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东宝区夜市经济示范区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湖北瑞帮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1.1.3 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项目
1.1.4 项目拟建地址
荆门市东宝区南台路
1.1.5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扩建项目面积为19,700.00㎡。扩建后布局为餐饮区、酒吧娱乐区、配套服务区、消防及辅助工程,所有区域覆盖相应的电气、给排水、消防、暖通等工程;添置部分配套设备。
1.1.6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计划所采取的措施及原则是:整个项目一步建设到位,各项工作实行平行交叉作业,严格管理和科学实施,确保整体进度按时完成。本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下表。
1.1.7 项目运营规模
项目扩建完成后满负荷运营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3,163.25万元。项目十年期年均纳税为661.33万元(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见附件。
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800.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239.35万元(含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流动资金561.36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全部由企业自筹。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
《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023年版)》(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
承办方的委托书及其提供的有关资料;
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概况及市场分析;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建设条件与选址;
4、设备及工程方案;
5、公用辅助工程;
6、节能、节水与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分析;
10、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满足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建标〔2013〕169号)的规定确定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
3、严格执行国家计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要求。
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
5、对建设各大区域的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人防、环保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
6、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符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过大的影响。
7、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8、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5 结论
通过对投资扩建东宝区夜市经济示范区项目所涉及的各项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论证,我们认为:本项目实施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项目的实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加快落实,尽早建成,发挥作用。
2.1 项目背景
首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夜间活动。传统的“早睡早起”模式逐渐被打破,而“晚上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种变化为夜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夜游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夜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大幅提升,使得夜间经济活动得以蓬勃发展。
此外,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是夜经济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逐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夜间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态,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最后,政府政策的支持对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夜间经济的发展,为夜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夜经济受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夜经济的蓬勃发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发展夜市经济示范区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夜市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而拉动消费增长。通过建设夜市经济示范区,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消费。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氛围,还能带动周边商业街区、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集聚效应。
2.2.2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市民对于夜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夜市经济示范区,可以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选择。在夜市中,市民可以品尝各种美食、购买特色商品、欣赏街头表演等,享受轻松愉悦的休闲时光。这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夜市也是社交的重要场所,市民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交流信息,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2.2.3 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项目夜市是荆门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能够展现荆门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项目通过发展夜市经济示范区,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夜市的经营和建设中。不仅能提升夜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还能增强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夜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一个繁荣、有序、具有文化特色的夜市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荆门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2.4 促进荆门市地方经济发展
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此外,夜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一个风格独特、管理一流的的夜市经济示范区项目。随着项目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项目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个,通过产业辐射影响间接带动上千个就业岗位。同时,本项目可带动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荆门市东宝区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策可行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消费需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文旅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单体产品,而是品质高、业态丰、氛围强、可复游的场景化、组合型、沉浸式的产品序列。2021年7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1〕123号)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夜间文旅集聚区的主要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进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设计和主题营造,开发有独特IP价值、有回味体验的消费项目,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的消费品牌。
②业态多元,供给丰富——创新发展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秀、夜食、夜购、夜宿等业态,推出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和文创产品、3D灯光秀、街头艺术表演等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
③功能完善,服务配套——规划夜间经济空间布局,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完善消防设施、安全保障等相应公共服务配套,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本项目不属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环办综合函〔2021〕495号)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所列产品;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禁止准入项目;亦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中所列各条款,本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产业政策上具备可行性。
2.3.2 运营可行性
(1)项目基础设施现己初具规模,水、电、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具备开发的基础条件。
(2)示范区辐射面大(荆门市东宝区),为市场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交通便利,地处荆门市东宝区南台路,地缘条件十分优越。
(4)荆门市东宝区及该区域附近县、乡经商出入人口多,这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能提供更多的商机。
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市场运营方面,公司制定严格的追责程序,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对示范区的人、机、商品等因素严格控制;在管理运营方面,公司建立健全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内部经营体系建设,保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加强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2.3.3 效益可行性
经初步测算,项目十年期投产指标参见下表所示:
项目十年期经济指标一览表
经过思瀚产业研究院经济测算数据表明,项目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可为国家上缴可观的税收。可以说项目在财务上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是可行的。
3.1 行业发展情况
3.1.1 夜经济的定义
夜经济是一种现代城市经济形态,主要指晚上6点到早上6点之间,城市特定地段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
夜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涵盖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健身、学习、影视、休闲等多种经济和文化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晚间购物、餐饮、旅游、沐浴、美容美发、休闲、保健、教育、歌舞、影视、娱乐等,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的繁荣程度通常被视为城市活力的指标,反映了城市的时尚度和经济发展活力。
3.1.2 夜经济的市场规模
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约为42.4万亿元,同比上升16.70%,预计2023年将突破48万亿元。为刺激消费,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夜间消费场所的增加以及人们夜间消费需求的攀升,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规模的持续增长。
3.2 夜经济消费习惯
3.2.1 新生代
新生代夜间餐饮消费美食最偏好于烧烤,喜爱程度为72.4%,其次为小吃快餐,喜爱程度为65.5%;而新生代夜间餐饮消费的主要形式为线上点外卖,占比超过六成。线上点外卖已经成为新生代人主要的餐饮消费形式。
新生代夜间外出就餐视情况而定的占比为37.9%,一周2-3次的占比为34.5%;新生代夜间餐饮消费金额占20%-40%的占比为58.6%,20%以下的占比为31.1%。
新生代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为线上互联网渠道,占比65.5%;新生代夜间线上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看剧/电影/综艺,占比75.9%,其次是刷短视频,占比62.1%。新生代群体的线上文娱活动已经基本与线下同步,在看剧、短视频、刷微博等之外,游戏、音乐和知识学习也是重要活动。
新生代在疫情发生前夜间外出文娱活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为聚会逛街,占比44.8%,其次是KTV唱歌,占比41.4%;新生代在疫情期间夜间外出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聚会逛街,占比51.7%,其次是运动健身,占比34.5%。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国健身人口连续多年不断增长,健身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3.2.2 中老年
数据显示,中老年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为线上互联网渠道,占比63.4%;中老年夜间线上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看剧/电影/综艺,占比65.9%,其次是刷短视频,占比58.5%。
中老年在疫情发生前夜间外出文娱活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为运动健身,占比51.2%,其次是聚会逛街,占比46.3%;中老年在疫情期间夜间外出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运动健身,占比61.0%,其次是聚会逛街,占比31.7%。相较于新生代和青年,中老年人在疫情前后对健身的热爱变化明显度较低。
3.2.3 国外夜间经济居民数据调查及分析
超过半数的纽约人一周会有1-2次夜间外出,35%的纽约人一周有3-4次夜晚外出。外出目的地以餐厅为多数,其次是酒吧俱乐部,另外还有人会前往音乐会、电影院、博物馆或者聚会场所等地方。
纽约夜间消费居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家人朋友相聚、放松自我或是体验文化。有52%的游客会在晚上外出观光,这是一般居民不会选择的活动。而居民相比游客更倾向选择跳舞。
3.3 夜经济发展趋势
2022年的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额达到3790.87亿元,同比增长27.06%,在整体消费额中占比33.7%,较去年同期提升2.25%。分业态来看,以夜娱、夜宵、夜游、夜购为代表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分别同比增长19.9%、28.9%、15.8%、28.7%。
与传统夜间消费模式不同,现阶段的夜间消费开始从传统走向新型模式。现阶段的夜间经济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品质得到提升,从传统的夜市、地摊向商圈发展;二是,消费内容也发生一定变化,从传统的酒吧KTV向文体消费发展,例如自行车、飞盘、露营等新的休闲方式兴起;三是,消费渠道发生一定变化,传统的夜间消费更多是线下购物,而发展到当前阶段,线上购物、打赏等消费内容也成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
数据显示,中国夜间线上消费业态比较多元,囊括吃喝玩乐,从点外卖、网购到刷抖音短视频,甚至可以选择多人组队打游戏,中国90后消费群体同样也是线上夜间消费的主体。中国9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于各种数字化的消费业态接受度更高,因而夜间经济线上业态的拓展可以成为夜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东宝区夜市经济示范区项目作为一个集中展示当地文化和特色的平台,将随着夜经济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凸显其文化价值。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夜市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1 项目运营
4.1.1 市场定位与规划
目标市场:明确夜市的目标消费群体,如当地居民、游客、学生等,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规划。
特色定位:结合东宝区的文化和资源特色,打造独特的夜市品牌,如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夜市的空间布局,确保摊位设置、人流导向、消防设施等符合安全和管理要求。
4.1.2 经营管理
招商与入驻管理:制定入驻标准和流程,吸引优质商家入驻,并确保他们符合夜市的经营要求和标准。
日常运营: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夜市的日常管理、秩序维护、卫生清洁等工作。
安全管理:加强夜市的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治安防范等,确保消费者和商家的安全。
4.1.3 服务质量控制
商家培训:提升入驻商家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消费者反馈机制:建立消费者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和处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标准化管理:制定并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夜市的整体服务质量。
4.1.4 营销推广
品牌建设:通过统一的VI设计、广告宣传等方式,塑造夜市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和文化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和互动。
网络营销: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进行线上营销,扩大夜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4.1.5 持续改进与创新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为夜市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依据。
产品与服务更新:鼓励商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合作模式创新:探索与其他商业体或文化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夜市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4.2 设备选型
该项目的设备以夜市经济示范区需要为依据,满足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先进的设备是保证市场运营、宣传质量的关键,因此,项目设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保型产品。
湖北瑞帮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夜市经济示范区的先进性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知名企业设备。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1,500.75万元。
5.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1.1 地理环境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总面积12339.43平方千米。
项目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南台路。
(2)地形地貌
荆门市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原湖区。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点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海拔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
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市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点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市永隆镇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
(3)气候条件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6~16.3℃,日照年均2000小时,湿度74%;年均降雨1000毫米左右,年均降水100~126天,年际变差3.05倍,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
本项目工程所在地夏季雷雨天气较为多发,在扩建施工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施工,制定可靠的防洪防汛防风措施。在施工综合网络进度安排上尽量避开及留出雨季不宜施工的工程项目,如混凝土、回填土、合金材料的焊接等。
5.1.2 交通运输
铁路
截至2020年,荆门市主要有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过境,主要火车站有荆门站、钟祥站、京山站,沿江高铁规划设立荆门西站、钟祥南站、京山南站。
公路
截至2021年末,荆门市公路里程达15899公里,增长15.9%,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15635公里,增长15.6%;农村公路14287公里,增长14.3%。
水路
荆门市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
航空
截至2022年,荆门市境内有通用机场荆门漳河机场一座。
5.1.3 经济条件
2021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42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增加值878.2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65.21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42.7:43.9调整为13.1:41.4:45.5,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
5.2 项目选址方案
5.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规划的要求。
2、安全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
3、节约项目用地。
4、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场址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
5、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6、交通和运输便捷。
7、公用工程联接方便(如各种管网系统)等。
5.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从综合情况来看,项目扩建扩建之前所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目前已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具备扩建与运营的可行性:
1、建设地点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公路畅通,运输能力强;
2、建设地点原料供应有保障,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丰富,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
3、建设地政府对农贸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到位,积极性高,工作务实。
第六章 项目扩建方案
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6.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 89—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7、《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
8、《荆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6--97)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8、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
19、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设想及相关资料
2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6.1.2 设计原则
1.符合荆门市总体规划要求,建筑要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创新产业的时代特征、建筑设计造型现代、构思新颖;
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3.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应当以夜市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力争创造一个布局和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安全舒适的夜市区;
4. 本着满足当前需要,服务长远的原则,做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经济高效,具有前瞻性;
5.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建筑呈台地式布置,尽量减少土方量,同时使规划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在工程造价与建筑面积之间取得平衡点;
6.扩建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设计标准、准则与规范;
7.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和防洪等安全设施。
6.2 项目建筑方案
6.2.1 设计构思
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形式。整体布局采取明快鲜活的手法来设计市场的内外,在夜市经济示范区设计中,突破传统夜市经济示范区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之中,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在满足合理经济的同时,并且考虑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各个专业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6.2.2 建筑规模
本次扩建项目面积为19,700.00㎡。扩建后布局为餐饮区、酒吧娱乐区、配套服务区、消防及辅助工程,所有区域覆盖相应的电气、给排水、消防、暖通等工程;添置部分配套设备。具体建设内容参照第一章1.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3 结构设计方案
6.3.1 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主要如下:
《建筑结构菏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3.2 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
1、基本风压:0.45KN/㎡。
2、基本雪压:0.40KN/㎡。
3、风荷载:0.40KN/㎡。
4、雪荷载:0.30KN/㎡。
5、屋面荷载:上人屋面为2.00KN/㎡。
6、屋面荷载:不上人屋面为0.50KN/㎡。
7、楼面荷载:2.00KN/㎡加1.00KN/㎡(灵活隔断)。
6.3.3 结构设计
1、基础设计
本项目基础拟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一柱一桩,桩顶设置桩帽。
2、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上部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在设计中按规范进行计算,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围护结构:外围框架填充墙采用240厚墙改砖,内部框架填充墙采用200厚砼空心砖块。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柱及梁之间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拉结措施。
3、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柱为C40;楼梯构造柱与过梁为C30。
钢筋:直径≤8,HPB235钢筋;10≤直径≤14,HPB335钢筋;直径≥16,HPB335钢筋;HRB335钢筋;HRB400钢筋。
砌块和砂浆:外围框架及内部框架填充墙均采用砼空心砖块,M5混合砂浆砌筑。
6.4 抗震设计方案
6.4.1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1)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2)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②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③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④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4.2 结构分析
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6.4.3 非结构构件
(1)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2)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3)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4)幕墙、装饰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6.4.4 结构材料与施工
(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①砌体结构材料: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②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建筑物其框架柱、框架梁、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25;构造柱、芯柱、圈梁与其他各类结构不应低于C30。
③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和HPB235级热轧钢筋。
(3)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通过以上设计,保证项目建筑达到8度抗震烈度要求。
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37-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年版);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业主及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2)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灭火器系统设计。
(3)给水系统设计
1)水源用水
本项目用水为日常的生活用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2)给水网管规划
规划用水就近接入DN200给水管道,规划管网与周边敷设给水管连成环状管网,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3)排水系统
规划原则:根据规划用地的地形,就近排放雨水和污水,合理划分排放区域。
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
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有伸顶通气方式。
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夜市经济示范区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污水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5)管材
①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给水立管采用衬塑钢管,卡箍连接。
②室外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③室外排水管道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PVC-U 实壁管(白色),承插橡胶圈连接。
6)抗震设计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相关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并满足以下要求: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规范8.2.3条的规定间距依次增加纵向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的斜撑与吊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1m。
6.5.2 变配电工程
(1)设计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建筑照明计标准》 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015
相关专业及建设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2)设计范围
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3)电力配电系统:
根据《荆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片区内用电负荷根据项目建筑面积进行预测。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本项目规划1处配电房。
6.5.3 消防工程
1、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设计,本工程消防总用水量为120升/秒,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30升/秒,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45升/秒,自动喷淋用水量为45升/秒,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
2、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楼设置若干消火栓箱(单栓口,带20米长水带)。
3、手提式灭火器:根据消防规范有关要求,在需要的场所按需摆设。
4、室外消火栓:沿内部道路设置,并在靠近十字路口,按消防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6.5.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1、在夜市经济示范区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内装火灾报警主机一台,联动柜一台,并设有备用电源,各楼层设置实时计算报警一台、备用电源一套。
2、各层走道、大厅、办公室内均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以及在走道、电梯前室、各出入口处等公共场所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插孔、消防广播扬声器、消防警铃等,探测器采用技术性能良好的进口产品。
3、消防配管配线集中汇总到弱电管道竖井的消防中继器,再通过弱电井线槽汇总到消防监控中心。其他按照消防规范及火灾报警规范的有关要求配置。
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1、室外给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绿化灌溉用水工程,分别供消防及绿化使用。
2、室外雨水管网:室外地面设置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与屋面雨水收集汇总后排入中水回收系统。
3、室外污水管网:室外污、废水通过室外污水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4、室外照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路灯、草坪灯、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等。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 项目建设性质
1.1.4 项目拟建地址
1.1.5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7 项目运营规模
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5 结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2.2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2.2.3 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2.2.4 促进荆门市地方经济发展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策可行性
2.3.2 运营可行性
2.3.3 效益可行性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3.1 行业发展情况
3.1.1 夜经济的定义
3.1.2 夜经济的市场规模
3.2 夜经济消费习惯
3.2.1 新生代
3.2.2 中老年
3.2.3 国外夜间经济居民数据调查及分析
3.3 夜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章 项目运营及设备投资
4.1 项目运营
4.1.1 市场定位与规划
4.1.2 经营管理
4.1.3 服务质量控制
4.1.4 营销推广
4.1.5 持续改进与创新
4.2 设备选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
5.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1.1 地理环境
5.1.2 交通运输
5.1.3 经济条件
5.2 项目选址方案
5.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5.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第六章 项目扩建方案
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6.1.1 编制依据
6.1.2 设计原则
6.2 项目建筑方案
6.2.1 设计构思
6.2.2 建筑规模
6.3 结构设计方案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
6.3.3 结构设计
6.4 抗震设计方案
6.4.1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6.4.2 结构分析
6.4.3 非结构构件
6.4.4 结构材料与施工
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变配电工程
6.5.3 消防工程
6.5.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7.1.1 环境质量标准
7.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2 污染控制目标
7.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7.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7.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7.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7.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7.4 环境保护的建议
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8.1.1 施工作业
8.1.2 用电设备
8.1.3 室内空气质量
8.2 安全措施方案
8.3 消防设施
8.3.1 消防用水
8.3.2 消防设备
8.3.3 消防用电
第九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9.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1.1 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9.1.2 相关标准和规范
9.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 项目建设期管理
10.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10.3 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 投资估算范围依据
11.1.1 投资估算范围
11.1.2 投资估算参考范围
11.2 项目投资估算
1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1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2.2 编制依据
12.3 收入测算
12.3.1 预估说明
12.3.2 项目营业规模估算
12.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2.5 成本核算
12.6 财务评价分析
12.6.1 盈利能力分析
12.6.2 项目盈亏平衡点分析
12.7 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预测和防范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 结论
14.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14.1.2 项目效益
14.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