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易于罹患此病,且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更大影响。此高度脆弱性是由于彼等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荷尔蒙变化以及难以坚持治疗方案及过度抓痒等行为模式所致。于2023年,中国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及青少年数目达到34.9百万人,约佔总患者人口的一半,凸显出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全球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自2019年的649.0百万增长至2023年的689.8百万,并估计于2032年将达到775.1百万。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自2019年的65.7百万增长至2023年的71.6百万,并预计于2032年将达到79.4百万。一般来说,约3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患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而约45%至50%的AD患者为儿童及青少年。
市场规模
全球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自2019年的7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42亿美元,2019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5.9%,并估计于2032年将达到291亿美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8.3%。
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人民币3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84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1.8%,并预计于2032年将达到人民币464亿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0.9%。
治疗规范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情况,建议使用不同的药物及治疗方案。就轻度特应性皮炎而言,治疗包括将外用皮质类固醇(“TCS”)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涂抹于患处、口服抗组织胺以治疗荨麻疹及过敏性鼻炎等相关症状,以及使用抗感染药物。
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包括TCS或TCI、发作期间的湿敷治疗、TCS ╱ TCI的维持治疗,以及光疗法(NB-UVB或UVA1)。就重度特应性皮炎而言,治疗可能需要住院及全身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及霉酚酸酯(“MMF”)),以及短期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及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并配合光疗。在所有阶段均建议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定期保湿、沐浴,以及避免环境诱因及过敏原。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用药物,如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然而,该等治疗往往缺乏特异性,导致症状无法完全缓解、经常复发以及反弹效应。长期使用亦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等严重副作用。根据2020年发表的《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超过75%的医生认为现有的治疗方案存在缺陷,如疗效差、副作用多等。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的治疗方法。
预计抗体将超越皮质类固醇、PDE-4抑制剂及皮肤屏障保湿剂,成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市场的主导产品,佔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大多数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较早,而儿童及青少年尤其容易患病,因此急需对儿科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然而,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仅度普利尤单抗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6岁以下未受控制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目前上市或临床开发中的其他生物制剂仍需全面评估在儿童族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凸显尚未满足的重大医疗需求。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