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工成本上升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受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渐丧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 2011 年以来逐年递减,而总抚养比在逐年攀升,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2011 年至 2021 年,我国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 74.40%降低至 68.30%,下降 6.10 个百分点;总抚养比由 34.40%上升至 46.30%, 上升 11.90 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以人口红利为基础的传 统制造业原有优势逐渐消失,而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够帮助企业 实现高效运作、解决管理难题,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渐减少,企业面临持续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2021 年制造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 9.25 万元, 为 2010 年平均工资 3.09 万元的 2.99 倍;2021 年制造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 平均工资达 6.39 万元,为 2010 年平均工资 2.01 万元的 3.18 倍。
人口红利逐步 消失、人工工资高企,使得以工业自动化代替流水线、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成 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将通过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经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国内厂商市场竞争力逐渐加强
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十三五”以来,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等措施,我国制 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自主供给能力增强,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迅速兴起并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也得到深度地应用与融 合,有效推动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前进步伐。
技术方面,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的 迅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与先进工艺技术在产业重点行业内持续普及,制造业 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过程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在全行业内普及,核心工艺流程数控化率显著提高;产品方面,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与生产取得飞速进展, 产品质量与生产水准持续提高。
国内厂商制造成本低廉,销售渠道多元,了解客户需求,有着较高的客户 服务水准,已形成了一批设计研发经验丰富、服务水平高端、配套能力强的厂商,市场竞争力逐渐加强。
(3)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 50%以上的税收以及 80%以上就业,但是由于受制于资金和技术,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坚持融合发展”的发展原则,要求龙头制造企业 发挥牵引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同步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4)自动化、集成化、集群化、信息化有望成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能够根据要求完成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未来智能制造行业的生产工艺中,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以及配套设备将实现深度集成,在生产管理及物流管理等领域结合人工智能等实现机器赋能, 使生产效率实现较大程度提升,并同步实现包括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及云服务 在内的服务集成,从而实现设备的不断升级。
目前智能制造厂商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集群化有助于提高产业上下游关联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 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有效保障。
信息化体现在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设备中,实现 设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化。这一过程既是硬件与软件的融合,又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化将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从而 大大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