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智慧化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公路交通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测和管控,以提升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通行效率、强化管理、便于决策。为了推进公路智慧化建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20 年 8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行业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向十四项主要任务,对公路智慧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 年 1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积极发展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地铁、智慧物流,完善标准规范和配套政策;
2022年 3 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布《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文件指出大力推动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设,推进一体化协同化的平安交通建设,构建全寿命周期绿色交通技术体系。
此外,政府还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速交通智能化、公路智慧化建设的进程。公路智慧化的框架主要可分为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及应用层四个部分。
感知层通过运用摄像头、车载终端、红外传感等多种技术实现交通运行状态的实时测量和可视化,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时感知和信息捕获;通讯层实现了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车云网、车内网和传输系统等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信息交换的核心,平台层是数据存储、计算和输出的关键枢纽,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管理部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综合管理中心;应用层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大量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为特定行业和场景提供运输管理、运营决策支持和交通管理等多种应用,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十四五”期间国内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完善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交通市场广阔且未来蕴含潜力空间巨大。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 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 1,917 亿元,2017 年至 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4.41%,预计 2023 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 2,432 亿元。
完整的智能交通体系需要交通领域各要素协同发展,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交通运营管理等,基础设施是打造智能交通的底层核心。交通运输部多次提及打造融合高效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并强调其重要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