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乳品、肉类、水产、粮油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对应的种养殖环节以及食品流通过程。从行业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国内酶抑制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技术(ELISA)等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已较为成熟,检测试剂、试剂盒和小型检测设备已经在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下:
①快检技术逐步成熟并向更快、更准、更简便方面发展
在技术层面,国内快速检测技术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研发投入的加大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使行业内涌现出几家实力强劲的本土企业,部分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胶体金免疫层析、酶联免疫(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生物传感器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先进技术逐步落地并将进入应用阶段,前处理技术也更加便捷、多样。总体而言,快检技术逐步向更快、更准、更简便的方向发展。
②多元化的应用需求推动快检产品升级
快检产品不断适应应用场景需求,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升检测自动化、信息化,检测仪器也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例如,“一步法”检测产品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情况下使得操作更为便捷、快速;食品安全数据信息中心的建立,可实现检验结果自动读取、上传,以及在线数据库实时更新,真正达到全流程监管的目标,满足食品监管的多方面需求。此外,家用快检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消费者自行检测、检测结果联网分享,从而使由源头到终端的全面食品安全监控成为现实。
③下游客户群体的快检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是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三大客户群体的快检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同时,消费者市场的扩张将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下一个增长点。
自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肯定并支持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法律地位后,快检产品被大量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抽样,并陆续颁布相关法规、产业政策支持食品安全检测,政府采购需求迎来增长期。在我国食品加工规模化、集中度较低的背景下,快速、简单、便携的快检产品在政府监管中具备独特优势。近两年,虽然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政府部门对食品快检产品的采购有所降低,但在国家政策严抓食品安全趋势不变的政策导向下,政府监管部门对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有较大扩张潜力。
随着国民食品安全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食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度提升以及快检产品深入政府监管基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检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食品安全检测服务行业对快检试剂和仪器的采购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此外,随着经济模式的创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商店、生鲜超市以及以“饿了么”为代表的网络食品消费平台等新型消费业态方兴未艾。在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加强商店、超市等零售平台以及网络食品消费平台的食品安全检测是必然趋势,而传统法定检测无法满足新兴快消平台即时性的检测需求,快速检测将成为主要检测手段。因此,此类新型消费业态的食品检测需求逐步释放,将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新动力。
④快检产品迈入国际市场,优势企业竞争力提升
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国内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国企企业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原以进口产品为主导的国内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目前国内领先企业正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一是深入免疫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等多个技术领域,丰富试剂产品种类,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开展上游核心原料以及配套检测仪器的自主研发生产,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三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尤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随着国内领先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壮大,预期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内领先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也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