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输、汇集和分析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数据,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架构通常划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分别承担数据采集、通讯以及业务逻辑应用的职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从 1980 年的 19.39%增长至 2022 年的65.22%,城镇化率的飞速增长,推动着智慧城市的不断革新。一方面,智慧城市投资将会继续加码。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如物联网、环境传感器、全光网络、5G 全覆盖、人脸识别与物体识别摄像头、智能抄表、车联网等将是智慧城市的重点投向。同时,智慧城市投资将会从物理延伸到数字世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将不再只是道路、高架桥、水电等,而是承载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将与物理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物网融合。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设备的井喷,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运营、维护、培训、管理等全流程服务成为重点,如何用好智慧城市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对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发展产生了指引作用。在新基建的风口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跨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感知、传输、计算、决策等环节,可以将智慧城市产业链划分为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从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安居等。
智慧城市经历前几年的规划阶段、试点建设阶段,目前逐步进入大力推广阶段。作为国家新兴产业的载体,与传统拉动GDP 手段不同的是,智慧城市以“绿色”为主题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①行业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扶持
政策推动在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许多地方都把智慧城市发展列为重要目标,并对其做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国家先后发布了《 “ 十四五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和标准文件,明确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这些政策支持为智慧城市行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②以解决“城市病”为出发点,有切实需求
智慧城市概念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城市质量,解决“城市病”。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导致了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弊病。城市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管控日益成为化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同时随着城镇化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威胁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率也在增加,城镇化的发展对公共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升级,向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和政务系统转型,也进一步增加了对智慧城市行业的需求。
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投资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新型城市的新方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新兴产业的载体,完全不同于传统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将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点投资方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