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光伏组件规模不断扩大,光伏组件已经成为光伏产业链中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光伏组件的壁垒是由企业的产品技术迭代能力、品牌影响力、规模效应、渠道布局、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筑就的,光伏组件领先企业优势更为明显。
(1)持续的产品技术迭代能力
在平价上网目标的推动下,光伏组件作为面向发电市场的终端产品,全球市场对高效光伏组件的强烈需求推动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随着半片、多主栅、SMBB、高密度封装(叠瓦、小间距技术等)技术的普及和叠加使用,组件封装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组件功率提升明显,有效降低下游系统的度电成本。而随着大尺寸硅片技术进入技术稳定期,N 型电池叠加大尺寸硅片技术将组件功率提升到了 700W 附近。
2022 年,行业头部企业陆续发布了大尺寸、高功率组件新产品,量产组件功率均以 500-600W 为主。未来随着大尺寸、高密度封装等技术在新增产能中更广泛应用,组件性能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组件产能占比将持续上升。光伏组件技术更新提速,行业领先企业凭借产品迭代能力拉开差距,头部企业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布局可提高获取订单能力,增加销售溢价,提高利润率。
(2)品牌效应
品牌源于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光伏组件使用周期长达 25 年以上,产品质量及运行稳定性将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因组件可靠性导致的发电效率降低或过早失效都将提高光伏度电成本,甚至导致安全隐患,损害电站运营方的投资收益率。
工作环境、背板耐候性、抗机械应力能力、PID 效应、LID 效应、胶膜质量等均可对发电效率、故障率、衰减速度造成影响,可靠性较差的组件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头部企业的产品质量通过市场长时间的检验,形成品牌效应,品质硬、品牌好的企业能获得一定品牌溢价。
此外,行业领先组件厂商凭借综合能力获高评级,强化获单能力。光伏电站运营寿命长,使得终端客户/投资商对组件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稳健性要求较高,大型组件企业凭借前期积累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获取订单能力、强化品牌力。
(3)规模效应
随着平价上网趋势形成,组件终端客户中大型能源集团占比提升,为保障产品一致性及供货稳定性,大型能源集团倾向于选择大型供应商,往往要求组件厂能够提供充足稳定的产能,“年供货能力”也是光伏组件招标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统计披露,2023 年 265.69GW 光伏组件定标项目之中,有 121.91GW 光伏招标项目确定了中标人以及中标份额,根据上述招标项目容量,前十大中标企业的中标份额为 84.83%。强者恒强,规模效应明显。
(4)渠道布局
光伏市场需求愈加分散,区域覆盖度、产能布局决定企业出货量高度和盈利能力。2020 年之前,光伏电站建设主要集中于环保意识较强的少数国家或地区,随着度电成本的降低,碳中和理念的传播,2020 年至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光伏电站的建设中,年新增装机量达 GW 级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2023年全球 GW 级光伏市场达到 32 个。
虽然组件企业数量也在增长,但仅有少数企业有能力将销售渠道扩张全球,渠道铺设具有资金壁垒和人才壁垒,同时需要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的支持,分销商考虑到机会成本将优先与大厂合作,新进入者面临较高壁垒。光伏平价后,光伏组件头部企业多区域、多应用场景的销售策略将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5)供应链管理能力
组件生产所需原辅材料较多,某些环节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组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较大考验。行业领先企业的管理更具前瞻性,可保障供货可靠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原材料获取能力上,能力强的企业在开工率上将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时,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策略会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特别是近两年产业链价格波动明显,在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头部公司可通过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如签订长期订单、与上游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进而保障组件供货可靠性,提升市占率。综上,光伏组件进入壁垒不断提高,行业加速向领先企业集中,新进入者、小规模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有利于光伏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