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基本情况
(1)稀土永磁材料分类
稀土永磁材料是磁性材料的重要种类之一,是将钐、钕等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如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相较于传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当前矫顽力最高、磁能积最大的一类永磁材料,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是 20 世纪 6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按开发应用时间可分为第一代钐钴永磁材料(SmCo5)、第二代钐钴永磁材料(Sm2Co17)和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Nd2Fe14B)。与钐钴永磁材料相比,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磁性能和生产成本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基本替代了一、二代钐钴永磁材料,目前已成为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按照制造工艺不同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类。
根据国家标准,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数值之和大于等于 65 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2)供应现状
① 钕铁硼永磁原料供应情况
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原料是镨钕、镝、铽等稀土金属。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和产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2 年我国稀土矿资源储备量 4,400 万吨,占全球资源比重的 33.85%,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稀土总产量 30 万吨,我国产量 21 万吨,占比 70%,位列第一。丰富的稀土资源和产量为我国钕铁硼永磁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② 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国,产量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7 年-2021 年五年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增长了 39.94%。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和海关总署数据,2021 年我国钕铁硼磁材产量21.94 万吨,2022 年上半年达 12.20 万吨。国内对高端钕铁硼的需求占钕铁硼磁材总需求的 56.60%。国内高性能钕铁硼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从长期来看这也将为国内优秀磁材企业成长提供机遇。
③ 钕铁硼永磁材料进口和出口情况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稀土永磁体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出口基地。自 2011 年以来,中国钕铁硼永磁体的净出口整体维持增长趋势,净出口数量从 2011 年的 2.47 万吨,增加到 2022 年的 5.33 万吨,增幅达115.79%,但净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我国磁材近年来以电机等终端产品形式出口,同时低端产品出口数量减少、高端成品出口数量增加所致。全球主要国家对我国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日益提高,随着以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为代表的低碳节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3)下游应用情况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高科技产品,如电机、压缩机、传感器,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产品、传统汽车等传统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一方面传统应用领域国民生活渗透率比较高,尤其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应用普遍,发展平稳;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新兴应用领域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对象,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战略发展规划。
在国家颁布的产业政策里,积极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空调、工业电机领域等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而钕铁硼作为新材料也被国家列为鼓励和重点发展的对象。在多种因素影响和带动下,下游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钕铁硼行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等方向发展。
2、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钕铁硼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高效、节能、稳定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钕铁硼永磁材料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电器等领域的应用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市场竞争加剧,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
根据工信部和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我国目前钕铁硼行业企业数量约 200家,2021 年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 20.71 万吨,2022 年上半年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 11.60 万吨。从产量集中度来看,我国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我国年产量 3,000 吨以上的企业仅占 7.5%,年产量 1,500 至 3,000 吨的企业占 8.5%,剩余 84%的企业年产量不到 1,500 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市场份额逐步向自主研发能力强、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集中。
3、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当前,行业内能生产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努力下,我国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在稀土永磁材料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从 2009 年开始显著提升,2022 年我国钕铁硼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数量为 1,627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 885 项。
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国,部分钕铁硼永磁制备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目前在高档机器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光刻机等新兴产业应用尚不广泛。同时,在整个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知识产权,近终成型、晶粒细化等最先进的制备技术及连续自动化装备等领域,与日本仍存在一定差距。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