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行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利用原盐和电力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这些主要产出物作为进一步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加入其他物质生成更广泛的氯碱化学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轻工、纺织、建材、冶金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佔据重要地位。氯碱化工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烧碱、氯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氯醇法)。
氯碱化工行业产业链
氯碱化学品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氯碱化学品制造,以及下游应用行业。氯碱化学品生产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原盐、电力、原油及煤炭等。该行业的中游包括氯碱化学品制造,将上游原材料转化为多种基础化工产品,包括烧碱、氯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环氧氯丙烷及、环氧丙烷(氯醇法)等。这些产品是氯碱化学品行业的核心,并作为多个下游产业的重要中间体。氯碱行业的主要下游产品包括氧化铝、化学添加剂、工业溶剂、环氧树脂等。这些下游产品最终可应用于汽车、建筑、油漆涂料及新能源等行业。
中国氯碱化工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烧碱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50.2百万吨、43.7百万吨及40.6百万吨,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9%、4.4%及3.6%。中国烧碱的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62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211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8.1%。于2029年,中国烧碱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预计将达到57.3百万吨、51.0百万吨及48.2百万吨,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7%、3.1%及3.5%。中国烧碱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711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2%。
2024年,中国氯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600.0千吨、439.2千吨及436.6千吨,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3%、3.7%及3.6%。中国氯丙烯的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16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1%。预计到2029年,中国氯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将分别达到812.2千吨、545.7千吨及542.7千吨,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2%、4.4%及4.4%。中国氯丙烯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27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2.5%。
2024年,中国三氯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390.0千吨、233.8千吨及207.4千吨,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是1.3%、-3.7%及-6.3%。中国三氯乙烯的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13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0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3%。于2029年,中国三氯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预计将分别达到410.0千吨、250.9千吨及211.9千吨,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0%、1.4%及0.4%。中国三氯乙烯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3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5.4%。
2024年,中国四氯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293.0千吨、167.1千吨及184.1千吨,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7%、-4.5%及-7.0%。预计到2029年,中国四氯乙烯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07.0千吨、173.2千吨及188.6千吨,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9%、0.7%及0.5%。中国四氯乙烯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8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2.7%。
2024年,中国环氧氯丙烷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2.8百万吨、1.1百万吨及1.0百万吨,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1.1%、12.0%及9.3%。中国环氧氯丙烷的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7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06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9.0%。预计到2029年,中国环氧氯丙烷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8百万吨、1.5百万吨及1.3百万吨,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1.4%、6.4%及5.4%。中国环氧氯丙烷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48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9%。
中国氯碱化工行业的市场推动因素及未来机遇
支持政策。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出政策,推动氯碱化学品行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于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要求企业建立氯气、烧碱等危险化学品的智能监测监控系统,以提升生产效率及本质安全水平。于2022年,工信部及发改委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提升资源效益及加快採用绿色低碳技术。
2022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三个部门印发《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设定2025年将能效基准以上的产能比例提高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的目标。在此综合政策框架下,氯碱化学品行业在安全、环保、能源效益、整体竞争力等方面持续优化,成为推动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发展。氯碱化学品行业持续的技术进步正推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应用场景扩展。近年来,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突破传统工艺瓶颈,加快开发及採用电极与电解槽结构优化及离子膜法等先进技术。这些创新显著降低了单位耗电量和整体能源消耗,同时提升了运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大规模且具成本效益的生产奠定了稳固基础。
与此同时,氯碱行业在满足传统大宗需求的同时,正逐步向高纯度烧碱、盐酸、氯气及氯化氢等高增值产品领域拓展。这些产品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半导体制造等高端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这些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研究和产业化的持续突破,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氯碱化学品由大宗基础化学品向高级精细化学品转型,从而为行业开创新的增长机遇。随著数字化管理和绿色制造系统的发展,企业透过对副产品的智能监控和利用,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这些发展不仅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亦为氯碱化学品行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持。
产业链延伸与循环经济。随著先进材料、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氯碱化学品正不断向高端应用领域扩展,推动企业加快开发精细化及功能性产品,并促进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此同时,资源及能源的限制正推动行业採用循环经济模式。氯、碱和氢气等核心产品以及相关副产品正被系统化利用,以实现运营中能源和材料的闭环流动,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产业佈局和採纳循环经济原则,企业在提升整体效率的同时,更在双碳政策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开闢了新的增长机遇。
并预计至2030年将达到50%。在此规模与影响力基础上,中国氯碱化工业正逐步将战略重心转向海外市场。近年来,国内领先企业越来越多地发挥其在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和绿色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国际扩张成为开拓新增长机遇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国外资源丰富或高需求地区建立业务,企业不仅可以加快产品分销速度、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利用当地可获得的低成本能源和原材料以提升盈利能力。
绿色低碳转型。在中国双碳战略及节能政策持续推行下,氯碱化学品行业正加快向绿色低碳高效发展转型。随著下游客户对供应链减碳的日益重视,产品碳足迹的管理及清洁生产标准的採用,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逐步淘汰能源密集型工序、推广清洁生产方式、推进碳足迹认证,以及扩大採用绿色电力作为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业界的整体能源效益持续提升。这些努力不仅减低了环境风险,更为企业进军高标准市场创造了条件。展望未来,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能源效益及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更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机遇,同时促进绿色氯碱化学品生产技术的持续研发。
中国氯碱化学品平均价格及原材料价格
中国氯碱化学品的平均价格在2021年和2022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主要受疫情后全球经济复甦,带动下游需求快速释放。同时,国际供应链中断、物流成本飙升、大宗原材料价格走高,以及国内环保和能耗双控政策收紧,导致供应紧张,供需失衡推动价格持续上升。然而,于2023年,随著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出口需求减弱,加上国内如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等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应明显变得宽鬆。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下跌,加上运输成本下降,减缓了整体成本压力,导致价格显著下跌。
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复甦不及预期,导致氯碱化学品行业下游需求疲软,产品价格呈小幅下行趋势。展望未来,随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趋稳及下游需求逐步复甦,氯碱化学品价格预计将呈现稳步上行态势。烧碱系氯碱化工行业的关键产品之一。烧碱的价格主要受生产成本和供求关係的影响。其中,生产成本与其原材料价格及相关产品液氯的需求密切相关。于2021年,受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影响,烧碱生产商降低营运负荷。
同时,电力和原盐价格上升推高生产成本,导致烧碱平均价格大幅上涨。于2022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加上出口量及价格同步增长,以及下游需求扩大,尤其是锂电池行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烧碱的平均价格。于2023年,随著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下游氧化铝行业营运率不足,加上铝土矿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供过于求,烧碱平均价格因而回落。于2024年,随著产能持续扩张及原盐价格下跌,烧碱的平均价格仍然处于下行趋势。展望后市,氧化铝产能扩张有望带动新需求,令烧碱进入高景气週期,推动价格上升。
原盐和电能是氯碱化工行业的两种主要原材料。中国原盐的平均价格由2020年的每吨人民币205.8元增至2024年的每吨人民币295.7元,複合年增长率为9.5%。预计到2029年,中国原盐的平均价格将达到每吨人民币290.1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0.4%。于2024年,中国工业用电平均价格达到每千瓦时人民币0.56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工业用电的平均价格将达到每千瓦时人民币0.54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