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信息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智能信息交换与共享,具备複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化协同控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
随著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加速发展,尤其是在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带动下,智能汽车产业正急速发展。未来,“内燃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双重智能转型”将成为本产业的重要趋势。例如,汽车高压及高速线束、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集成的渗透率和单车价值将快速提升。
2024年,智能汽车的全球销售量达到66.2百万台,2019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0.5%。预期智能汽车的全球销售量将于2029年达到92.1百万台,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9%。
全球智能汽车精密智造解决方案的定义及市场规模
智能汽车PIMS指应用先进的精密制造制程和相关智能技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关键零组件和系统,满足包括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高端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或电动化需求,以及传统车辆的智能化(如集成摄像头的B柱),以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和互联化的发展。全球智能汽车PIMS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类别:
零组件及模组:零组件例如汽车线束及连接器,为汽车电子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物理连接。模组由多个具特定功能的零组件组成,例如超声波感应模组、汽车显示模组和摄像头模组。
系统集成是指多个相互连接的模组或零组件协同工作而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集成。
为避免歧义,智能汽车系统集成范围并不包含整车组装环节。
2019年,全球智能汽车PIMS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0,424亿元。2024年,该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26,726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5%。
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不断发展的情形下,2029年,该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人民币36,339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6.6%。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车精密智造零组件及模组的市场规模已于2024年达到人民币17,383亿元。在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趋势带动下,智能座舱及智能辅助驾驶等系统集成细分市场亦正急速发展。2024年,智能汽车系统集成精密智造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9,343亿元。
全球智能汽车精密智造解决方案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
需求:电动化正重塑汽车能源架构,产生庞大的精密制造增量需求:高电压系统(400伏特╱ 800伏特平台)令每台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的价值较燃油车而言提高数倍,而800伏特平台亦因重大升级(能抵抗摄氏150度高温的绝缘层、三层屏蔽)令其价值进一步增加。马达控制器与减速器的集成设计要求齿轮加工精度达到ISO 6级。智能驾驶环境下数据传输量的增长推动了对高频及高速线束的需求,直接推动精密制造向微米级精度、高可靠性升级。
技术通用化:全球领先的电动车企业延续开放北美充电标准(NACS)的策略,又推出了另一项标准LVCS,即低压连接器标准(Low-Voltage Connector Standard)。它将传统汽车中200馀种低压连接器精简为6种标准化类型,覆盖90%以上的电气需求,通用化带来的规模效应与48伏特低压优势,帮助车企降低整车能耗,以及设计、生产和维护的複杂度,有望吸引更多车企与供应商共建广泛合作生态,加速整个汽车电子行业的成熟与革新。
全球智能汽车精密智造解决方案市场的未来趋势
汽车电气化:汽车电气化趋势推动了车身零组件的电气化,对高压线束和高压连接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高压线束在高温下的绝缘稳定性和微米级精度控制,以及高压连接器的高度可靠性,这促进了汽车精密智造技术和需求的进步。
汽车智能化:在汽车趋向智能化的趋势下,AI大模型的应用正在重塑整辆汽车的决策逻辑,促使“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核心方向。这不仅对车载总线、车内数据交互及汽车通信的实时性能及准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对高速数据汇总和决策的需要以及智能座舱多模态数据(视觉、语音、触控及传感器)并行交互与低延迟响应的需求,亦带动更多高性能数据互联零组件、通信模组与智能部件的需求,极大促进了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精密智造解决方案的技术升级及行业发展。
模组化及定制化:汽车业发展正在加速,而模组化及定制化将成为汽车精密智造的重要趋势。模组化可提升效率及扩张功能,透过硬件原子化拆分、标准化界面及软件定义推动模组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定制化依靠消费者直连制造商模式、柔性生产及增材制造满足个性化需求。该两项趋势在供应链中形成弹性协同效应。竞争的焦点在于模组化平台的可扩充性、定制化服务的细分程度及数据驱动能力。企业需要透过预嵌入硬件、软件定义及生态协同效应建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