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的进一步推进,企业活动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区、国家之间形成了 OEM、ODM 和 OBM 三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生产商)是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的需求与授权,按照厂家特定的条件而生产,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
在 OEM 模式下,企业为品牌商提供的仅是产品制造服务(来料加工)。ODM(即 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意为“原始设计制造商”,是指一家公司根据客户公司的规格要求来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在 ODM 模式下,企业为品牌商提供的服务包括从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一直到产品制造,ODM 企业偏重于产品设计开发(Design)环节,强调研发能力。OBM(即 Orignal BrandManufacturer,原始品牌制造商),是指生产商自行创立产品品牌,生产、销售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20 世纪 80 年代,电子产品的产业和技术转移经历了“雁行”模式,产品的产销路径为:美国的技术和产品——出口至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品回销到欧美和其他市场。中国台湾抓住了电子产业的发展机遇,OEM、ODM 生产企业迅速成长,90 年代,中国台湾电子行业走向成熟与兴盛,出现众多知名的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供应商。
90 年代后期,随着美日等国的电子企业逐渐略去中间环节直接向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台湾代工企业也基于成本、市场、研发的考虑逐渐将工厂或研发团队转移到大陆,大陆代工企业迎来发展契机,基于大陆产业链日益完善、技术研发实力增强、政治环境稳定等优势,大陆 ODM 企业在供应链管控、市场开拓等方面竞争优势凸显。
目前,ODM 是电子产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模式。ODM 模式下,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品牌公司如想推出一款产品,会具体地列明产品的外观要求,如屏幕的尺寸和技术要求、输入/输出端口、键盘的前倾度、电脑包的外形和颜色、扬声器的位置等,以及列明对产品的主要内部细节如中央处理器或视频控制器的规格要求。ODM 厂商根据品牌公司提出的规格要求来设计和生产。基于生产、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委托 ODM 厂商生产已成为品牌商普遍的经营方式。
一方面,ODM 厂商专注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产业分工更具优势。ODM厂商在分工方面具备更强的专业度和规模效应,通过柔性产线优化生产和测试能力,大幅优化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此外,ODM 厂商通过与自有及外协工厂衔接以及对生产流程的优化,可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盈利空间。
另一方面,ODM 厂商凭借经验优势可有效进行供应链管理。ODM 厂商与国内外主流厂商合作,作为信息集合点,能够相对精准的预判上游供应商或技术原厂的技术发展趋势、客户最新需求和价格波动。特别是随着下游产品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将迅速压缩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周期。ODM 厂商快速的设计交付能力将为客户赢得市场竞争时间,同时也提升了 ODM 厂商对于上游采购自主度,随着自采比重的提升可以使 ODM 厂商提前锁定供应链,提高议价权。
此外,在定制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ODM 生产模式更具研发优势。ODM 厂商汇聚了众多下游客户需求,具备全面的品型设计积累和深刻的需求理解能力,且 ODM 厂商在获取终端客户数据上更具优势,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硬件和外观设计对最终的销售结果和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可为品牌商设计生产出诸多特色产品,从而切实提高品牌的市场份额,创造商业效益。
近年来,ODM 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升。一方面,随着电脑、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出货量向少数品牌集中,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导致笔记本电脑、平板 ODM 厂商份额的集中;另一方面,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速了小型ODM 企业的退出,市场需求向大型 ODM 企业汇聚。大型 ODM 企业具有稳定的大型终端厂商订单及规模采购优势,能够锁定收益,且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突出,能够快速响应品牌厂商的需求,未来市场需求向龙头 ODM 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