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通信行业市场现状、发展前景及“十三五”期间总结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4-10

1、通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通信业保持平稳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2023 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1.6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 16.8%。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 2,6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 15.2%提升至 15.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1.2 个百分点。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 6,368 亿元,比上年下降 0.9%,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 40.5%下降至 37.8%。

新兴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用户规模保持增长,5G 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效进一步显现。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共完成业务收入 3,5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 19.4%提升至 21.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3.6 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均增长 37.5%,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 20.3%。同时,中国移动电话 5G 用户数保持增长。

2023 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 3,707 万户,总数达到 19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17.27 亿户,全年净增 4,315 万户,普及率为 122.5 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 3.3 部/百人。其中,5G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5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46.6%,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截至 2023年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 23.32 亿户,全年净增 4.88 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数高 6.06 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达 57.5%。

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全光网建设快速推进,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2023 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4,2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0.3%。其中,5G 投资额达 1,905亿元,同比增长 5.7%,占全部投资的 45.3%。5G 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截至 2023年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1,162 万个,其中 5G 基站为 337.7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7.8 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不断消除网络覆盖盲点,提升网络质量,增强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2023 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 473.8 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 6,432 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 114 万、2,310 万和 4,008 万公里。截至 2023 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 11.36 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486 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 10.94 亿个,比上年末净增 6,915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 95.7%提升至 96.3%。截至 2023 年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PON 端口数达 2,302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779.2 万个。

2、通信行业政策与发展前景

2021 年 11 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对于“十四五”期间通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定量目标,提出的20 个量化目标中“新基建”相关指标占比较高。根据《规划》,到 2025 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要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强柱石。

3、通信行业“十三五”期间总结

(1)“十三五”期间行业持续发展,收入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网络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行业收入也稳步增长。我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从 2015 年底的56%提升至 94%,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了 1.2 亿户,4G 基站规模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开通 5G 基站 79.2 万个,5G 手机终端连接数达 2.6 亿。行政村通光纤和 4G 的比例均超过了 99%,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前,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端到端用户体验速度分别达到 51.2Mbps 和33.8Mbps,较五年前增长了约 7 倍。根据国际测速机构数据,我国固定宽带速率在全球 176 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 18 位,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 139 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 4 位。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量增至 14 个,开展首批 3 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

国际通信网络通达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数据中心规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固定宽带和 4G 网络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全面完成。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初步成形。固定宽带和4G 用户端到端平均下载速率提高 7 倍,平均资费下降超过 95%,促进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实现规模化推广。

(2)行业管理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信息通信行业“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黑带宽”清理及垃圾信息治理、移动应用程序(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携号转网”服务全面推广,电信和互联网用户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用户权益保护不断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ICP)备案核准、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域名管理持续完善。

5G、卫星无线电频率规划和许可更加科学合理。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持续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电信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基本确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 2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5%。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达到先进水平。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技术监管能力显著增强。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持续深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网络安全、应急通信与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3)行业短板凸显,技术突破与网络安全备受重视

“十三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虽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行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是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国际海缆、卫星通信网络和云计算设施全球化布局尚不完善。

二是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环节的融合应用程度不够,技术和数据等要素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产业创新生态有待完善。

三是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能力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适应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四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需要持续创新强化,网络安全产业供给水平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以 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泛在渗透和融合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驱动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线上线下加速交叉流动,使得网络安全与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传导转化,并与全球地缘政治、经贸关系、科技竞争深度交织,内外部网络安全风险挑战更趋错综复杂。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直接体现与必然要求。

(4)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带来行业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未来要更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基础设施是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驱动新一轮内生性增长的新动能。而信息技术正处于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集成创新与突破,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经济贡献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兴技术产业竞争博弈更加激烈,由产业创新引发的全球产业新布局和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

站在大国博弈的制高点上看,攻克信息通信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国内新型消费市场,促进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紧密联动,成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