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状况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2-27

(1)行业规模

①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行业规模

A、新能源汽车

据 Marklines 数据统计,自 2016 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波动增长态势,从 2016 年的 69.89 万辆增长至 2023 年的 1,407.89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3.57%。

2019 年,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频发影响,全球宏观经济表现疲软,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仅为 8.02%;

2020 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全球供应链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289.00 万辆,逆势增长 44.33%;

2021 年,全球宏观经济表现有所恢复,各大车企纷纷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终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销量高达 638.86 万辆,增幅达到 121.06%;

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 1-6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快速增长,销量分别达到1,051.20 万辆、1,407.89 万辆和 717.96 万辆,增幅分别达到 64.54%、33.93%和 20.41%。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在 2024 年 4 月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2024》报告中基于全球各国既定政策目标进行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将分别达到 4,080 万辆和 2.36 亿辆。

B、充电桩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销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也不断扩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目前,公共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补能设备之一,在全球下游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以及各国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下,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23年,全球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持续上升,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由 2016 年末的 7.20万台增长至 2023 年末的 140.00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2.80%;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由 2016 年末的 23.69 万台增长至 2023 年末的 250.00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76%。

公共充电桩数量的增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好的续航保障,同时也促进无法获得私人充电桩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24》报告中基于既定政策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 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 680 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 25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 430 万台;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 1,530 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 620 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 910 万台。

②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换电站行业规模

A、新能源汽车

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同时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扶持下,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度销量从 2016 年的 30.17 万辆增加至 2023 年的 896.81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2.35%;保有量从 2016 年末的 91 万辆增加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2,47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5.31%。

2020 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均受到较大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增速有所放缓;

2021年,宏观经济表现有所恢复,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恢复高速增长;

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国际油价飙升助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迅猛发展;

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出的发展愿景,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B、充电桩

我国充电桩行业萌芽于 21 世纪初,并在 2011 年至 2014 年得到初步发展,此时参与者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国企为主,且服务对象多为公共汽车或政府内部用车,市场规模较小;2014 年 11 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充电设施补贴挂钩,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将补贴政策落实至充电设施建设者。

在政策的推动下,万帮数字、特锐德等民营资本纷纷加入充电桩建设和运营市场;2015 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中提出,到 2020 年车桩比达到 1:1 的发展目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持续增加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充电桩保有量从 2017 年末的 44.57 万台增长至 2024 年 6 月末的1,024.30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1.97%;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从 2018 年末的10.94 万台增长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139.20 万台,公共交流充电桩从 2018 年末的 18.93 万台增长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173.00 万台,均实现大幅增长。

C、换电站

在过往的十年间,受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不统一、企业间技术封闭、行业缺乏适合的商业模式、各方利益难以均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我国换电技术不断发展,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加上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现阶段充电时间相对较长、车辆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的凸显,换电模式重新引起各方重视。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解新能源汽车补能环节中的诸多矛盾,国家各部委开始频繁出台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扶持政策,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推广换电模式应用、鼓励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支持换电站建设、研究制定换电领域国家标准等方面,我国换电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1 年 11 月 1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 4 月份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GB/T40032-2021)正式实施,这是在我国在换电行业制订的第一个基本通用性国家行业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将有助于提升使用换电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标准,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

2022 年 3 月 18 日,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进一步推动了换电标准化的进程。根据充电联盟数据统计,中国大陆换电站保有量从 2015 年末的 10 座增长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3,772座,其中 2023 年增长率高达 80.79%。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各厂商积极布局换电站的背景下,预计中国大陆换电站数量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③充电模块市场规模

作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充电模块将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的发展。目前,充电模块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的增长直接带动充电模块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推动充电模块产品和技术的升级。

一方面,充电模块在直流充电桩中起到将交流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为动力电池充电的直流电的作用,是直流充电桩实现其功能的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充电模块成本占据整个直流充电桩成本的 45%至 55%左右,随着直流充电桩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充电模块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增量空间;另一方面,应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和快速充电的要求,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已成为刚性需求,进而对充电模块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迫使充电模块厂商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调整,推动充电模块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总体上看,充电模块的市场空间与直流充电设备的市场空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直流充电桩的市场空间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又呈正相关关系。自 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 2020 年末的492.00 万辆增加至 2023 年末的 2,041.0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0.68%。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因此自 2024 年和 2025 年,增长率分别按 45%、35%估计,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3,995.26 万辆。

在直流充电桩保有量方面,目前中国大陆直流充电桩以公共直流充电桩为主,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是直流充电桩保有量的主要来源。根据充电联盟公布数据计算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从 2020 年末的 2.93:1 下降至 2023 年末的 2.37: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4%,按照-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2025 年车桩比将下降至 2.05:1,结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数据,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 1,949.08 万台。

2023 年末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充电桩保有总量的比例为 31.71%,按照 30%的占比估计,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 584.73 万台。2023 年末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占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 44.17%,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与充电设备技术的发展,直流充电桩未来占比有望提高。若按 2023 年末的占比保守估计,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 258.27 万台。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补能的需求,我国直流充电桩的功率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路线图研究(2021-2035)》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的70KW提升至2020年的131K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96%。按照 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将达到 167.19KW。

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大陆充电模块市场保有量将达到 4,318.07 亿瓦。目前,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较大比例,但随着全球其他区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车桩比不断改善,预计全球其他区域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将呈现较大增长潜力。

(2)区域分布

①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的区域分布

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要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举措。目前,中国大陆、欧洲和美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市场。

中国大陆方面,尽管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财政补贴退坡政策,但市场规模仍快速增长,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从 2021 年的 51.84%增长至 2023 年的 63.70%,反映了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成功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

欧洲方面,在主要国家加严排放限制、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欧洲区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增长动力。2019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公布《The EuropeanGreen Deal》,表明将通过立法等方式促使欧盟地区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的推动下,欧洲区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在 2020 年首次超越中国大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 43.68%;受欧洲部分国家和车企放缓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影响,2024 年 1-6 月,欧洲区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下降到 14.87%。

美国方面,相比中国大陆和欧洲,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较为缓慢,销量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由 2016 年的 22.98%降至 2023 年的 10.42%,但随着美国政府在 2021 年推出多项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美国未来有望重新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相同,全球充电桩市场也以中国大陆、欧洲和美国为主。

中国大陆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生态稳步形成,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公共充电桩,其中,中国大陆公共快充充电桩保有量在全球中的占比由 2016 年末的 76.40%上升至 2023 年末的85.99%,公共慢充充电桩中国保有量占比由 2016 年末的 36.30%上升至 2023 年末的 60.68%,均不断提升。

欧洲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次于中国大陆,欧盟委员会在其“Fit for 55”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中提出,各成员国要实现主要道路每隔 60 公里就有 1 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欧洲区域的充电站建设设立了明确的目标。

美国方面,其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逐年下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2021 年 12 月,美国拜登政府在其发布的《FACT SHEET:The Biden-Harris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ction Plan》中提出,将为各州提供 50 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建设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目标建成 500,000 个充电桩,该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极大促进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增长。

②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换电站的区域分布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地方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根据 2024 年 1-6 月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上险数区域分布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上述地区有着较为密集的产业扶持政策、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充电基础设施,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更好地推广。

在充电桩区域分布方面,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区域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安徽、北京、河南、四川,合计占比达 69.61%,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牌限购政策和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的鼓励政策,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推广绿色公交,新能源公共交通普及程度也较高。

因此,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带动了更大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新能源出租车、物流车等新能源专用车的推广对于充电桩利用率的提升提供了一定保证,从而提高充电桩运营企业的建桩积极性。

在换电站区域分布方面,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全国共有换电站 3,772 座,其中浙江以 458 座居首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吉林、重庆、安徽、四川分列第 2 至 10 位,前十地区合计占比达 68.90%,与公共充电桩区域分布相同,换电站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程度较高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