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钠离子电池行业逐渐兴起及政府大力推动钠电储能行业,2021 年,中国钠离子正极材料的产量仅为 900 吨,截至 2023 年产量超 8,000 吨,两年翻了近九倍。
目前,钠离子正极材料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成本的降低、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政府对储能电池领域的钠离子材料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以及众多企业积极投身于钠离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预计到 2025 年,中国钠离子正极材料产业将实现商业化运营。从 2025 年至 2028 年,预计中国钠离子正极材料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钠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生产工艺将更加成熟,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从而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整体发展。截至 2028 年,预计产量将达到超 20 万吨规模。
中国的钠电发展近年来呈现出积极的态势。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锂资源供给的稀缺态势日益凸显,钠离子电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21 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为 0.4GWh,仍处于 MWh 时代。
2023 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正式进入 GWh 时代,出货量达 3.0GWh,2028 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达 77.0GWh,2024 年至 2028 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 75.1%。
钠离子电池行业目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产品的技术、工艺、产业链布局、行业标准尚待完善,行业仍未规模化、商业化。主要原因由于钠离子电池能力密度较小、较锂电价格优势不明显、技术限制等因素制约,钠离子电池行业迟迟无法进入规模化。
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储能电池领域布局钠电,以及企业积极进军钠电领域,预计 2025 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进入商业化模式。2025-2028 年期间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快速发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