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集成化、大模型叠加市场下沉,座舱SOC国产化加速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8-06

1、 集成化+AI大模型接入,座舱SOC向高算力、大带宽、高传输速率发力

受EE架构升级带动,座舱的整体控制由过去机械化、分布式向电子式、集成式发展,并由驾驶舱概念逐渐向全车舱内空间延伸,同时加大安全要求,座舱集成复杂度持续增加,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复杂度均趋增加,对算力的需求水涨船高。当前座舱SOC主要趋势包括:

(1)一芯多屏:即由座舱域控制器中的单个高性能SoC芯片来驱动中控导航屏、液晶仪表屏、HUD、空调显示面板、副驾娱乐屏以及后排娱乐屏等多个屏幕。要求处理器具备足够多的DP或DSI接口,用以驱动多个屏幕;CPU能力要求比较强以保持应用运行流畅度;GPU的图形能力要求高,以保证屏幕清晰度及流畅度,同时需要较好的支持 Hypervisor或硬件隔离,实现多系统运行。

(2)舱内感知技术融合 :由过去纯物理按键,向触觉交互,语音交互、手势控制以及视觉交互(DMS/OMS)等多模态感知方向发展。对SOC芯片中丰富的CPU、GPU、DSP、NPU等异构资源提出要求。

(3)舱驾融合:从降本、更好的人机交互以及更大程度利用SOC算力角度入手,舱泊一体、舱驾一体逐步成为发展趋势。行业基本遵循从One Box过渡到One Board,最后到One Chip的发展方向。One Chip即单颗芯片实现所有功能。

(4)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今年以来主要车企加速AI上车,打造更加具备主动认知、情感交互的高阶AI智能座舱系统。当前AI大模型上车的主要趋势是由云端大模型,端侧“小模型”(10亿参数以下)功能有限,向端侧大模型(50亿-300亿+参数),实现多模态融合交互、全场景主动认知、实时数据处理、沉浸式体验等功能等深度功能方向发展。要求SOC芯片更新换代,实现更加充沛的CPU、NPU等性能,以及超大带宽能力。

2、集成化+AI大模型接入,座舱SOC向高算力、大带宽、高传输速率发力

(5)集成化进一步提升:在智能座舱SoC中集成5G调制解调器、Wi-Fi 7、BT、V2X等模块,通过单芯片实现高速连接与智能计算能力的融合,提升车载系统的实时性、多任务处理能力和用户体验渐成趋势,同时有助于主机厂降本,省去外置T-Box。

(6)系统级封装(SIP)快速渗透 :面对电源需求增加、器件品类日益繁杂的趋势,传统COB设计面临PCB可靠性、厚度和翘曲控制等难题;而SIP封装,通过BGA植球工艺、背面电容设计以及丰富的Underfill工艺经验,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客户在硬件设计、工艺和可靠性上面临的挑战,确保产品在严苛环境下稳定运行。

(7)制程从7nm向4nm及以下迈进:根据佐思汽研统计,主流芯片制程从7nm向4nm及以下迈进,2024年7nm及以下制程芯片占比达到36%,2030年预计突破65%。下一代将向4nm、3nm演进,相对目前使用较多的7nm、5nm制程芯片,4nm在晶体管密度、性能、功耗控制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可更好地支持AI座舱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吞吐量、持续运行的AI计算任务。

(8)伴随座舱域控快速进入下沉市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以车企零部件命名为准)车型交付量达到673.19万辆,搭载率由2023年的17.56%提升至29.37%;25-30万元价格区间、5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依然是座舱域控标配的主力军,搭载率均达到了70%。但10-25万元价格区间车型座舱域控标配率已经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由2022年的9.01%提升至28.42%,同比增长了2.58倍;10-25万元价位区间新车交付约占整体市场的58%,而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仅有28.42%,伴随AI赋能,智能座舱下沉渗透将进一步扩张,座舱SOC芯片随之呈现扩张态势。

3、市场集中度较高,国产座舱SoC芯片持续崛起

从市场格局看,目前智能座舱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外资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高通、AMD和瑞萨三家公司占据85%的市场份额,高通以70%的市占率主导市场。

受座舱SOC芯片技术变革、更新换代推动叠加智能座舱终端向下沉市场渗透,近两年国产芯片供应商也在迅速崛起。从2023年的不足3%到2024年的超过10%,国产芯片市占率的显著提升。其中,芯擎科技成功赶超英特尔、三星和德州仪器三大巨头,2024年位列第四,相较2023年上升三个席位。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1.6%增长至4.8%,显示出300%的增幅,进一步证明了国产芯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支持更大参数AI大模型在端侧的部署,本土厂商也在抢抓新技术机遇。如芯驰科技新一代AI座舱SoC-X10,采用4nm工艺制程,NPU算力达到40TOPS,同时还匹配了128位 LPDDR5X内存接口,带宽高达154 GB/s,是当前量产的旗舰座舱芯片带宽的两倍以上,可以实现7B(70亿参数)模型每秒输出20 token/s,响应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