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研究报告 >>  社消零售

2024-2030年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服务方式:文本加电子版:
寄送方式:Email发送或特快专递快递(2-3天送达)
定购电话:0755-28709360、28709260 400-808-7939
24小时服务热线:134 8065 7985
 
 
中文版全价:RMB 118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立即订购 加入购物车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内容概述

1、能量饮料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根据《饮料通则》的定义,能量饮料是指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饮料制品。

能量饮料的发展可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1927 年葡萄适(Lucozade)作为第一代能量饮料于英国出现,1966 年红牛诞生于泰国,在此之后,各种能量饮料陆续问世。2002 年怪兽饮料(Monster)于美国上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 21 世纪以来,能量饮料逐渐风靡于欧美各国。能量饮料目前已发展成为饮料行业重要的细分品类,并呈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1995 年底红牛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能量饮料产业的正式起步,此后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但增速位居各类饮料前列

能量饮料在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

(2)中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水平较低,成长空间广阔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晚,能量饮料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著偏低,成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能量饮料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从职业分类上看,能量饮料的主力消费军从工作时间较长的司机、蓝领工人、快递员、医护工作者等逐步扩大至白领、学生等更多的消费群体。而消费场景也从加班、熬夜、运动后等各类“疲劳”场景逐渐扩展到聚会、旅行、日常保健等更为休闲的消费场景,部分能量饮料品牌开始赞助游戏电竞、音乐节等活动,开发了新的消费场景,更加符合消费年轻化的趋势。

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消费场景趋于多元化以及品牌不断丰富是中国能量饮料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3)消费者对能量饮料接受度不断提高,主动消费意识增强

上个世纪 90 年代,消费者开始初步认识能量饮料,各大品牌逐步涉入能量饮料领域,消费者接触越来越多,对其“能量激活”、“提神醒脑”、“抗疲劳”印象加深,并通过口碑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形成了正向的消费反馈,增强了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接受度和主动消费意识。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长增加,加之运动、电竞、音乐节等能量饮料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年轻一代消费者养成了对能量饮料的消费习惯。

此外,销售渠道的不断铺设、下沉和自动售卖机、互联网等新销售渠道的引入,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方便购买到能量饮料,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饮料行业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的 40余年间快速发展。2019 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排名前四大的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金额 377.81 亿元,市场占有率为 88%5。能量饮料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对潜在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形成了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等知名品牌,领先的形势已经确立。领先企业在品牌、营销网络、规模经济、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年来,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等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

随着能量饮料市场的兴起,较高的毛利率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近年来,部分知名企业纷纷推出了新型能量饮料产品,如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 XS、伊利旗下的焕醒源等,但此类产品在国内销量较小。

2023 年,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超过 1%的企业共有 6 家,分别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红牛)、公司(东鹏特饮)、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乐虎)、河南中沃实业有限公司(体质能量)、安利集团(XS)和战马(北京)饮料有限公司(战马)。东鹏特饮市场排名第二,为行业领导品牌之一。

3、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品牌壁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饮料的选择更加看重该消费品牌所传达的理念和产品质量。知名品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且部分消费者具有品牌忠诚度,会习惯性的消费特定品牌的产品,形成品牌粘性。产品的品牌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是企业产品品质的保证和反映,企业塑造、维护一个知名品牌需要经过产品研发与创新、生产质量管理、营销与推广等多方面长时间的投入与积累,一经建立就形成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原有知名品牌的信誉度和因客户粘性而形成的客户基础均是新进企业的壁垒。

(2)营销网络壁垒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仍以线下零售渠道为主流,饮料企业需要有健全的密集型销售网络来满足消费者便利性的购买需求,因此营销网络的建设对于饮料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营销网络的开拓、建设和维护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目前我国知名的能量饮料企业已在营销网络建设、市场推广与销售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并与知名企业竞争。

(3)规模化经营壁垒

规模化生产能力使得行业领先企业具有多方面优势。

首先,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销售渠道的认同,并逐渐形成上下游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较强的议价能力。

其次,规模化经营形成的规模效应,可以使企业在降低采购及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多方面竞争优势。规模化经营的形成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在产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销售渠道、营销推广方面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并需要一定周期的运作实现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多方面的协同。

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投入大量资本进行规模化经营风险较大,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并与行业内的领先企业竞争。

(4)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壁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步得到提升、食品安全消费意识越来越强。2016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写进了“十三五”规划中,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也都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国家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对食品行业企业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食品饮料行业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保障取决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和仓储流通等多环节的系统控制。以公司的主要产品东鹏特饮为例,其主要生产工序包括混合、配制、过滤、高温瞬时灭菌、灌装、包装等 30 多道生产工序、100 多项检验程序,并通过基地代码、生产线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生产记录及物料平衡可使在任何节点生产出的每一瓶产品进行质量追溯。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经验积累形成,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严格的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要求也是其进入市场的一大壁垒。

(5)技术研发及行业准入壁垒

能量饮料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一般具有“抗疲劳”、“提神”等功效,这也是能量饮料区别于一般饮料的重要特性。因此,能量饮料产生的功效是产品本身的核心价值体现。

能量饮料是结合营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保证抗疲劳等基本功效的同时,也要兼顾附加营养价值、口感、风味等因素。目前市场内主要参与者的产品均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研发和市场考验形成的,产品的功效、风味、口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同时,企业要在行业内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研发差异化产品,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将成为其进入的一大壁垒。

根据《饮料通则》对功能饮料的定义,“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制品为功能饮料。”因此,具备国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部分能量饮料属于功能饮料。保健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属于国家严格监督管理的一

类食品,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需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即产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通过系统评价和审评合格,获得保健食品注册证书。自 2016 年以来,随着《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对保健食品的管理日益规范,进入注册、备案双轨管理阶段。对于类似含有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物的咖啡因作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注册,政府审批部门要求提供更充分的安全性、功能性证实资料,获准注册的难度较大,形成了该类功能饮料较高的准入壁垒。

4、市场供求状况及其变动

(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饮料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以每年 8%-9%的速度增长,至 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2,358 元,而人均消费支出基本占收入的65%-70%,其中对食品烟酒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 30%,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该比例略有下降,但对食品烟酒的支出金额仍呈增长趋势,至 2019 年人均食品烟酒的支出达 7,733 元。

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以每年 9%-11%的速度增长,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至 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6,021 元,而人均消费支出约占收入的 80%,其中对食品烟酒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 30%-35%,随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该比例略有下降,但对食品烟酒的支出金额仍呈增长趋势,至 2019 年人均食品烟酒的支出达 3,998 元。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持续增长,2019年度,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分别为 7,733 元和 3,998 元。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饮料行业的总体规模也持续增长。根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我国包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浓缩饮料、果汁、即饮咖啡、即饮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亚洲特色饮料在内的销售金额由 2014 年的 4,652.16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5,785.60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4.46%。

(2)我国的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能量饮料成为增长最快的饮料品类之一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相比欧美等发达地区起步较晚,然而近年来,受益于能量饮料龙头企业的宣传和引导,消费者的意识不断提高,消费场景和消费人群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2019 年,我国能量饮料的销售规模已增长至 427.75 亿元,是增长最快的饮料品类之一。即便在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仍与海外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仅为英国、日本和美国的 10%-20%,对标海外市场,我国能量饮料的未来需求仍有很大的空间。

5、影响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及行业逐渐规范化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食品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且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的机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家的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行业规范运作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体系日益完善,2015 年 4 月份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将保健食品纳入特殊食品,要求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对入市前的许可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监督、广告管理、违法处罚均予以规定。新法首次提出对于保健食品的注册实行备案制和注册制双轨并行。备案监管部门对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过程作备案,以便全面监控。此后《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标识的公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保健食品行业进一步规范,有利于保健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 号),提出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支持新兴品种研发推出,鼓励国产品牌发展壮大,促进了饮料行业的发展和国产饮料品牌的崛起。

(2)生产技术的进步及信息化应用加快行业发展

随着饮料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更多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新的生产工艺可提取更多种类的生产原料、可实现更复杂的饮品配方,改良饮品的风味、口感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设备的运用使得饮料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有助于加强对产品质量及安全的管控。

同时,信息化的大量运用使产品销售过程更加清晰透明,有助于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紧密结合,根据销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状态完善销售计划,实现生产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加快行业的升级。此外,互联网的应用,也带来了营销上的创新,使定制化、个性化等方案更易实现,多方位贴合消费者需求。

(3)消费者意识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不断增加,且在消费升级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驱动饮料行业不断发展升级,而能量饮料作为新兴的细分饮料行业,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对饮品提出的多元化功能性诉求,具备充沛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中国饮料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中,中国质量协会通过“行业热度模型”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做出宏观的判断,其中功能饮料的热度模型呈持续升温状态,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能量饮料在过去几年来快速发展,在各细分饮料行业中增速尤为突出,然而目前,我国能量饮料人均消费与海外市场相比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6、影响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消费者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能量饮料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除了行业发展还未饱和的因素外,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消费观念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伴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和能量饮料领导企业对市场的长期培育,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接受和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消费习惯逐渐改变,未来对能量饮料的消费意识有望进一步增强。

(2)地区差异对行业的营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域经济水平有所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消费习惯,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成功开拓新的市场区域,发掘新的消费群体。上述因素对行业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7、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能量饮料的生产技术主要聚焦于配方设计、原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和包装创新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能量饮料的配方、原材料更加多样化;高温瞬时杀菌、热灌装等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同时近年来,行业兴起了无菌冷灌装技术,产品品质更优异和稳定;产品包装根据消费者审美需求,设计日益丰富,视觉效果升级,同时考虑包装的环保、便携等。经过不断的探索,目前我国能量饮料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安全性和功能稳定性提高,口感适应性更强,包装更加多元化。

此外,随着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的改进,行业逐步过渡到了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8、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能量饮料是大众日常饮用的快消品,消费需求较稳定,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

(2)区域性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较大。且由于能量饮料的消费群体以工作时间较长、经常加班的群体为主,因此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发达地区市场规模较大。

从企业生产角度而言,受产品特点影响,饮料行业运输费用较高,同时受运输条件和配送能力的影响,向销售半径之外的市场进行销售会导致供应不经济。

因此对于单一企业的单一生产基地来说,其产品覆盖通常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3)季节性

一般来说在天气较热的时节,能量饮料的销量较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销售旺季,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相对属于销售淡季,因此能量饮料行业的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能量饮料的供应商主要包括白砂糖、牛磺酸、咖啡因,以及瓶坯、瓶盖、纸箱等供应商。能量饮料行业的销售模式一般为经销模式,企业的产品销售基本面向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分销商,再销售至终端销售渠道,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9、 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本行业的内容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包装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主要包括塑料制品业、造纸业等。本行业向上述行业采购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为本行业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强,白砂糖供应较为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牛磺酸作为能量饮料中起到“抗疲劳”功效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本行业的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随着牛磺酸行业的生产工艺改进及产能释放,牛磺酸供应充足。

咖啡因属于第二类精神药物,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家对其实施定点生产制度,相关部门根据咖啡因的需求总量,确定咖啡因定点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布局。食品等非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咖啡因作为原料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凭咖啡因购用证明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咖啡因的生产和销售受国家管控,供应量能满足下游需求,价格较为稳定。包装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为塑料制品业、造纸业,产品同质化较强,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充足。

10、 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本行业的下游行业为食品、饮料批发、零售行业。能量饮料作为快消品,主要通过经销渠道抵达最终消费者。经销渠道具有经销商数量多、零售终端网点多的特点,因此本行业对单一经销商、单一终端网点没有依懒性。

能量饮料通过零售终端网点最终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需求的稳定增长是本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及消费结构的升级,能量饮料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目录

第1章能量饮料行业界定及发展环境分析

1.1 能量饮料行业的界定

1.1.1 软饮料界定

(1)软饮料的界定

(2)软饮料的分类

1.1.2 能量饮料界定

(1)能量饮料的界定

(2)能量饮料的分类

1.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政策环境

1.2.1 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2.2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2.3 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2)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汇总

1.2.4 行业重点政策规划解读

1.2.5 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3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经济环境

1.3.1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3.2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3.3 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1.4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社会环境

1.4.1 居民消费观念的升级

1.4.2 居民收入及支出促进需求

1.4.3 消费行为转变拉动需求

1.5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技术环境

第2章全球能量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测

2.1 全球能量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2.1.1 全球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历程

2.1.2 全球能量饮料行业发展特征

2.1.3 全球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分析

2.1.4 全球能量饮料竞争格局分析

2.1.5 全球能量饮料区域分布情况

2.2 主要国家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分析

2.2.1 美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分析

2.2.2 欧洲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分析

2.3 全球主要能量饮料企业发展分析

2.3.1 红牛

2.3.2 怪兽饮料公司

2.4 全球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3章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机会分析

3.1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特征

3.1.1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3.1.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状态描述总结

3.1.3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经济特性分析

3.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供需现状分析

3.2.1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3.2.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3.2.3 中国能量饮料品牌价格水平对比

3.3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3.3.1 中国能量饮料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3.3.2 中国能量饮料所属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3.3.3 中国能量饮料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4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机会与威胁

第4章中国能量饮料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格局分析

4.1 能量饮料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1.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4.1.2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4.1.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4.1.4 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4.1.5 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4.1.6 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4.2 能量饮料行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4.2.1 行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4.2.2 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4.3 能量饮料行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

4.4 能量饮料行业市场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4.4.1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4.4.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5章中国能量饮料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

5.1 中国能量饮料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对比

5.2 中国传统能量饮料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

5.2.1 东鹏特饮——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及销售渠道

(4)企业能量饮料业务布局

(5)企业发展能量饮料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5.2.2 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及销售渠道

(4)企业能量饮料业务布局

(5)企业发展能量饮料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5.2.3 日加满饮品(上海)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及销售渠道

(4)企业能量饮料业务布局

(5)企业发展能量饮料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5.2.4 战马(北京)饮料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及销售渠道

(4)企业能量饮料业务布局

(5)企业发展能量饮料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5.2.5 上海大正力保健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及销售渠道

(4)企业能量饮料业务布局

(5)企业发展能量饮料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第6章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策略建议

6.1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6.1.1 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识别

6.1.2 行业发展驱动与制约因素总结

6.1.3 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6.2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6.3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6.4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6.5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6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6.7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6.8 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