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发展概况
(1)在交通强国以及经济稳增长背景下,交通基建投资维持高位,带动桥梁隧道工程配套产品市场需求增长
交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畅通循环。近年来,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正加速形成。考虑到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交通网络布局不完善,中西部地区、沿边地区和城市群交通发展短板明显等问题,我国交通建设具备进一步发力空间,中长期仍有大量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待建设。
此外,“稳增长”背景下,基建仍为经济重要抓手。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冲击,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的经济调节工具和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承担起对冲消费下行、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
在交通强国以及经济稳增长背景下,交通基建项目“储备足、开工快”,交通基建持续增长的预期较为明确。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来看,2017 年至 2022 年上述三个领域交通固定资产总投资连年增长,复合增长率为 3.84%。2022 年在疫情防控影响下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暂停或者放缓,交通固定资产总投资(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仍然同比增长 4.41%,达到 4.11 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我国铁路建设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48 亿元,同比增长 9.9%,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重大作用。具体分领域来看:
①铁路发展概况
铁路运输是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相比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受天气、交通堵塞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铁路领域,2017 年至 2023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 7,000 至 8,000亿元左右,2023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疫情三年连降后止跌回升,全年完成投资 7,645 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7.54%,铁路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
随着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投入,中国铁路路网规模逐年扩大。截至 2023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90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4.50 万公里。2022 年全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 4,100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082 公里,占比达 50%以上,高速铁路仍为发展重点。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 2025 年,铁路营业里程、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分别达到 16.5 万公里、5 万公里,相比于 2020 年分别增长 13%、32%,尤其是西部、边疆地区铁路补短板需求依旧迫切。预计未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高位,铁路及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持续增长,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交通方式与核心基础设施,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 年我国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分担比率为 45.82%,其中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 10 个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的分担比率均超过 50%。
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方便快捷的轨交出行有望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点。随着大都市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提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在 5,000 亿元至 6,000 亿元的总投资水平,虽然最近两年投资略有所下降,但 2022 全年建设投资仍维持在 5,444 亿元的高位。
伴随着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增长和持续投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展。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 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 55 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 308 条,运营线路总长度 10,287.45公里,同比增长 11.74%;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 6,675.57 公里,可统计的在实施建设规划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额合计为 41,688.79 亿元,规划项目未来仍需大量轨道交通投资额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是主流制式。按照运营线路制式结果来划分,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 9 种制式同时运营,其中地铁 8,008.17 公里,占比 77.84%;高架线 1,986.48公里,占比 19.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高架线建设占据主要的线路敷设方式,也为桥梁隧道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③公路发展概况
公路交通具备强大的通行能力、快捷的运行速度、灵活的运行方式等特性,对合理调配自然资源、发挥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 2017 年的 21,253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28,527 亿元,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复合增长率为 6.06%。2022 年我国完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 28,527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9.74%。近年来,公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为拓展国内交通资源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国家公路网逐渐构建,我国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逐年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总里程由 2017 年的 477.35 万公里稳步增长至 2022 年的 535.48 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由 2017 年的 13.64 万公里稳步增长至 2022年的 17.73 万公里。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路投资整体仍将维持高位,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公路网的服务能力和配套产品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西部地区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所以未来仍是我国公路建设投资重点发展地区。2021 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公路投资分别占比 31%、23%和 45%,中西部地区占比提升。中西部地区高寒、风沙、坡陡、弯多、危险路段多等特点也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带来新的要求。
④桥梁发展概况
桥梁是道路的延伸,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变化大且耕地珍贵,在铁路及公路建设过程中,以桥代路具有节约用地、对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地形地貌影响小等突出优点,因此铁路及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的桥梁建设,桥梁工程也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领域。
A.铁路桥梁建设
早期修建铁路只在跨越重要道路、大河及深谷时才架设桥梁,例如上世纪 90 年代建成的京九铁路的桥梁里程在全线占比只有 2%。
近年来,在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铁路建设也步入高速化的阶段。一方面,我国地理复杂,山河湖川众多错杂,铁路建设中跨越自然障碍物需要大量的桥梁建设;另一方面,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行车速度快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提高,新建高铁更多采用直接架设桥梁的建设方案,而非曲线绕行。我国已开通的高铁客运专线项目中,桥梁占比非常高。例如,典型的京沪高铁桥梁占比达到 80%,京津城际高铁桥梁占比达到 87%。
铁路桥梁也随着铁路的延伸而快速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铁路桥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 2022 年铁路大跨度混凝土桥梁建造技术交流会上显示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铁路桥梁总数约 9.2 万座,累计长度 3.1 万公里,占铁路线路的比例为 20.67%;尤其是作为高速铁路桥梁正处于建设大发展时期,累计 1.9 万公里,占高铁线路比例为 47.50%。未来随着高铁建设的持续投入、铁路桥梁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的提升,桥梁的使用率也将提高,铁路桥梁建设的配套产品也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B.公路桥梁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众多,公路线路需要穿过江河、湖泊、灌渠等水域,或者跨过高差大的深谷地带,或者跨过其他交通线路。为保持交通畅通需要架设公路桥梁,因此公路建设中涉及大量的桥梁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7 年至 2022 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数逐年上升,复合增长率高达 10.42%。2022 年末全国公路桥梁 103.32 万座、8,576.49 万延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 7.20 万座、1,196.27 万延米,其中特大桥 8,816 座、1,621.44 万延米,大桥 15.96 万座、4,431.93 万延米。未来随着公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公路桥梁里程的持续增长将给桥梁工程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⑤隧道发展概况
铁路、公路发展对交通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交通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交通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A.铁路隧道建设
近几十年,我国铁路隧道的数量、长度均增长迅速。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突破技术、完善施工方法与措施,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隧道工程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发表的《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展望》显示,2020 年我国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 714 座,总长约1,589 千米;在建铁路隧道 2,746 座,总长约 6,083 千米;规划铁路隧道 6,354 座,总长约 16,255 千米;截至 2020 年底,全国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共 16,798 座,总长 19,630 千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营隧道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在建、规划铁路隧道长度来看,未来铁路隧道将持续发展,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相关配套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B.公路隧道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过去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然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种做法不仅显著降低行车效率、提高汽车油耗、增加车辆磨损和交通事故发生率,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需求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大量出现,对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标准提升,因此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公路隧道发展也十分迅速。随着公路里程增长、科技水平提升,我国公路隧道里程显著增加。公路隧道从 2017 年 1,528.51万延米增长至 2022 年 2,678.43 万延米,复合增长率为 11.87%。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深入与公路交通网覆盖面的扩张,未来隧道将继续在公路山岭路段和城市隧道需求路段等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公路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维持高位,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营业里程持续增长,以及上述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越来越多的桥梁隧道工程建设,将为桥梁隧道工程配套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社会用电需求稳步提升,下游火电、核电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增长,带动叶片产品市场空间提升
汽轮机是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与太阳能光热发电机组的关键设备,是我国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
2023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7%。经济回暖促进用电量提升,下游火电、核电发电需求增长迅速,带动火电、核电发电机组建设投资持续增长,成为汽轮机叶片市场空间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①能源政策重点转向安全保供,火电项目核准开工全面提速,带动火电机组设备需求增长
2023 年全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约为六成,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发挥重要压舱石作用,有力支撑用电量稳步增长的需求。受政策影响,“十三五”期间煤电发展受到严格限制,但在 2021 年和 2022 年迎峰度夏期间缺电频发、最高用电负荷持续攀升的催化下,煤电稳定可调的优点、兜底保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此外,在全社会用电量高增速背景下,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使得系统调节更加困难,新能源无法全部消化电力需求的增量空间,剩余电力需求增量空间就需要煤电等传统能源的增量来填补。
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将“坚持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作为 2023 年能源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加快建设具备条件的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开工投产一批煤电项目。2022 年下半年以来,多省转变了此前不再新增煤电的政策口径,开启了新增煤电项目的审批。
截至 2023 年末,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139,032 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 47.62%。随着政策重新转向能源电力的保供、对支撑性电源建设的鼓励,从项目核准情况看,自 2022年 8 月政策调整以来,煤电项目核准节奏显著加快。2022 年 8 月四川缺电发生后,9 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煤炭保供会议,提出“今明两年火电将新开工 1.65 亿千瓦”的火电建设目标,火电项目核准开工全面提速。2022 年 1-7 月,煤电项目累计核准仅为 18.24 吉瓦,而同年 8-12 月的新增核准则高达 56.48 吉瓦,占全年新增核准项目的 75.59%。
2023 年以来,煤电项目快速核准的节奏仍在持续,2023 年 1-10 月煤电项目新增核准累计达到 68.50 吉瓦,同比增速达 10.31%。从项目开工情况看,煤电项目开工潮也同步启动。2022 年 1-7 月煤电项目新增累计开工仅为 21.80 吉瓦,而同年 8-12 月的新增累计开工高达 43.57 吉瓦,占全年新增开工项目的 66.65%。2023 年 1-10 月煤电项目新增累计开工达到 79.85 吉瓦,同比增速高达 70.84%。
2022 年以来火电项目审批建设节奏大幅加快,火电投资建设趋热。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自 2021 年四季度以来,火电投资额逆转下跌,迎来上升拐点。2021 年火电年投资额达 672 亿元,同比增长 21.52%;2022 年火电年投资额达 909 亿元,同比增长 35.27%,增速提高;2023 年火电年投资额达 1,029 亿元,同比增速仍高达 13.20%。而火电投资趋热也将带动带动包括汽轮机叶片在内的火电机组设备需求增长。
②“双碳”目标下核电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核电常态化核准后,核电装机规模的稳定提升将保障核电汽轮机叶片市场释放
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核电是唯一同时具备基荷电源和清洁能源属性的发电方式,可以满足基荷电源可靠、经济、充足和清洁四大要求,也可在电网中承担慢速调峰的责任,是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3 年年末,我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5,691 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约为 2%。
未来,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预计将有较大增长。在重塑能源发电格局的背景下,《“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相较于“十三五”时期 5,000 万千瓦增长 40%。而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2022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核电占比为 2.2%,发电量占比为 4.98%,而预计 2035 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 10%左右,到 2060 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例需要达到 20%左右。
近年来,在更加积极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核电机组核准开始呈现提速趋势,核电电源工程建设投资也迅速增长。2011-2018 年是核电核准相对停滞的一段时间,2019 年后核准重新启动,而 2021-2023年我国新增核准核电数量已分别达到 5、10、10 台。核电的基荷电源特性得到重视,预计未来有望保持每年 8 台甚至 10 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
随着核电积极的审批态势,2020 年以来核电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增长迅猛:2021 年核电年投资额达 538 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42.33%;2022 年核电年投资额达 677 亿元,同比增长 25.84%;2023 年核年投资额达 949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40.18%。
核电机组的稳定增加以及核电投资迅猛增长将带动核电汽轮机市场规模的扩大。核电站建设投资金额较大,1 台机组的一般投资金额在 200 亿元以上,核电设备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约为 50%,常规岛设备占核电设备投资的比例约为 22%,汽轮机设备占常规岛设备的投资 24%。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保持每年 10 台核电机组核准开工的节奏,则核电机组汽轮机每年市场规模约为 53亿元,作为汽轮机核心零部件的叶片也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火电调峰保供属性凸显、“双碳”目标下核电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煤电、核电机组核准呈现提速趋势,火电、核电投资的持续增长也必然带动汽轮机、燃气轮机等能源动力装备的发展,从而推动叶片市场空间的持续提升。
2、行业发展趋势
(1)交通基建投资持续推进将支撑桥隧工程配套产品市场稳定发展
现代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我国先后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交通强国建设路径日益清晰。此外,后疫情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的经济调节工具和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交通重大工程具有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
2024 年以来,交通基建政策持续推出。2 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下一步建设指明了方向。
4月29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交通重大工程建设,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谋划、政策引领、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进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下一步,在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将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在建项目实施,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部署 2024 年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各项任务,指导各地加强项目储备、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交通运输部还联合财政部下达交通运输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发挥中央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交通领域投资建设均稳步推进,2024 年一季度,我国铁路建设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48 亿元,同比增长 9.9%。各地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一方面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社会投资,带动消费增长,因此交通基建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预计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保持高位运行,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2)高铁建设“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特点突出
“十四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以高铁建设为重点,为确保铁路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高铁设计及建造具有“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突出特点。“以桥代路”具有如下优点:桥梁占地比路基工程少,减少人口稠密的城镇建筑拆迁和保护耕地资源;桥梁能够很好地规避与地面障碍物的交叉,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形成立体交通;桥梁可以很好地控制沉降量,满足高铁对平顺性的高要求;
高寒高原冻土地区“以桥代路”可以减少生态破坏、减少冻土对线路的影响,并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以隧代路”优点如下:铁路等交通道路穿越地势起伏的山区时,相比于过去的盘山绕行方案,隧道方案更符合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的道路修建技术要求,极大地缩短运输时间;隧道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列车行驶其中可以更好地保持稳定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和速度。
目前我国拟建、已开工高铁建设,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桥隧比”普遍在 80%以上,例如:池州至黄山的池黄高铁约为 89.7%,苏嘉甬高铁浙江段达到 97.4%,杭温高铁二期杭州至义乌段桥占比 95.85%,雄商高铁全线桥梁占比约 94%,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为 93.1%,西康高铁比例达到94.4%,郑渝高铁襄万段高达 97%。高比例高铁桥梁、隧道的运用为桥梁功能部件相关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特殊设计产品需求增多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轴、7 廊、8 通道”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主干线,目前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建成率约为 90%。未来交通投资重点转向区域交通与支线建设,中西部地区、沿海沿江及跨海跨江通道、山区震区、沿边地区、城际高速及城市高架区域快速通道仍有大量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待建设。
随着交通建设正逐渐由平原丘陵延伸至高山高原等具有特殊地质条件、工况、气候特点的地区,跨江跨海桥梁跨度不断增大,8 度及以上高烈度地震区桥梁数量不断增加,特殊设计项目对产品的防腐等级、减震抗震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耐霉菌无毒、阻燃性能等有特殊要求,具备相应技术研发能力的行业内企业较少。由于特殊设计产品附加值高、技术门槛高,需要考虑工程特殊环境,涉及到产品设计、试验验证、生产工艺等诸多环节,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4)“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交通基建出海带来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名片与通道。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设施联通建设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2023 年高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明星产品,当年 10 月雅万高铁投入商业运营。
未来,预计中吉乌、中越、匈塞铁路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逐步延伸,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相关基础设施开发将推动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加速竣工。中国高铁、高速公路“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更是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也为国内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企业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
3、 行业竞争格局
桥梁隧道工程配套产品竞争格局整体来看相对激烈。在铁路市场,获得 CRCC 认证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截至目前,铁路桥梁支座、铁路混凝土桥梁梁端防水装置(伸缩装置)和止水带获证企业分别为 26 家、32 家和 42 家,有资格获得 CRCC 认证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较为有序。尤其是对地质条件、工况、气候特点等具有特殊设计要求的重点、重大桥梁工程用产品,客户主要是在获得认证和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生产实力、生产装备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中选择供应商,具备相应技术研发能力的竞争公司较少。
在公路市场,由于行业壁垒较低,并且各地公路市场较为分散,规模小且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落后的中小企业众多,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预计未来随着行业标准更新、技术要求和产品品质提高,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新筑股份(002480.SZ)、铁科轨道(688569.SH)、海德科技(835415.NQ)、双瑞股份、海力威、宝力股份等。
从地域分布上看,目前我国桥梁工程配套产品企业呈现产业集群特点,生产企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河北衡水、四川新津、江浙一带),拥有两大产业集群(河北衡水桥隧产品产业集群以及成都新津路桥构件产业集群)。
其中,河北衡水桥隧产品产业集群聚集了中裕铁信、宝力股份、衡橡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产业优势明显,是国内最主要的桥梁工程配套产品生产地区;成都新津路桥构件产业集群集聚新筑股份、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宏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集“桥梁+隧道+轨道”于一体的路桥构件产业集群;江浙地区企业以海德科技、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较为分散,但还未形成集群效应。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叶片在各类能源装备制造中属于高技术含量产品,制造叶片需要运用到的技术包括冶金材料、加工装备、机械设计与工艺技术等,国内能够生产的企业较少。
入围国内四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的叶片生产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有序。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