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重卡是智能货运运输的关键驱动因素
智能重卡是推动智能货运物流转型的重要核心技术。通过运用AI、物联网(IoT)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重卡能实现智能决策与动态优化,大幅减少人工干预。配备先进感测器与AI驱动系统的重卡,可显著提升行车安全、运营效率并减轻驾驶工作负荷。此类智能重卡主要具备三大核心功能:
智能驾驶 。智能重卡可按自动化程度大致分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无人驾驶模式。ADAS重卡配备协助司机转向、加速制动等功能的技术,有关技术可个别或同时产生作用,从而减轻司机的工作量,提升驾驶安全程度。相反,无人驾驶重卡可在特定或任何条件下,以最少甚或并无人类介入的情况下自动运作。
空中传送(OTA)更新 。OTA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车辆软件及系统的远程更新,使智能驾驶算法得以持续优化,无需实体介入即可充分发挥车载硬件潜能。此外,OTA技术使服务供应商能提供订阅服务,通过软件与数据驱动的方案开拓新收益来源,并推动行业从一次性销售转型为全面性生命週期服务。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作为车辆人机交互中枢,运用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技术,全面提升行车安全与驾驶体验。系统可即时监测驾驶疲劳指标,通过语音提示或座椅震动发出警示。更搭载身份识别功能,能自动依据驾驶偏好调整设定,大幅提升舒适度与个人化体验。
ADAS重卡是当前市场的驱动力
ADAS重卡有望在短期内成为中国智能货运领域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此类车辆在提升驾驶安全、优化能源效率及缓解驾驶疲劳的同时,并受益于更高的技术成熟度。于2024年,中国ADAS重卡出货量达17.13万台,市场渗透率达约30.0%。强制性自动紧急制动法规的实施,预计将进一步加速ADAS重卡的普及。到2030年,中国此类重卡出货量预期将达到68.9万台。
无人驾驶重卡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开创巨大商机
无人驾驶重卡通过进一步优化人力成本,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物流解决方案,有望重塑价值数万亿人民币的中国公路货运市场。藉由将该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重卡整合,预计到2030年公路货运成本将由每公里人民币5.6元大幅降至每公里人民币3.2元。卡车编队行驶等新兴技术亦加速无人驾驶重卡的接纳和部署。卡车编队行驶让多台重卡以协调车队形式行驶,一般仅需于先头车配备司机,而后随车辆则以无人驾驶方式运作。
此模式作为迈向无人驾驶运营的过渡形式,通过减少每支车队所需的驾驶员数量,得以提前实现自动化效益。预计到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重卡的出货量将达到4.91万台。同时,新商业模式将为行业参与者带来崭新的商业机遇。随著无人驾驶重卡的大规模部署,行业参与者可通过提供运营服务及收取技术订阅费开拓新的收入来源,从而建立更可持续的收益模式。预计到2030年,无人驾驶重卡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857亿元。
智能重卡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的普及 。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的演进正推动著智能重卡的进步。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更具智能驾驶技术的兼容性,其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为整合自动控制系统与众多传感器提供了理想平台。电动线控驱动系统进一步简化车辆控制流程,使自动驾驶软件能快速精准地管理行驶、制动与转向等複杂任务,从而实现先进智能驾驶功能。此外,硬件、软件、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全面冗馀设计提升了功能可靠性,为实现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车队运营对成本与效率优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著重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升运营效率与控制成本已成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在物流运输领域採用智能重卡,可显著降低人力与能源消耗成本,从而协助车队运营商实现成本削减与效能提升。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成本持续下降 。目前,智能驾驶领域核心硬件技术(包括芯片与传感器)的本土化进程正快速推进,显示智能重卡相关硬件成本将持续降低。同时,软件算法的持续进步正逐步降低先进智能驾驶功能对高端硬件的依赖,使整体硬件配置得以简化,进而进一步压低硬件成本。
政策支持 。全球各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推出系列政策,支持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研发测试。具体而言,中国政府于2022年颁发无人驾驶重卡测试许可证,授权无人驾驶重卡在特定高速公路路段无需驾驶员操作,以收集真实道路测试数据。随后于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佈《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具备L3及L4级智能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车辆上路运行确立政策路径。这些有利的政策举措彰显中国政府对智能重卡长期发展的积极支持,为该项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