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要求,智慧校园建设逐渐兴起。2012年,国家开展智慧校园的初步探索,教育部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对本科院校试点强调侧重智慧校园建设机制、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建设。当时智慧校园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未在全国大规模铺开。
2018 年,《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以各类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在政策的驱动下,智慧化校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的参与企业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主营业务,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展 PaaS化应用支撑平台及各
类 SaaS化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并将技术应用在高校场景中,为学校提供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智慧化校园建设注重校内外资源的融合与集成,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在平台下集成各类应用,并将信息服务融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及服务领域,以实现互联协作。
智慧校园服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校园内基础生活保障、生活品质、学习效率等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别于以往各自分裂、离散的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将实现智能环境感知、人联、物联、综合信息服务的统一,学生只需借助应用终端即可完成如图书归还、日常消费、自助缴费等多种待办事项,大幅度提升了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品质。
2020 年,受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高校延期开学、线下培训关闭,各类软件产品成为疫情持续期间高校开展管理、教学活动的“刚需”,同时也为高校在校园管理、学生成长、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大数据的积累。
管理方面,高校需要向师生发布各类校内外通知资讯,了解学生近况、出行历史、收集学生当前所在位置等进行疫情防控;教学方面,在线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促使教师打破线性教育,引导学生注重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管理辅助高校教学的效果,高校更加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未来,高校各维度产生的校园管理、学生成长、教学质量海量大数据将通过数据可视化管理、可视化数据监控、线上数据问题反馈、数据应用场景重构等形成校级数据体系,高校信息化向全链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智慧化校园建设方向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信息化软件行业也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编制:诸葛御
责任编辑:赵皋
来源: 思瀚产业研究院 正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