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因素
①消费人口增加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根据我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 141,260 万人。巨大的人口基数为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两轮车消费国。
人口红利是电动两轮车行业从无到有、取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 2020 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助力车拥有量为 62.0 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助力车拥有量则为 73.1 辆,较2019 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 59.4 辆的电动助力车拥有量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 70.1 辆的电动助力车拥有量,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庞大的人口基础、未来新增人口及二孩政策将持续为行业的未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②城镇化程度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我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从 2017 年的 60.24%增长至 2021 年的 64.7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的一个主要显性特征就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居民的出行半径不断提高。根据 2021 年 7 月 24 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极限通勤半径大约是 40 公里,二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等)的通勤半径是 30 公里左右,三线城市的通勤半径大约是 20 公里左右。较大的通勤半径增加了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电动两轮车将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电动两轮车具有环保、经济、省力、无噪音尾气污染、占用车位小、可大幅提高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效率、适合城镇中距离出行等其它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优势,符合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发展潮流,国家持续推出相关鼓励政策,支持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
《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三五”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 1,500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4.5%;实现利润超 60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8.5%;行业出口优势持续增强,2016 年被商务部列入外贸竞争优势产品重点监测目录。2022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发展轻量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自行 车 等 。 交 通 运 输 部 等 十 二 部 门 和 单 位 印 发 的 绿 色 出 行 行 动 计 划 ( 2019-2022年)指出,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完善行业运营补贴政策,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车辆和违法违规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
④行业技术水平提高带动产业整体升级
电动两轮车设计、技术、工艺的深入研究与网联化、智能化的持续应用共同驱动行业技术发展。
行业技术发展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行业固有技术体系(包括材料、工艺以及结构)的创新与改进,包括电池等核心硬件的性能提升、新环保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车身结构改善等。二是跨行业的技术应用,网联化及智能化技术应用是目前重要的跨行业技术应用研发领域。二者共同促进行业技术发展、产品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有利于行业产品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有实力进行研发投入的领先企业享受到研发带来的经济收益后,会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从而使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整体升级。
(2)不利因素
①品牌创新能力不强
电动两轮车品牌是经过漫长的市场竞争及企业的大力培育而形成的。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及提升产品质量,国内已形成一批品牌电动两轮车企业群体,但总体上看,我国电动两轮车企业的品牌意识及质量意识不强,行业跟风模仿的情形较为普遍,导致众多电动两轮车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形成自身的品牌定位,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②市场集中度仍需提高
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已有二十余年,行业内企业数量呈现从井喷到减少的趋势。电动两轮车行业除龙头企业以外,总体装备水平低、规模小、技术革新能力不足,制约了行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继而影响行业的整体升级。
编辑:刘帆
来源:思瀚 爱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