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继电器类控制件及其衍生执行件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配套行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制造、智能电表、工业控制和通讯设施等领域。当宏观经济环境向好、持续增长时,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产品的增速也会随之放缓。
2)区域性和季节性
继电器类控制件及其衍生执行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业务规模和发展水平主要依赖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下游行业众多,不具备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2、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扶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家政策的鼓励,将有利于包括继电器在内的电子元器件基础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2)我国继电器行业整体竞争力日益增强
继电器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性行业。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元器件类产品在生产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对关键技术的逐步掌握,我国继电器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也在日益接近。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继电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3)智能制造带来产业技术升级机会
近年来,“机器换人”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以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升级换代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幅下降,有效控制劳动力成本。智能化制造一方面能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化水平,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另一方面,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动,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生产,且交货期可控。
与此同时,下游客户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推行倒逼上游生产企业提升自身产品工艺水平,国内继电器企业在不断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中,将逐步提升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和精益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2)不利因素
1)自主创新能力弱
虽然继电器行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发展历程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但是仍不能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国外一流企业相比,我国行业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科研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匮乏,制约了行业及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2)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具体表现为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普遍不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生产成本较高,新品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滞后。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思瀚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继电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概念性规划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