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总面积达 120.28 万平方公里。其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自然划分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以及喜马拉雅山地这四个各具特色的地形区域。
藏北高原广袤无垠,地势相对平坦,海拔多在 4,500-5,000 米,为各类清洁能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藏南谷地受河流冲积作用,地势较为平缓,雅鲁藏布江蜿蜒其中,孕育了丰富的水电资源;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怒江、澜沧江等河流奔腾而过,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喜马拉雅山地则以其高耸的山脉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上独具特点。西藏气候复杂多样,有着鲜明的特征。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3,000 小时左右,为太阳能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西藏气温较低且温差大,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较大的日温差使得在风力资源方面,白天地面受热不均,空气流动加剧,利于风力发电。西藏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 4,394 亿立方米,水资源排名位居全国第一,同时,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落差大,水电潜力巨大。但同时,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较少,气候条件对清洁能源开发设备的适应性提出了特殊要求。
(二)水电资源禀赋与开发现状
1、资源禀赋
西藏水电资源蕴藏量极为可观,据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估算,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 2 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 29%。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蕴藏量约占全区总量的 60%,其大拐弯处的水能蕴藏量尤为突出,具备建设巨型水电站的优越条件。澜沧江、怒江等流域同样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巨大。
雅鲁藏布江中游段,河流落差集中,水流湍急,具备良好的水电开发地质条件;澜沧江在西藏境内的河段,水能资源分布较为连续,适合进行梯级开发;怒江流域地势落差大,水量充沛,水电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西藏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每年 5-9 月的雨季为丰水期,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90%左右,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流量大幅增加,水电发电量显著提升。然而,10 月至次年4 月的枯水期,降水稀少,河流水量锐减,部分小型水电站甚至因水量不足而无法满负荷运转,对水电开发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造成一定挑战。
2、开发现状
截至目前,西藏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地及部分外送需求。2024年末,西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300 万千瓦,年发电量为 128 亿千瓦时。尽管西藏水电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开发程度仍相对较低,已开发量占技术可开发量的比例极低。待开发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澜沧江上游等流域。
这些区域水电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敏感等因素制约,开发难度较大。不过,随着技术进步与开发理念的不断优化,这些区域将成为西藏水电开发的重点方向,进一步提升西藏在全国水电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2025 年 7 月 19 日,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同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江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 5 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雅江水电工程的正式落地,标志着西藏水电开发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雅江水电工程将极大地提升西藏的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为西藏乃至全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三)风电资源禀赋与开发现状
1、资源禀赋
西藏风能资源储量丰富,技术可开发量约为 1.8 亿千瓦。藏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沿线等区域是风资源富集区。藏北高原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受高空西风急流影响,常年风速较大,风功率密度高,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良好条件。喜马拉雅山脉沿线,由于地形的狭管效应,风速显著增强,部分区域年平均风速可达 7-8 米/秒,为风电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开发现状
2022 年以来,西藏已开发风电装机容量迅速提升,截至 2024 年末,西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 61 万千瓦。然而,西藏风电开发面临诸多瓶颈。西藏缺少重型工业企业,电力消纳能力弱,生活用电需求不高,风电利用率很低。
(四)太阳能资源禀赋与开发现状
1、资源禀赋
西藏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太阳能总辐射量在5,000-8,000 兆焦/平方米之间,年日照时数普遍超过 3,000 小时。阿里地区年太阳能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平方米,日喀则地区也在 6,000-7,000 兆焦/平方米左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高海拔、空气稀薄、晴天多等因素,使得太阳辐射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小,为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存在显著地域差异。
阿里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是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理想区域。日喀则地区地形多样,在部分开阔平坦、光照充足的区域,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而藏东南部分地区,虽然降水相对较多,但在一些高海拔、地势开阔的地方,仍具备较好的太阳能开发条件。
2、开发现状
西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并网容量达398.4 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并网容量为 5.5 万千瓦,年发电量总计约 11.1 亿千瓦时。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