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 121 位,是全球 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 11,000 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 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供水危机,近年来,全国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严重。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水质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Ⅲ类以上的水可被用于饮用,低于Ⅲ类的水人体不宜直接接触,Ⅴ类和劣Ⅴ类水则已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
另外,作为水源地的水质标准应达到Ⅱ类水以上。2009 年七大水系的 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7.1%,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18.4%。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形成了很多水质性缺水城市。
随着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污水处理建设市场和运营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整合逐步展开,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污水处理投资运营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尽管目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提前完成70%的目标,但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依然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污染不断扩大,导致流域支流、河网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持续快速恶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 号)指出,要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中小规模的水污染治理项目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污水处理领域补短板强弱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 号)(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 70%以上;
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 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 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0%以上。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着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
一是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升收集效能。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 8 万公里。
二是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弱项,提升处理能力。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000 万立方米/日。
三是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 1500 万立方米/日。
四是破解污泥处置难点,实现无害化推进资源化。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规划》对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出细化的技术要求。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