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中国医疗改革推动多元化多支付者模式发展及向全病程管理转变
思瀚产业研究院 微脉    2025-07-02

概览

中国医疗体系主要由三类提供商组成: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目前,医院是该体系的基石,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 约39,000家医院正在运营。中国的医院可进一步分为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院系统的主体,其患者就诊量佔2024年医院患者就诊总量的80%以上。中国的医疗体系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挑战。中国的医师密度仅为每千人2.7名医生,远低于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医师密度超过每千人5名医生。

在医护资源方面,差距甚至更为明显,据报告,中国每千人仅有3.2名护士,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和德国等的人员水平相比,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些国家每千人护士比例均超过10名。由于资源短缺,中国医疗体系历来侧重于急性治疗,而对长期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患者通常仅在症状严重时才寻求医疗协助,导致早期干预有时被延误甚至错过。

此外,治疗后护理服务存在重大缺口,患者面临医疗支援断裂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儘管医院擅长急性期疾病干预治疗,但此类服务往往仅为患者健康历程的起始阶段。这种以治疗为中心的模式推高了医疗成本,治疗效果却未尽理想 — 尤其对那些需要持续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病症而言。此外,中国的健康管理模式对预防性筛查、定期体检、系统性健康监测或治疗后随访的重视程度有限,导致患者无法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中国医疗改革推动多元化多支付者模式发展及向全病程管理转变

为应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旨在解决人力短缺和地域差异的问题,其特徵体现于两大战略转型:(i)由单一层级的医疗保险依赖演变为多元支付体系;及(ii)由偶发性疾病治疗策略转向全面全病程管理。

支付方式转型及多元化支付模式

中国的医疗健康融资体系正逐步由单一层级的医疗保险依赖模式,转型至包括个人自费支付、商业保险及其他多元化资金机制的多层级支付体系,以应对可持续性挑战及满足持续演变的医疗健康需求。

多层级体系转型 。根据国务院于2020年3月颁佈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国正在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全面医疗保障体系,计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这一体系。这将推动建立多层级的医疗保障体系。

长期护理保险支付分项管理 。在医院持续专注急性期疾病诊疗核心业务(包括健康体检、门诊诊疗、住院服务及外科手术)的同时,专业第三方机构正逐步承担治疗后监测、随访协调及用药依从性管理等周期性护理服务,这种专业化分工要求建立差异化的支付体系。

提升自费能力与医疗付费多元化 。商业保险的持续完善与患者自费能力的提升,对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使患者能够获得基本医保未完全覆盖的专科治疗和创新疗法。

随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32,189元上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41,314元,加上健康意识提升,民众对个性化医疗管理服务、专业医疗协助及智能健康监测等超出基本医保覆盖范围的服务支付意愿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大型企业正日益绕过传统保险中介,直接向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商寻求综合性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建立直接合约关係。

当前医疗市场正涌现包括分期付款在内的创新支付机制,覆盖辅助生殖技术、专科手术等高值医疗服务,并依託专项医疗信贷产品支撑,使不同支付能力的患者群体都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专业化医疗服务与高端收入开发 。公立医院正通过开发合规的自费收入来源重构收入结构,根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特需医疗服务佔比不超过总医疗服务量10%的规定,在保持非营利性质的同时降低对医保基金的依赖。

通过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与战略性拓展医疗管理部门,公立医院实现了提升门诊收入与增加高端医疗服务供给的双重目标,从而吸引寻求差异化医疗服务的更广泛患者群体,其服务范围已超越传统诊疗范畴。‧ 医疗健康基金双重风险管理 。

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带来双重风险 — 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导致医保缴费群体缩减,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释放了之前受限的医疗需求,形成了日益扩大的「剪刀差」,这就需要多元支付主体参与,以解决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压力。

商业保险政策支持 。商业保险发展已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政府指导、保险公司运营的「惠民保」为代表,各类创新型健康保险模式持续涌现且日趋多元化,这些补充性措施有效缓解了基本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全病程管理强化

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正从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性治疗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覆盖全病程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型,其核心特徵为预防优先、持续照护和整合型服务。

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型与整合式服务实施 。根据国务院于2016年颁佈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已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突出预防为主和全方位医疗管理。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颁佈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通过推动公立医院建立集医疗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急诊及住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具体落实这一转型要求。

全方位全程照护路径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无缝衔接的全程照护路径,其范围已超越传统临床诊疗,涵盖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及长期随访各环节。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公共卫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医疗服务向覆盖全病程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演进,以提升不同患者群体的健康成效。

AI赋能的预防导向型医疗与多学科协同 。医疗管理服务提供商正运用AI与预测分析技术,实施疾病风险预测、个性化干预方案及积极医疗管理策略,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採用M.A.S.及MoM架构的先进AI平台,通过整合多专科医学知识库与动态患者数据,可提供契合个体临床特徵与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智能健康指导。现代医疗管理採用协作式照护模式,以妊娠糖尿病管理方案为例,该模式整合产科医师、内分泌专科医生、营养师及专职医疗管理师,提供全方位协调照护服务。

这一转型为创新医疗管理解决方案创造了重大机遇,这些方案既能弥补传统医疗服务的不足,又能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医疗体系中,为患者、医疗机构及支付相关方带来实效性价值。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