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积极探索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 创新。
粮库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为满足国家粮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储存安全需要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 新中国粮库建设大概分为四个阶段:一是 1949 年到 1990 年,二是1991 年到 1997 年,三是1998 年到 2004 年,四是2013 年以后。 1949 年到 1990 年是起步及学习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绝大部分粮库设备 简陋、陈旧,机械化作业水平很低,基本没有考虑密闭和隔热等问题。
1991 年到 1997 年期间国家加强了粮库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粮食收储物流体系。1998 年到 2004 年 进行了大规模储备粮库建设,购置了大批先进设备,包括输送及清理设备、粮库管理 用计算机、粮情检测设备、环流熏蒸设备、监控设备等。2013 年至今是优质提升阶 段,国家启动了“粮安工程”,要求“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 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粮食局、财政部颁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 年)》,指出要采用物联网、快速检验等技术,开发和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以覆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平 台及其子系统为支撑,制订粮油及产品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程行业标准,构建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相衔接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实现“放心粮油”网点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
目前,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各地 方粮食储备局等储粮企业的监管信息化、业务数字化框架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向决策 管理高阶化、精细化推进;而以粮库智能监控、自动预警、智能通风、熏蒸、冷却、 虫害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本,储粮大脑为指挥系统的智能化粮库系统,进入了高速 发展期。安全绿色储粮、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加工转化、现代物流、“智慧粮食”等 领域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安全重大战略方针中的一环,做好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平衡粮食供应、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市场属于国内信息化市场中非常细分的应用领域,自 2013 年全国开展粮食行业信息化进程以来,服务于该市场的厂商数量快速增长,以中小企业为主,呈现“小而散”的特点,随着行业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大型企业快速进入该市场,形成了以浪潮通用、航天信息、紫光软件、 中科软等为代表的第一竞争梯队,以良安科技、安鸿科技、郑州华粮等应用软件平台 服务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单一产品提供商佳华科技、贝博电子、成都比斯特为代表的第三梯队的竞争格局。良安科技凭借其多年专注服务粮食与物资储备行业的积累,在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市场份额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