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驱动:行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激发行业增长新潜能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行业重要政策,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引导。可以看到政策内容大都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释放、智能制造深化应用等关键方向。
政策出台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推动产线装备更新与落后工艺淘汰,直接拉动行业技术改造与投资需求;此外以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智能装备标准研制、可靠性短板攻关为抓手,深入推进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转型与基础能力提升。同时,部分政策还明确将绿色制造、再制造装备发展及应急安全装备创新纳入重点任务,引导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端应急装备研发突破。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部分政策情况:
20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
2025 年 1 月《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4 年 3 月《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
2024 年 2 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托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有序推进与绿色低碳转型密切相关的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绿色电力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一批标志性重大装备。
2023 年 11 月《工业互联网与工程机械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广成熟经验模式。
2023 年 9 月《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重点研发空天地一体化灾情检测和多网融合通信装备、地震预警联动处置装备、模块化智能遥控工程机械抢险装备、便携式应急抢险救援破拆装备、大载荷物资遥控投放装备、搜救及医疗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应急通信及指挥无人机、复杂地形灾害应急救援机器人、狭窄废墟生命搜索装备、单兵携行装备等。
2023 年 8 月《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研制工程机械装备用安全要求、性能试验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纤维、石墨烯、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标准,高速轴承、高压液压件、高可靠性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等核心部件,以及轻量化设计等标准。聚焦工程机械电动发展需要,研制纯电驱动、混合动力等标准。研制大型、超大型及多功能型工程机械标准。研制具有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控制、无人驾驶等功能的智能工程机械标准。
2023 年 6 月《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重点提升农业机械用精密排种器、液压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拖拉机动力滑档系统、为其后处理系统,工程机械用数字化液压元件、一体化电驱动系统等通用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
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面向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
2021 年 11 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展工程机械、重型机床、内燃机等再制造装备,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机械等行业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
资料来源:思瀚,中商产业研究院,国元证券研究所
2、技术创新:“数字+绿色”双轮驱动,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
全球范围内,工程机械绿色化转型已成共识。近年来国内国外绿色化转型政策正在加速推动行业低碳化转型。通过设立零排放区、升级排放法规及提供购置补贴等政策工具,一方面倒逼企业淘汰高排放旧设备,刺激电动、混动新机型需求;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头部厂商在纯电驱动、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最终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浪潮,头部厂商通过突破性产品研发持续引领产业升级。
山推股份推出全球首台 AI 纯电无人推土机,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决策"的跨越;徐工机械研制出全球大吨位纯电动装载机之一,其"三电机无变速箱"技术可降低能耗 70%以上;三一重工新型 S+系列泵车通过微混 3.0 技术实现能量回收,综合能耗降低 15%;柳工无人电动装载机集成多源融合感知系统和 AI 动态避障算法,攻克特殊工况作业难题。这些创新成果共同推动行业向高效、安全、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3、出口改善:海外收入稳步提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 500 亿美元大关,已连续四年实现高位增长。新兴市场逐步成为增长主力,亚洲、欧洲、非洲为主要出口地区,其中对非洲出口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 32%,成为行业出口的强劲增长引擎。这主要得益于非洲地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拉动以及矿业开采的不断推进。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收入稳步提升。2024 年国内主要工程机械企业的海外业务普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且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较高水平,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增长动力。国内主要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开拓全球市场,不仅持续深耕东南亚、非洲等传统优势市场,更成功突破欧美高端市场壁垒。海外业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增长引擎,有效对冲了国内周期波动,展现出中国制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中国企业正通过 “深度本地化”与“全球网络化”相结合的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一方面,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等头部企业,已在美洲、欧洲、亚洲等重点区域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配件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从传统出口到本地化运营的跨越;另一方面,各企业积极构建覆盖全球化营销与服务网络,并通过参与国际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提升企业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展现出中国制造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强大竞争力。国内主要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布局:
三一重工建立了美国、欧洲、印度、巴西四大产业集群基地;2025 年南非开普敦网点开业,赞比亚乔瓦矿山首个海外换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中联重科在意大利、德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美国等 8 个国家建成 11 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 8 大类、32 个系列的生产体系。
徐工机械布局了“1+14+N”的全球化运营体系,拥有巴西制造基地等 15 个海外制造基地、散件组装(KD)工厂或合资企业,参与“沙特未来城”NEOM 新城建设以及中国出口最大伸缩臂起重机助力欧洲风电项目建造。
柳工在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设立了四家海外制造基地;在印度、欧洲、美国、海外特区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拥有多家包含整机、服务、配件、培训能力的营销公司,并通过近400 家经销商为海外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支持。
山河智能在巴西、印度建立生产基地,在美国(侧重智能化)、德国(侧重液压技术与材料科学)设立研发中心,在俄罗斯、印度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铁建重工在阿联酋、意大利设立中心仓库,构建欧洲、南亚等四大业务支点,并布局 12 个区域经营部,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
山推股份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在印尼、澳大利亚、尼日利亚以及泰国分别设立境外全资子公司。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