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上游零部件:算力构筑基础,功能创造智能汽车增量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12

域控制器:受益于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技术演进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件的数据交互逻辑,正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

• 分布式是传统阶段。每个功能模块(如发动机控制、车窗升降)配备独立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CAN/LIN总线通信。其局限在于ECU数量庞大(高端车超100个),线束复杂(总长度超5km),软硬件耦合度高,功能升级困难;

• 域集中式是当前主流。按功能域集成各独立ECU,形成域控制器,如智驾域、座舱域、车身域等。智驾域控制器可以处理摄像头、雷达数据,运行自动驾驶算法,座舱域控制器将集成仪表盘、中控屏、语音交互等功能;

• 中央集中式将是未来趋势。以1-2个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HPC)为核心,搭配区域控制器(ZCU)实现就近接入。其价值在于硬件资源池化、软件全栈解耦,支持高阶自动驾驶与个性化功能迭代

智能汽车跨域融合提高系统集成度是趋势

域控制器替代分散独立控制器,提高系统集成度。域控制器是传统控制器随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产物,其将汽车中相关、邻近的功能或部件根据其职责领域进行了逻辑划分和物理集成。域控制器取代了以往众多分散、功能单一的ECU,减少了线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效率和通信带宽,为车载软硬件提供标准化的高性能平台,便于功能扩展和OTA升级。

智驾、智舱、车身、底盘、动力五大域构筑了汽车智能化的基础,这五域的进一步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每个域控制器相当于对应功能区域的“中央大脑”,整合、处理该区域内的传感器数据,执行核心运算逻辑,并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其中,智驾域控是汽车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智驾芯片算力比拼算力的趋势正在显现。座舱域控基于场景不断扩大功能整合,提升用户交互及舱内体验感受。动力域、车身域和底盘域控制器对算力要求较低,基于通用计算、通讯资源以及标准化软件平台寻求较高的开放灵活性。

成本导向且合作模式灵活的供应商有望胜出

成本导向是跨域融合的主要驱动力。独立域控制器的跨域融合是域控制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融合多种功能域的控制器有机会在硬件电路、散热系统、外壳封装方面做集成设计,由此整个系统成本将得到优化提升。此外,跨域融合的控制器在系统响应性能方面也有机会得到提升,制动等需要快速反应的功能将受益。

业务合作模式灵活的域控制器供应商有望获取更多项目机会。在跨域融合发展趋势的共识下,实力不同的主机厂会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预计能力较强的主机厂长期将会选择自研;而能力相对较弱的主机厂将选择供应商方案,但是这些主机厂的需求也会因为能力细节的差异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对供应商方案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以博世为代表的供应商则会结合主机厂的不同需求状态进行灵活的定制化配套服务,这样的合作模式将满足更多主机厂不同的产品开发需求。

域控制器产业链:三级分工体系高效联动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的产业生态呈现清晰的三级分工体系,由上游芯片供应商、中游域控制器集成商(Tier1)和下游整车制造商(OEM)构成,通过技术协作与资金流通实现高效联动。

• 上游芯片供应商(如英伟达、高通、英飞凌)通过向域控制器企业提供硬件芯片及开发工具链,收取授权费、联合开发费及芯片采购费,成为产业链的技术源头。主要芯片种类涉及:1)SoC(系统级芯片)承担智驾/智舱域的高并发数据处理(如图像识别、多屏渲染)2)MCU(微控制器)确保车身/底盘动力域的实时控制与功能安全(满足ASIL-D标准);3)GPU驱动智舱域高清界面渲染(如仪表盘、HUD);4)NPU加速智驾域AI运算(如传感器融合、决策推理)。

• 中游域控制器供应商担当系统集成者(如博世、华为、德赛西威),将上游芯片整合为完整解决方案,向OEM输出硬件+底层软件的一体化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五大功能创新:1)功能集成:减少分散ECU数量;2)高速数据传输:以太网替代传统总线;3)数据处理与实时决策:集中算力池;4)跨域系统协调:如自动紧急制动联动底盘域;5)远程系统管理:支持OTA升级与诊断。

• 下游OEM主机厂是终端应用与定制方,能够通过投资合资、批量采购或定制开发与域控制器供应商绑定,支付费用覆盖硬件成本与软件开发投入,同时推动技术迭代以满足车型差异化需求。传统主机厂偏好采购标准化域控方案,侧重可靠性验证与成本控制;新势力偏好深度参与联合开发,定制品牌专属功能,如蔚来NOMI语音交互;商用车厂或针对物流/公交场景优化特定控制逻辑,如能耗管理。

域控制器零部件自主替代与新势力自研并行

智能化零部件供应商及OEM整车均围绕智驾、座舱、车身、动力及底盘五大核心域展开多元化布局。博世、大陆等国际汽零巨头依托技术积累的优势进行全域渗透,而中国本土企业则通过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协同,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 零部件公司中,德赛西威在智驾域表现突出,聚焦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均胜电子多域布局,在座舱与车身域集成领域具备系统级供应能力;东软集团深耕基础软件与智驾域控,合作生态广泛;中科创达则以座舱域软件平台为核心,依托在操作系统与中间层技术的优势,赋能多家车企智能化升级。

• 整车中新势力全栈自研和架构创新较为突出,零跑汽车LEAP3.0/3.5中央集成式架构实现“舱驾一体+三域合一”,控制器数量减少,线束缩短,显著降本增效;小鹏汽车X-EEA3.0架构搭载左右区域控制器,融合车身控制与以太网网关,线束减少,可靠性提高;小米YU7 量产搭载 “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采用高集成ZCU方案,加速智能化落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