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香农芯创    2023-07-12

(1)行业发展概况

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通常由上游的原厂设计制造商、中游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及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承担生产、销售、使用的角色,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上游方面,具备领先技术及生产工艺的上游原厂制造商数量较少,存在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而下游方面,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汽车电子、医疗设备、通信、家电、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

由于原厂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品种繁多,产品应用涉及下游行业广泛、产品技术性强等特点,导致电子元器件原厂对其产品不可能全部直销,只能将其有限的销售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用于覆盖下游战略性大客户,其余销售必须通过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来完成。

身处产业链中游的分销商在上游原厂设计制造商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之间起着产品、技术及信息的桥梁作用,是联结上下游的重要纽带,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上下游供需匹配

由于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故原厂对产品订单的批量规模要求较高,生产周期也较长。而下游单一客户的产品需求相对小且分散,供货时限要求较高,分销商凭借贴近客户和市场的优势,通常更能准确把握市场的价格趋势及需求动态,并据此影响原厂的生产计划。因此,分销商可以弥补原厂与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及服务不足的问题,使原厂得以聚集优势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

②集中采购

下游客户极为分散并且单次采购量比较有限,很难根据订单采购数量从上游原厂中获得较为优惠的采购价格,这样就加大了企业自身的采购成本及经营风险。分销商通过集合众多下游客户的采购信息,进行集中采购并形成规模优势,可以在上游原厂获取更为优惠的价格支持,同时降低了下游客户的经营成本。

③账期支持

由于原厂专注于研发生产,一般只对接较为核心的超级大客户且极少为下游客户提供账期,而分销商一般要服务下游 90%以上的客户,覆盖面广且多为经营上具有短期资金压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分销商为上下游提供账期支持,间接缓解了上下游的资金压力。

④库存缓冲

分销商可根据市场需求预留库存,并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账期,使得产业链内产品、资金的流转更为顺畅、快速。原厂的产能有限,若全部业务都直接对接终端客户,在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与计划差异巨大时,将导致原厂无法实施既定排产计划,甚至影响其持续经营;反之,终端客户亦可能由于原厂不能按时交货影响其生产经营。

此外,由于部分下游行业需求的拉动或上游产能的调整甚至上游原厂的突发性灾害,会导致电子元器件产品出现缺货情况。在缺货情况下,能否获得稳定的货源,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对下游客户而言至关重要。分销商能基于其作为“蓄水池”的库存以及在不同原厂及同行之间进行采购的能力,在供应波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下游客户的采购需求。

⑤增值服务

具有实力的分销商还会为客户提供产品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帮助客户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供货时间,增强客户黏性。

⑥为上下游提供信息沟通

对于原厂而言,其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依赖分销商的综合信息协助。由于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周期长,计划准确性低,需要至少 3-6 个月的时间做产能调整,所以准确的客户备货计划对于原厂而言是最重要管理指标。电子元器件下游客户包含各行各业的大小客户,原厂直接服务的客户需要具备规模大且需求计划稳定,而电子元器件客户的特点恰好是计划变动快,因此给原厂的生产计划带来一定的挑战。

而大部分分销商都会同时代理多条产品线,在通过更多产品线来服务客户的同时,可以经由多重客户的需求资讯来确认客户计划的准确性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原厂,协助原厂制定准确的生产计划。因此,分销商能够为上游原厂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如上所述,分销商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一般而言,原厂制造商与分销商确定合作关系后,为了维护客户的稳定性及技术投入的延续性,除非分销商资金断裂或自愿放弃,一般不会轻易与分销商终止合作,也不会与分销商争夺客户。

(2)行业市场容量

电子行业的整体产值规模和成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成长空间。此外,电子元器件的核心配件主要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发展也受到半导体行业的直接影响。

从半导体的应用结构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年半导体下游应用领域分别为通信(33.0%)、计算机(28.5%)、消费电子(13.3%)、汽车(12.2%)、工业(11.9%)、政府机构(1.3%)。具体细分领域而言,5G 网络的建设、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产品升级、工业 4.0 的驱动与自动化加速、智能终端的技术创新以及自动驾驶的持续渗透,都有望带来电子元器件的用量增长,进一步促进整体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升,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将受益于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

①半导体行业容量

A、全球市场

全球电子产业空间广阔,带来了分销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20 年受数据中心设备需求增加、5G 商用带动各种服务扩大、车辆持续智能化等多因素影响,2020 年全球半导体(含分立器件、光电子、传感器、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 4,403.89 亿美元,相比 2019年同比增长 6.8%,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为 3,612.26 亿美元,存储器市场规模为 1,174.82 亿美元。

伴随疫情缓解、5G 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WSTS 预计集成电路(IC)占到半导体总产值的 80%以上,是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处理器芯片和模拟芯片四种。2020 年集成电路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占比达到 82%。

根据美国 Gartner 公司公布的 2020 年全球半导体供应商 top10 名单,英特尔、三星、SK 海力士名列前三,美光科技、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联发科(MTK)、英伟达和 KIOXIA 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十名。

B、国内市场

受益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和智能设备普及需求,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的数据显示,2020 年亚太地区(除日本)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 2,710.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1.54%,是半导体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WSTS 预计 2021 年-2022 年亚太地区(除日本)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 26.7%、8.4%。

2010 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保持快速稳步增长, 2020 年实现总销售额高达 8,848 亿元,同比增长率17%,增速远高于 2020 年全球平均水平同比增长率 6.5%。未来,随着 5G、AI、汽车电子、物联网等行业的逐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下游应用领域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我国半导体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将进一步拉动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的增长。

②主要应用领域的市场容量

A、云计算及大数据领域

在云端,云计算系统及数据中心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需要对海量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和存储。存储芯片将作为云计算的核心硬件,对于芯片等基础硬件的计算能力、计算进度、数据存储和带宽等都有较高要求。

(A)云计算

云计算主要分为 IaaS(“云”的基础设施)、PaaS(“云”的操作系统)和SaaS(“云”的应用服务)三层。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1 年)》,2020 年,以IaaS、PaaS 和 SaaS 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2,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2020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达 2,091 亿元,增速56.75%。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 1,277 亿元,相比 2019年增长 85.34%;私有云市场规模达 814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26.20%。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预测,2021 年-2023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 30%以上,私有云市场增速将保持 20%以上。

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报告,2020 年,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278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了 43.1%,受新冠疫情对线上业务的刺激,SaaS 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增长高峰;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突破 100 亿元,与 2019年相比提升了 145.3%,随着数据库、中间件、微服务等服务的日益成熟,PaaS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公有云 IaaS 市场规模达到 895 亿元,比 2019 年增长了 97.8%,随着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计短期内企业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

(B)数据中心

近年来,集成电路行业在经历了手机及消费电子驱动的周期后,迎来了数据中心引领发展的阶段,对于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将成为带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为 7.4 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其中大型数据中心占比约 13%;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 265.8 万架,同比增长约 29%;在建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 185 万架,同比增加约 43 万架。

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报告,2019 年数据中心 IT 投资规模达到 3,698 亿元,比2018 年增长约 14%。在新基建的政策驱动及疫情带来的需求刺激下,2020 年集中规划报批的数据中心数量较多,2021-2022 年将是数据中心落地投产的暴发期,以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为主,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也将开始发力。预计到2022 年,我国数据中心 IT 投资规模将达到 5,256 亿元,未来三年保持约 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B、通信领域

通信行业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之一,承载着未来“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发展愿景,5G、物联网、光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子行业交融发展,将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近年来随着“宽带中国”、“双 G 双提”等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光通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三大运营商网络投资高企,光纤网络建设加速。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快速增长,光纤接入速率稳步提升。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84 亿户,其中光纤接入用户4.54 亿户,占比由上年末的约 93%提升到约 94%,远高于全球平均的 68%。

光纤接入速率方面,我国 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35 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约 90%,占比较上年末提高 4.5 个百分点。千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数达 640万户,比上年末净增 553 万户。目前我国光纤接入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光纤接入用户占比不断提升,光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将有力推动光电转换元器件产品、光通信芯片的销售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行业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 4G 技术的成熟、5G 技术的推广和落地,我国对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需求不断加快,国内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宽带网络的建设及光网改造,有序推进 5G 网络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资本投入。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 931 万个,其中 4G 基站总数达到 575 万个;5G 网络建设顺利推进,在多个城市已实现 5G 网络的重点市区室外的连续覆盖。2020 年全国新建光缆线路428 万公里,光纤线路总长度 5,169 万公里。

目前我国 5G 产业生态逐步成熟。我国 5G 技术及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产品发展成熟。2019 年 6 月,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 5G商用元年。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1 年 7月23 日,已有 197 款 5G 手机终端获得了入网许可,与 2019 年末的 39 款相比有较大提升,同时 5G 手机的价格也快速下探,销售价格在 2,000 元以下的 5G 手机已经开始出现;此外,我国 5G 网络建设也在加速部署,2020 年全国新建 5G基站超 60 万个,全部已开通 5G 基站超过 71.8 万个,5G 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5G 通信网络的建设对应通信行业,通信行业搭建 5G 通信网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半导体原材料,5G 手机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半导体原材料。除通信行业会对半导体行业形成巨大的需求支撑外,未来 5G 通信网络建设到达中后期后,诸多应用将可以在 5G 网络上实现,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驾驶、区块链、医疗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等。上述应用接入 5G 通信网络同样离不开半导体芯片的支持。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预测,预计 2020 到 2025 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其中的 80%将用于 5G。5G 商用化的不断开展将推动物联网大发展,根据 GSMA 预测,2019-2022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9%左右,预计到 2022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 2 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 70 亿。物联网的发展将有力地刺激车联网、智能家居、AR/VR、人工智能(AI)等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及其他终端智能硬件产业将全面升级。

C、消费电子领域

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消费电子行业覆盖范围较广,既包括了相对传统的电视机、台式电脑、数码相机、CD 播放器、音响等,也包括了新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电子产品。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 12.92 亿台;其中,中国手机出货量为 3.26 亿台。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目前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手机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 4G/5G 时代,华为、OPPO、vivo、联想、小米等国产品牌手机销量强势上涨,与苹果、三星等国外终端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手机的产品结构也在持续调整,5G 手机的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中国通信院统计,我国 5G 手机销量持续增长,2020 年我国全年手机总体出货量为 3.08 亿部,其中 5G 手机出货量为 1.63 亿部,占比 52.92%。从 2020 年全年看,随着时间接近年末,5G 手机的销量也加速增长。2020 年 12 月,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为 1820.0 万部,占比高达 68.43%,高于全年平均占比 52.92%。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但智能手机市场容量目前基数已经较大,未来随着 5G、AI 技术的发展应用,智能手机存量市场需求依然强劲。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 1-8 月,中国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 1.68 亿部,同比增长约 8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约 74%。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因此,手机行业对应的电子元器件产品需求将相应获得持续增长。

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IC 芯片在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实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机主芯片、电容屏/触控 IC 及模组、存储器、射频 PA、WiFi 无线连接、MEMS 传感器、摄像头模块、PMU、高清接口(HDMI)以及移动电视芯片(CMMB)等。而主处理器和基带芯片,目前仍由高通、联发科等顶尖国际大厂控制。

D、汽车电子领域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四个类别:动力控制产品、底盘控制与安全产品、车身电子产品和车载电子产品。随着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不断增长,汽车电子领域的 IC市场也随之快速增长。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根据 OICA(世界汽车组织)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5 年至 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从 572万辆增长到 2,523 万辆,年销量从 576 万辆增长到 2,531 万辆。自 2013 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超过 2,000 万辆,自 2009 年以来我国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回归到平稳增长、持续发展状态。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汽车产业受到了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汽车自身换车周期和产品结构转型的影响,消费者观望心态浮现,市场需求下行,汽车市场自 2017 年增速放缓,2018 年后处于缓慢下滑态势。

尽管短期内汽车行业处于缓慢下滑态势,但是中长期来看,汽车行业属于支柱行业,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保有量还较低,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在经济复苏以及各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希望保持高销量。

受益于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整车市场。根据 Statista,2020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 2,179亿美元,到 2028年有望达到 4,000 多亿美元,增长逾 80%,年复合增长 8%左右。

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 年至 2019 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 2014 年的579 亿美元增长至2019 年的 1,02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2.19%。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及新的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目前车联网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自动驾驶及5G 通信技术的发展,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1 年我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将达到 31%,技术、车主需求和政策是推动车联网快速成长的驱动因素。

半导体作为汽车电子的核心部件,伴随着汽车电子快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增多,运用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半导体规模的快速增长,比如汽车的“智能”和“联网”将产生大量的高速数据交互类应用,带来数据上行下载速率的指数级增加,需要更多具备“高速+高容量”性能的车载存储器。

E、可穿戴设备领域

可穿戴设备是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检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被研究机构誉为最有前景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一,2014 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随着 Google Glass、Apple Watch 和 Android Wear 等产品问世,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出现呈几何倍数的增长。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智能手表及智能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成了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另一个爆发市场,根据Statista 统计数据,全球可穿戴设备 2014 年出货量为 0.288 亿部,2020 年出货量已达到 4.447 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7.80%。

IDC 预测,到 2025 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近 8 亿台。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涵盖更多领域,功能更为丰富多样,如医疗、导航、健身、小视频等应用已在不断拓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

③存储芯片的市场容量

A、存储芯片分类及功能介绍

存储芯片,又称为存储器,是指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半导体介质设备,其存储与读取过程体现为电子的存储或释放,广泛应用于内存、U 盘、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固态存储硬盘等领域,是应用面最广、市场比例最高的集成电路基础性产品之一。

存储芯片的种类繁多,不同技术原理下催生出不同的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领域。按照信息保存的角度来分类,可以分为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和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前者主要包括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在外部电源切断后,存储器内的数据也随之消失;后者主要包括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即“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 )、 Flash(闪存芯片)、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即“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即“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在外部电源切断后能够保持所存储的内容。

其中,Flash 芯片分为 NAND Flash 和 NOR Flash 两类。NAND Flash 可以实现大容量存储、高写入和擦除速度,是海量数据的核心,多应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U 盘、固态硬盘等领域。

NOR Flash 主要用来存储代码及部分数据,具备随机存储、可靠性强、读取速度快、可执行代码等特性,在中低容量应用时具备性能和成本上的优势,是手机、PC、DVD、TV、USB Key、机顶盒、物联网设备等代码闪存应用领域的首选。NOR Flash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结构,串行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更低,随着工艺的进步,串行闪存已经能满足一般系统对速度及数据读写的要求,逐步成为主要系统方案商的首选。

B、存储芯片市场容量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集成电路(IC)占到半导体总产值的 80%以上,是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处理器芯片和模拟芯片四种。2020 年存储芯片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比例为 32.52%,与逻辑芯片共同构成集成电路产业的两大支柱,在产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 WSTS 的预计,2021 年和 2022 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分别为 1,581.61 亿美元及 1,716.82 亿美元。

(3)行业发展趋势

①上下游行业对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技术服务要求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的产品细分领域众多、产品多样、技术支持服务需求复杂。大型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采购市场上的话语权优势明显,甚至可以直接向上游原厂采购所需产品。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会对产品在各个场景应用的技术服务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游原厂需要技术应用经验更为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支持和协助,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上述客户;

中小规模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由于订单规模小,生产种类繁多,上游原厂的支持力度有限,难以获取原厂直接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希望依赖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中技术服务能力更为突出、产品线更为丰富的企业,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技术支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会更加倾向于与具有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本土分销商进行紧密合作。

针对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行业情况,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上游原厂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电子元器件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次技术支持服务。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需要具备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挖掘并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的能力。由此,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才能够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增强下游客户的用户黏性。

②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集中度上升

近几年,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并购现象更加密集,资本带来的整合效应凸显。上市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继续形成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的外延式发展,也加速了分销行业整合。从分销商收购和入股的企业来看,以兼并同行居多。深圳华强、力源信息、英唐智控等均采取了并购举措,例如深圳华强收购湘海电子、鹏源电子和淇诺科技等;力源信息收购鼎芯无限、南京飞腾和帕太等;英唐智控收购华商龙、前海首科、吉利通等。

随着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日趋成熟,行业内外的兼并收购将会进一步增多,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集中度也会逐渐升高。

③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规模一般较大且交易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规模较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销售的料号、服务客户数量、合作供应商数量一般较多,且交易频次高,交易数据量大,日常交易涉及的大批量数据处理对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集中度上升,头部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规模进一步扩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提高询价、报价、发货、交付、验收、对账、付款、开具发票等日常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④中国芯片自给率的提高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带来新的业务机遇

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世界经济逆全球化、西方对芯片制造工艺封锁等因素,国家正在努力发展国产芯片产业,从而降低对国外进口芯片的依赖。

2020 年 8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集成电路领域和软件领域企业。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上述政策规划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 2025年达到 70%,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预计国产芯片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芯片产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这将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带来新的业务机遇。

(4)行业的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目前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供求情况变化较复杂,且各个细分电子元器件的波动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存在较大的供需不平衡。上游电子元器件制造商由于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产量难以出现爆发性增长,供应处于缓步上升的状态;而下游客户由于电子消费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终端客户要求高以及行业竞争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需求波动幅度大,所以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的供需关系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平均利润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行业内愈发激烈的竞争及更加透明化的定价一定程度上导致分销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偏低;但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也为行业利润的增加带来新的机会。

长期来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迭代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智能手机、汽车电子、智能穿戴、物联网、智能照明将持续发展,电子元器件产品消费数量将出现持续增长的局面,有助于稳定分销商的利润。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优秀分销商将通过改善运营效率、提供增值服务、并购扩张产生规模效应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而小型分销商利润水平将进一步降低。

(五)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内主要企业

①竞争格局概况

从地域上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可分为国际分销商和本土分销商两大类。国际分销商以艾睿电子、安富丽、大联大等为代表,本土分销商以泰科源、中电港、力源信息、深圳华强等企业为代表。按照是否获得上游供应商授权,分销商可以分为授权分销商和独立分销商两类。授权分销商可获得电子元器件制造商的正式授权,获取原厂在信息、技术、供货等方面的支持,注重构建自身技术能力,为下游客户提供产品的应用保障和技术支持,与上下游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原厂与终端电子厂商的沟通桥梁。独立分销商偏向于提供小批量产品供应和供应链支持服务,技术支持能力较弱。

国际分销商主要针对全球性客户,包括国际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中国的代工厂和合作伙伴,其业务特点为多产品线和多领域、全方位覆盖,过去几年的主要发展战略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增强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的2020 全球元器件分销商排名,前四大分销商中艾睿电子(Arrow Electronics,美国)的营业收入 286.7 亿美元、大联大(WPG,中国台湾地区)的营业收入为216.48 亿美元、安富利(Avnet,美国)的营业收入为 178.61 亿美元2,文晔科技(WT Microelectronics,中国台湾地区)的营业收入为 125.36 亿美元,而第五名的未来电子(Future Electronics,加拿大)的营业收入仅为 60 亿美元,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呈现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然而大部分中国电子制造商由于产品种类多、技术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并不符合国际分销商的全球策略,无法得到充分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相比而言,本土分销商则主要服务于国内的电子制造业客户,凭借较高灵活性和熟悉国内市场等优势,有效填补了国际分销商的空白,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内市场,国际分销商主要侧重于具有大批量电子产品采购需求的客户,服务的重点在于物流和资金,仅能针对部分大型客户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服务。

国内的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但整体营收规模离国际头部分销商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的统计数据,除大联大、文晔科技外,2020 年我国共 9 家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营业收已换算为 2020 自然年营业收入入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排名第 35 位的分销商营收规模在 11 亿元人民币左右,整体营收规模与头部分销商差距较大。同时,跟发达国家比,整个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较为分散。对比全球市场,全球 CR3(市场份额最大的前 3个公司市场规模之和所占总体市场的比例)、CR10 和 CR20 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4.72%、18.40%和 19.36%,而国内只有 2.41%、5.22%和 6.84%。随着行业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上市、收购兼并会成为不少分销商将来发展的选择和目标。大资本的进入将会加快行业的整合与发展,更快的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②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A、国际公司

(A)ARROW(艾睿电子)

ARROW(艾睿电子),美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成立于 1935 年,财富 500 强公司,是工业和商业用户电子元件和企业计算解决方案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2020 年营业收入为 286.7 亿美元,行业排名全球第一。

(B)大联大控股(3702.TW)

大联大控股,中国台湾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中国台北,前身成立于上世纪 70 年代,经历多次整合,是亚太区市场份额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持、仓储物流与 IC 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2020 年营业收入为 6,098.86 亿元新台币,行业排名全球第二。

(C)AVNET(安富利)

AVNET(安富利),美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美国凤凰城,成立于 1921 年,财富 500 强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计算机产品和嵌入技术分销商之一,为客户提供半导体、互连、被动和机电等元件,以及工程设计链和供应链服务。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2020年自然年度营业收入为 178.61 亿美元,行业排名全球第三。

B、本土公司

(A)中电港

中电港成立于 2014 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的元器件产业应用创新平台,通过专注元器件分销的中电器材和艾矽易、服务设计链的萤火工场、发展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的亿安仓三大业务板块,为行业提供以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269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一。

(B)泰科源

泰科源成立于 1999 年,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产品涵盖手机/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等市场。泰科源在全国已拥有完善的营销及物流服务网络。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221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二。

(C)深圳华强(000062.SZ)

深圳华强成立于 1994 年,总部位于深圳,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深圳华强的主营业务为面向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为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提供线上线下交易服务、产品服务、技术服务、交易信息服务和创新创业配套服务,打造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一流交易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双平台。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63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三。

(D)芯知己数码

香港芯知已数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终端周边电子元器件的经销商。公司着眼于全球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产品及增值服务。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40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四。

(E)海盈科技集团

海盈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芯片服务供货商。海盈科技集团拥有良好的业务营销团队及渠道延伸实力,是全球知名储存产品品牌“金士顿(Kingston)”在中国地区的核心合作伙伴之一。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15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五。

(F)维时信

深圳市唯时信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集中在移动通讯、消费电子及安防车载等领域,致力成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电子元器件分销及增值服务提供商。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10 亿元人民币,本土行业排名第六。

(G)蓝源实业

深圳市蓝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的推广及销售服务,是国内先进的科技产品服务商,致力于代理高端显示产品及存储类产品。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数据,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10 亿元人民币,与唯时信并列本土行业排名第六。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