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的改性塑料行业规模巨大,但整体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一方面系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巨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近年来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拓展了改性塑料的应用,导致下游客户数量众多;另一方面,下游应用领域及不同终端产品对于改性塑料的性能要求各有不同,改性塑料在具体应用上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的特点,导致改性塑料品种繁多;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相对专注的产品领域和客户领域,单个厂商很难同时满足整个市场所有客户的需求。
受下游领域规模大、用户群体数量多、需求多样、市场分散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的改性塑料产业起步较晚,伴随着国内改性塑料需求的不断上涨,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企业产能占比约为 73%,国外或合资企业占比约为 27%,国内的改性塑料企业超过 3,000 家,但规模普遍偏小,年产能超过 3,000 吨的企业仅有 70 余家,行业集中度较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改性材料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
产品的市场状况也呈现出初级产品多,中级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级产品缺乏的特点,导致行业在低端领域存在一定的过剩,而高端领域则需要从国外进口,出现结构性过剩局面。
国外或合资企业大多是集上游原料、改性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大型化工企业,其中在国内建有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有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巴斯夫、埃万特等。
从市场占有率情况来看,国外或合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拥有上游资源的一体化企业,技术实力较强,在高性能专用改性塑料的配方研发、生产工艺以及品牌影响力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大部分的改性塑料企业尚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新能力较弱,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缺乏技术配方的研发能力,多处于中低端市场,造成低端产品竞争惨烈。
近年来,部分国内企业通过坚持自主研发、独立创新,研发出的产品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凭借在产品定制、供应速度及技术服务上的本地化优势,逐渐形成进口替代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战的时代背景下,自主可控已成为我国核心制造产业对供应链建设的迫切需求,并进一步推动了中高端改性塑料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这为国内的改性塑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2、行业技术壁垒
改性塑料作为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属于技术理论和生产实践联系特别紧密的领域,其核心技术及进入壁垒主要为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的门槛主要在于,生产改性塑料所需的合成树脂、填料及功能助剂种类繁多,组合搭配选择多,不同型号的原料、配比对改性材料的性能指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选型及配比需要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和长期实践,通过不断进行试错和改良从而确定下来;而生产工艺需用结合具体产品配方,通过对设备的改进、调整,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参数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达到性能、成本和效率的最优组合,这同样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该等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是各个厂商的核心技术,一般不对外公开,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取得,构成行业新进入者的技术壁垒。
因此,优秀的改性塑料企业必须具备长期的产业化实践经验,并通过持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上做到成系统、可延续,才能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质量标准开发出相应的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在配方设计、产品供给和下游工艺参数配置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快速响应,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外,近年来,随着下游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速度加快,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对改性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性材料的生产企业需通过一系列的车间、产品检测及认证,方能进入其供应商体系,该等认证程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技术要求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改性塑料领域的技术门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思瀚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概念性规划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