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 年前,起步阶段
2001 年,我国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利用风电、光电及其他可再生能 源解决边远无电地区 2,300 万人口的用电问题。此阶段,我国光伏电站建设速度 缓慢,且大多数为离网式电站。
2002 年前后,国内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 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诸如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英利集团有限公司等组件厂商。2005 年,西藏羊八井光伏电站并网成功,开创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 系统高压并网的先河。
(2)2007-2010 年,曲折发展
2007 年开始,国家在电价中开始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光伏发电行业补贴 资金来源有了保障,大大提升了光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2007 年,我国太阳能 电池产量为 1,088MW,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德国、西班牙等光伏装机大国大幅度削减国内光伏补贴,全球装机容量下滑,组件需求量大幅降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产品滞销严重,部分企业停 产甚至破产。2009-2010 年,国家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推动多晶硅行业健康发展,并相继推出“金太阳工 程”、“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及两期特许权招标项目,引导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发展。
(3)2011-2012 年,海外市场大幅萎缩、我国装机规模持续增加
2011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规定 2011 年 7 月 1 日前核准建设、2011 年 12 月 31 日建成投产且发改委核定价格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 1.15 元 每千瓦时,中国光伏市场从此步入标杆上网电价时代。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 爆发,加之美国与欧洲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海外市场需求萎 缩,国内企业大幅缩产。2011-2012 年,受益于标杆上网电价的推出、“金太阳工 程”及“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延续以及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的提高,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2.7GW、4.5GW,已成 为世界主要光伏装机市场之一。
(4)2013-2017 年,我国装机容量激增
2013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分别制定标杆 上网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全电量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 0.42 元。同时,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由省级主管部门对光伏项目 实施备案管理。
度电补贴及备案制的推行推动了业主方的投资积极性,加之光伏 扶贫以及领跑者项目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快速发展。2013-2017 年,我国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 10.84GW 提升至 53.06GW,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光伏发电 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 50%。
(5)2018 年至今,行业持续降本增效
光伏发电作为对传统燃煤机组发电的替代,平价上网是光伏发电行业的必然 趋势。2018 年光伏“531 光伏政策”全面缩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力度,给光伏 发电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2019-2020 年,随着我国光伏“竞价”政策的推出以 及首批平价项目的推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提供巨大 驱动力。2020 年,PERC 单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均有明显增长。
同时,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 207.8 亿美元,各环节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新政策 旨在不断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推进市场化进程,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