靠性,加快重点装备机械基础件自主配套步伐;围绕创新驱动,推进智能制造,力争到 2025 年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进程中,航空军工、轨道交通、钢结构建筑、新能源、智能设备等高端配套市场及国家战略性新兴应用领域,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轴承行业发展现状
轴承属于机械基础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机械零部件的传动,其中滚动轴承、关节轴承是轴承工业的主要产品。
轴承广泛应用在工业机械、农业机械、交通运输、国防、航空航天、家用电器、办公机械和高科技(原子能、核反应堆等)等领域。中国目前已建立较完备的轴承工业体系,形成较完整的研究开发体系。
近年来中国轴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轴承生产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轴承总体产量近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产品尺寸来看,我国生产的轴承绝大多数是小型及中小型轴承,中大型以上的轴承产量占比较少,不足 3%;从产值上来看,由于中大型轴承单价较高,我国中大型轴承的产值占全部产值的 35%。
我国轴承行业已发展成为世界轴承制造大国,但并非轴承制造强国,行业集中度较低,基本形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与 SKF、INA 等世界轴承巨头比较,国内多数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主要依靠人工成本的相对优势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日愈激烈。
然而,国内高端市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航空军工、轨道交通等重要装备的机械零部件自主配套率低,绝大多数仍然依赖进口,该领域市场需求大、利润丰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产品质量技术要求高,成为国内企业进入的障碍。
工业发达国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旨在抢占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巩固高端市场份额,挤压国内轴承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已逐渐形成了“国际轴承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轴承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行业发展态势;同时,跨国轴承公司通过在我国轴承企业贴牌生产、从我国轴承企业采购或协作加工(锻件、车加工件)的方式,缩小制造成本的劣势,挤占中低端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加剧了轴承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技术方面,同世界轴承工业强国相比,我国轴承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主要依靠人工成本的相对优势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日愈激烈;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产品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高端市场如航空军工、轨道交通等重要装备的机械零部件自主配套率低,绝大多数仍然依赖进口。
产业政策方面,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推进国产化进程。国务院 2006 年 9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 年 10 月发布的《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自主配套率提高到 70%以上;加速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总体而言,我国轴承行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其中低端轴承产能过剩,高端轴承供给不足、依赖进口,高速动车组轴承、高速高精度冶金轧机配套轴承、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等基本靠进口。
造成高低端轴承供需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轴承企业在研发实力、生产工艺等方面较落后,仅有少量研发实力雄厚、生产工艺领先的企业才有实力生产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轴承,研发制造能力不足造成供给严重短缺。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机械装备需要配套大量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轴承。
(3)轴承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制造业持续低迷,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产品供过于求局面愈发突显,使得轴承等机械基础零部件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同行无序竞争、主机客户压价以及人工成本上升等负面因素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行业发展举步维艰。综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态势,未来轴承行业发展预计将呈现以下趋势:
A、宏观经济支撑。一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和精准调控相结合,宏观经济将延续稳中有升,行业发展的经济基本面将得到必要的保障。
B、政府投资项目拉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将会逐步启动,“新基建”也将会继续发力,随着投资的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得到恢复,预计 2022 年工程机械、载重汽车等传统主机配套需求走势前低后高。
C、新经济刺激需求。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政策将继续落实落细,绿色发展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深度融合,叠加“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约束,相关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催生光伏、风电、核电等绿色增长动能、需求和增长点,进而带动轴承等机械基础件的发展。
D、全球中高端产业链拓展契机。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围堵,当务之急是加速国产化配套,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轴承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必将受益于进口替代,国内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路桥等战略性新兴应用领域自主配套及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市场等中高端产业链加速转移,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条件,其中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轴承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