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铁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对铁矿石的需求拉动有限
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 号),开启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 1.5 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上限目标任务,清除了 1.4 亿吨“地条钢”产能。
“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目前钢铁行业正继续深化巩固供给侧改革,推进兼并重组,持续提升供给质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激发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我国生铁、粗钢产量均在 2020 年达到峰值,分别为 8.89 亿吨和10.65 亿吨。
随着产能调整政策深入实施,叠加下游需求结构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钢铁产量在 2021、2022 年持续下滑。
2023 年在疫情结束,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情况下,粗钢产量同比轻微上涨 0.11%。总的来说,我国粗钢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期,《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未来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增长是小概率事件。
在 2023 年 11 月 23 日已外发报告《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存在的结构性机会》中,我们通过对钢铁主要应用下游(房地产、基建、机械、家电、汽车、造船)的分析,预计到 2030 年,钢材消费将下滑至 8.44 亿吨;结合钢材进出口状况,预计到2030年中国粗钢产量将下滑到 9.2 亿吨左右。钢铁产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对铁矿石的需求拉动有限。
2. 政策鼓励废钢发展,废钢替代铁矿石的潜力较大
炼钢工艺主要分为两种:长流程炼钢(高炉——转炉)和短流程炼钢(电炉)。长流程炼钢使用铁矿石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工序生产钢水;短流程炼钢则主要使用废钢作为原材料,通过电炉融化废钢生产钢水。废钢是钢铁工业的绿色原料,也是唯一可大量替代铁矿石的铁素原料。
用废钢生产 1 吨钢,可节约铁矿石1.6 吨,能耗减少0.35吨标准煤,减少 1.6 吨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中国电炉钢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钢协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电炉钢产量9671 万吨,占粗钢总产量的 9.5%,远低于全球 28.3%的平均水平,与美国、印度、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22 年 7 月 7 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到,到 2025 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 15%以上。
到 2030 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 20%以上。目前我国短流程炼钢占比与20%的目标还存在差不多一倍的差距,废钢作为短流程炼钢的主要原料,在政策推动下,未来随着电炉钢占比的提升,废钢替代铁矿石存在较大空间。
2021 年 7 月出台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2020 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达到 2.6 亿吨,并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废钢利用量要达到3.2 亿吨。2021 年9月出台的《废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炼钢平均废钢比为11.3%,“十三五”期间平均废钢比为 18.8%,比“十二五”提高 7.5 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炼钢累计消耗废钢铁 8.74 亿吨,与用铁矿石炼钢相比累计节约 14.86 亿吨铁精粉,节能3059亿千克标煤,减少 13.98 亿吨二氧化碳和 26.2 亿吨固体废弃物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国炼钢综合废钢比达到 30%。
废钢的利用符合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的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铁矿石“卡脖子”的局面,保障原料供应安全,预计废钢消耗量未来将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