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节能环保

废旧锂电池及极片废料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10-09

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名称、承办单位性质及投资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废旧锂电池及极片废料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项目单位:安徽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工业园区

2 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安徽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系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7 月,是专业性处置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拆解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综合型环保企业,是“安徽 省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于 2013 年 12 月被财政 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批准纳入“废弃电器电 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处理企业名录”。

公司先后被省环保产业协会和区政府评为 “十佳环保创新企业”、“诚信环保企业”和“南谯区优秀企业”,并获得“ISO14000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占地 300 多亩,拥有员工 400 多名,各类专业管理技术人员 100 多名, 各类处理设备和辅助设备 120 多台(套),具有处置危险废物 132270 吨/年的 能力,其中工业危废焚烧 62370 吨/年(含医疗废物焚烧 3300 吨/年)、物化处 理 9900 吨/年、安全填埋危险废物 60000 吨/年,年处理废弃电路板7000 吨/年及废弃电器电子拆解 60 万台/年的能力,年资源化利用 10000 吨/年,含汞荧光 灯管收集贮存 10 吨/年、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 500 吨/年。公司资证齐全,就 危废种类而言,公司具备《国家固体废物名录》46 类固体废物中 42 类的经营资质,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是引领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建立了独立的“危废分析实 验室”、“滁州市固废处置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滁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和“滁州市博士创新工作站”,先后取得专利 40 多项,并与清华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 学研合作关系、成立校外实习基地。

公司依靠先进的处理设施、科学的处理工艺、 丰富的处理经验、齐全的服务种类,能够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 位、一站式环保解决方案, 在处置安徽省固体废物,特别是固体废物以及固体废 物环境污染应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的主题,本着“对社会负责,环境效益优先,经济效益皆顾”的经营理念,以“诚 信、负责、务实、高效”为经营宗旨,竭诚投入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工作中,秉 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我省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 护航。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发展稳健,资产状况良好,可以为新建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建设超大 规模的国内市场,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我国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 度高,供需矛盾突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仍然不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 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转,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间巨大。近年 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需求量不断攀升,截至 2020 年底,新 能源汽车保有(上牌)量已达 9.7 万辆,动力电池合计重量约 7 万吨。“十四五” 期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总量将逐步进入高峰期。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推广应用工作有序推进。在可预见的 未来,动力电池将大规模退役并进入回收利用环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12-2020)》明确提出,应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引导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 企业,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再生利用及最终处置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35 号)也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 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押金、强制回收等方式促进废旧动力 电池回收,建立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3.2 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2014 年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补贴政策出台, 2014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国家一系列组合拳式的利好政策, 将推动我国含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动动力锂电池呈 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 2015 年前三季度,我国已经累计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 27.4 万辆,其 中,2013 年、2014 年分别生产 1.7 万辆和 8.4 万辆,今年仅前三季度就生产 15.6 万辆。

这一爆发式增长让人欢喜之余,其产业链的不完善更令人堪忧。业界预计, 2015 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累计报废量将约达到 2-4 万吨。众所周知,锂电池应用 于汽车时,其寿命仅 3-5 年。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淘汰和废弃动力锂电池的 处理将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动力锂电池与环境共融,即动力锂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摆在产业可持续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将是降低电池成本的有效途径。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约为 20 年,汽车上的动力锂电池使用 3-5 年后由电池性能下降必须更换。

淘汰下来的锂电池容量在 70%-80%之间的,若直接做资源化回收是极大的浪费,经 过检测和处理后,可继续用于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站、路灯、通讯基站等储能领域, 也可用在电动场地车、游览车、高尔夫球车等低速电动车上,实现电池的梯级利 用,从而降低 30%-60%的电池成本。实践证明,从 2007 年到 2012 年,特斯拉 通过回收利用和规模化效应,将其使用的 18650 圆柱电池的成本降低了约 40%。

动力锂电池回收将成为缓解资源瓶颈的重要手段。废弃锂电池中通常含钴 5%-15%,锂 2%-7%,镍 0.5%-2%,其回收再利用价值高。

第一,钴、镍废料 的回收技术较为成熟,拆解回收钴、镍废料已成为当前处理废旧锂电池的主要目 的,特别是自今年 1 月印尼镍原矿出口禁令后,国际市场镍价涨幅已超过 60%。

第二,国外研究机构预测,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一旦真正爆发,到 2050 年,全 球的金属锂需求量将达到 4000 万吨,而全球目前已探明锂资源总储量换算成金 属锂最多 4500 万吨;我国的锂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 10%,全球金属锂供给捉襟见肘时,我国的锂资源危机将更加突出。 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 2020 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 计报废量将达到 12 万~17 万吨的规模。可见废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拥有广阔的 市场。

其次,国家政策的支持对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同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国 务院早于 2012 年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强调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 系。 最后,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是全球趋势。在国外,已有大型汽车制造商进军 废锂电池回收行业,并着手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

结合我国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行业发展较好的行业背景、废旧锂电池及极片 废料循环利用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安徽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 司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废旧锂电池及极片废料资源循环利用项 目”。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环境零影响,运行费用少,抗风险能力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 境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次项目的提 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安徽 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极片废料循环利用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1 总论................... 1

1.1 概述......................... 1

1.2 研究结论......................... 6

2 市场预测分析.............................. 10

2.1 产品市场分析...................... 10

2.2 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11

2.3 营销策略........................ 12

2.4 价格预测..................... 12

2.5 市场风险分析.................... 12

3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4

3.1 生产规模............................. 14

3.2 产品方案..................... 14

4 工艺技术方案......................... 15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15

4.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17

4.3 主要设备选择.................. 22

4.4 自动控制................... 24

4.5 标准和规范......................... 26

5 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28

5.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规格、年需用量.... 28

5.2 水、电、汽和其他动力供应..... 28

6 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29

6.1 建厂条件.......... 29

6.2 厂址方案............ 32

7 总图运输、储运、土建、界区内外管网....... 33

7.1 总图运输................ 33

7.2 储运................... 36

7.3 土建.................... 37

8 公用工程方案和辅助生产设施.......... 40

8.1 公用工程方案.......... 40

8.2 辅助生产设施.................... 49

8.3 行政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 50

9 节能................ 51

9.1 编制依据...................... 51

9.2 项目用能概况....................... 51

9.3 能源供应状况........................... 52

9.4 项目节能分析和措施.............. 52

9.5 项目能耗指标................... 53

9.6 能源计量和管理................... 53

10 节水..................................... 59

10.1 编制依据............................. 59

10.2 项目用水概况...................... 59

10.3 水资源供应状况................. 59

10.4 项目节水技术应用与措施................ 60

10.5 用水计量与管理......................... 61

11 消防............................................. 63

11.1 工程的消防环境现状及设计依据.... 63

11.2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63

11.3 消防设施和措施...................... 63

11.4 消防安全可靠性评述................. 65

12 环境保护......................... 66

12.1 厂址与环境现状........... 66

12.2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 67

12.3 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和处理措施........... 68

12.4 环境管理和监测......... 69

13 职业卫生..................... 70

13.1 设计中执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 70

13.2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 72

13.3 设计中采用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73

13.4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74

13.5 专项投资估算............. 75

13.6 预期效果及建议....... 75

14 安全.......................... 76

14.1 设计中采取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 76

14.2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9

14.3 环境危害因素分析........... 79

14.4 设计中采取的安全措施................ 80

14.5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83

14.6 预期效果及建议............................. 84

15 抗震................. 85

15.1 编制依据.................. 85

15.2 工程地质地震灾害的概况....................... 85

15.3 抗震设防主要参数................ 86

15.4 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 86

16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7

16.1 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设置................... 87

16.2 生产班制与人力资源配置................. 87

16.3 人员培训与安置..................... 87

17 项目实施规划................ 88

17.1 项目组织与管理......................... 88

17.2 实施进度计划.......................... 88

17.3 项目招标内容............... 89

17.4 主要问题及建议............ 93

1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4

18.1 建设投资估算................... 94

18.2 项目总投资................... 95

18.3 投资指标................. 95

19 融资方案............................... 96

19.1 资金来源....................... 96

19.2 融资方案............ 96

20 财务、经济评价.............. 97

20.1 财务评价依据及说明................... 97

20.2 营业收入及税金................... 97

20.3 产品成本估算.............. 97

20.4 利润估算.............. 98

20.5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99

20.6 项目清偿能力....................... 99

20.7 不确定性分析....................... 99

20.8 财务评价结论.................. 100

21 结论及建议.................... 101

21.1 综合评价......... 101

21.2 研究报告的结论........... 101

21.3 建议及实施条件.......... 101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