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国加速相关法规政策颁布
截至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都颁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
以美国为例:
2013年,美国首次公布了自动驾驶分级的政策法规《自动驾驶汽车政策》,并确定了L0-L5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某种程度上,这可视为美国自动驾驶政策的起点。
2016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份自动驾驶汽车联邦政策文件,促使无人驾驶汽车顺利测试。政策文件侧重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2024年3月,美国批准了Waymo在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扩区计划,新增运营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
2024年8月,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又公布了“关于自动/无人驾驶(重型)车辆的规则框架的草案”。该草案取消了目前对车辆总重量为 10001 磅或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的禁令,并为制造商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和部署自动驾驶重型商用汽车,创造了一条监管途径。
2024年1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布了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透明度与评估计划,简称“AV-STEP草案”。明确了Robotaxi的政策法规框架,站在国家层面上为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产品、责任划分、载客等都进行了规定。
2、国内政策逐步完善
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立法,但相关试行规章制度已经陆续出台。2024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试点过程中将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允许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2021 年 4 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指出,北京将正式开放高速公路场景,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同年 10 月北京正式开放无人化测试场景,首批向百度、小马智行两家企业颁发无人化道路测试通知书,在经开区 20 平方公里范围内、共 100 多公里城市道路上开展无人化测试。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在内的 10 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也已经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对运营要求、责任划分等进行了明确。
合规趋严。2021 年 5 月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众多跨国车企陆续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数据本土化成大势所趋。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