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2025年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痛点及价值分析
思瀚产业研究院 斑馬網絡    2025-09-05

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定义及主要构成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载体。通过整合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及AI、IOT、云计算等技术,将传统座舱升级为具备主动感知、自主决策及个性化服务能力的“第三生活空间”,提供人机交互(HMI)、远程信息服务及场景拓展等功能,最终为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安全、智能、愉悦的综合体验。

智能座舱系统可分为硬件组件(包括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车载显示屏、舱内监控系统(IMS))和软件解决方案等。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指整合多种软件技术,为智能座舱系统提供功能支持的软件方案,涵盖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功能软件(包括AI算法等)及应用软件(包括信息娱乐软件、车载生活服务软件等)。

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支持多屏互动、语音控制、多模态交互等功能,打造沉浸式、个性化的驾驶体验,推动汽车向智能移动空间演进,助力构建以数据为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生态。因此,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关键组成部分。

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分级

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分级体系。中国智能汽车及汽车供应链体系双双快速发展,使中国智能座舱成为全球行业标杆,为全球竞争设立了较高的准入壁垒。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依据智能化水平及人机交互主动性程度,可分为五个级别(CL0至CL4)。

当前行业处于CL2(部分认知智能座舱)阶段,其特徵是具备部分主动交互能力,可在车内车外部分场景中执行任务。未来,随着AI及相关技术的迭代进步、技术突破的大规模应用及规模经济效应的显现,智能座舱行业将持续向CL3(高级认知智能座舱)乃至CL4(全面认知智能座舱)发展。下表展示了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分级。

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当前痛点分析

座舱系统内交互被动,缺乏个性化与智能化体验:许多座舱系统虽具备一定智能功能,但在用户交互中处于被动状态。功能孤立,尚未实现多模态交互方式的深度融合。当前交互系统对用户意图的解读能力有限,仅能处理基本指令、手势等。因此,用户体验的个性化与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

商业模式单一,生态协同建设滞后: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缓慢。主机厂往往缺乏渠道,无法直接触达大量消费者,挖掘其未被满足的车载服务需求。同时,第三方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缺乏将其服务顺畅融入车载生态的工具与专业能力,导致座舱服务场景匮乏、发展不足。因此,如果第三方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与车载AI智能体结合,则其在搭建连接这些行业参与者的生态系统并从中实现变现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车辆跨域融合有限: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车身域等各域的功能与数据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机制,限制了车辆整体智能化水平及主机厂为用户提供无缝跨域体验的能力。

AI技术对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的价值分析

AI技术的出现能精准解决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的上述痛点,推动汽车从出行工具向交互式智能体转型。AI技术已成为驱动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升多模态交互体验: AI技术为智能座舱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显著增强用户与车辆之间的交互性与便捷性。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通过整合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交互体验。同时,AI固有的深度学习能力有助于交互模型的持续优化,实现对用户意图更精准的理解,减少误操作,进一步提升交互的流畅度与满意度。

推动商业模式生态化转型:与手机等智能消费电子终端向AI智能体发展的路径相似,AI技术在智能汽车场景的应用,使智能座舱系统能基于用户行为习惯与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主机厂、互联网巨头及科技企业、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生态,推动行业从传统的“硬件销售”模式向新兴的“软件订阅+ 数据服务”模式转型,拓宽行业参与者的盈利渠道。

促进车辆跨域融合:AI技术的持续创新已成为推动整车跨域融合的核心动力。AI实现了多域数据的高效採集与分析,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域数据共享与协同。同时,基于海量多域数据训练的大模型,能建立複杂的数据关联模型,深入理解并预测车辆各系统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与算法优化,为车辆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各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乘用车智能化水平提升。

基于软件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生态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生态正发生深刻变革,围绕车主的服务逐渐成为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目前,智能座舱行业生态中的参与者主要围绕主机厂提供服务,其商业模式、产品设计与服务均以满足主机厂需求为核心。然而,随着车主对车载娱乐、本地生活服务及车辆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主机厂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而作为车载交互核心入口的智能座舱系统,能连接互联网服务与线下日常场景,成为链接车主、互联网内容服务及本地生活服务的关键载体。

因此,智能座舱行业生态正从以主机厂为中心向以车主为中心迁移,推动智能座舱行业价值链重构。在此背景下,针对车主的车载平台服务市场迅速崛起,服务模式多元化,为行业拓展开闢新路径,推动智能座舱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为满足车主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软件应用开始围绕车载环境特点进行深度适配与创新。这种以驾驶员为中心的理念提升了智能座舱软件的重要性,催生了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涵盖操作系统、系统组件及AI驱动软件,并链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车载服务(如数字内容服务、本地生活服务及包括能源服务、车辆维修服务等在内的车辆服务)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下图展示了软件定义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生态。

全球及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

分析按收入计,2024年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达人民币3,668亿元。其中,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038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人民币2,451亿元,期内複合年增长率为15.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之一。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290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从人民币119亿元增长至人民币401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35.6%,佔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31.1%。

在政策支持、智能汽车蓬勃发展、AI技术快速迭代及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体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将达人民币1,149亿元,2024年至2030年複合年增长率为19.2%,佔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35.1%。

按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提供商类型划分,2024年以软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智能座舱软件总收入约佔整体市场的20-25%。随着消费者对更智能、便捷、个性化的智能座舱体验需求增加,许多以软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投入研发创新智能座舱软件,并加快现有软件的迭代速度,这推动了其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因此,预计凭藉在算法优化和功能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以软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份额将在2030年提升至25-30%。

此外,AI技术的发展促使车载座舱涌现出众多AI驱动功能,如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等。2024年,AI驱动的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约佔整体市场的15-20%。随着AI技术在汽车场景的持续进步与深入应用,预计AI驱动的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到2030年达35-40%。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