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传统治超模式中,执法部门一般借助治超检测站及流动执法的方式,通过拦截货运车辆进行检测等手段,在超限超载违法严重的路段开展巡查整治。这种―人海战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程低效率的人员值守,并且还存在值守人员安全隐患,而且―人情执法‖状况屡禁不止,传统治超执法手段亟需升级。
科技治超是一种将先进的超限检测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有效集成并运用于公路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检测和管理,以实现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精准测量、准确识别、快速处置和有效防控的一种交通管理模式。
该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动态检测载货车辆重量及外廓尺寸,减少传统治超模式的人工成本、场地成本,可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以及执法效率,并最大化降低超限超载对道路的损坏和养护费用,降低超限超载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科技治超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科技治超通过非现场治超系统对过往车辆实现全天候自动检测、号牌识别、筛录,实施非现场执法,即可完成执法工作,有效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公路管控力度和执法效率,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执法人员的安全风险,实现“查”“处”分离,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公正执法、阳光执法。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内公路基础设施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公路里程和公路密度逐年增加,载货车辆的数量和载货吨数也在不断增长。全国公路里程由 2017 年的 477 万公里上升至 2021 年的 528 万公里,全国
与此同时,中国载货汽车吨位数持续上升,由 2017 年的 11,775 万吨上升至 2021 年的17,099 万吨,这对道路治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山东、河南等多个省份出台了有关科技治超检测系统的建设技术规范及技术指南。综上所述,科技治超是未来治理超限超载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持续进行,公路货运市场预期持续增长,对超限超载车辆加大治理力度愈发重要,而国内大量国道、省道仍在普遍采用传统治超手段,科技治超需求巨大,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