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由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总投资额为 27,919.00 万元,建设期 3 年。项目资金将用于项目所需场地建设,购置先进智能的研发、生产硬件设备及配套软件产品,扩充团队规模,从而实现趋于更高列车运营速度下的浮置板减振降噪成套技术系列产品、城市复杂交通综合环境下 TOD 上盖开发振动噪声防治系列产品、基于震振双控技术创新的民用建筑减隔振技术系列产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轨道振动噪声污染综合治理系列产品、浮置板轨道绿色环保技术系列产品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推动主营业务发展,大幅提升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保持公司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市场前景广阔,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本项目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具体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TOD 上盖振动噪声的治理、民用建筑减振与隔振、轨道智慧运维与病害治理、市域(郊)铁路、都市快轨、城际铁路的噪声与振动控制等相关领域。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5年至 2019 年这五年间,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总产值随国家整体经济情况有所波动;2019 年全国环境噪声与控制行业的总产值为 128 亿元,其中又以交通领域为主,达到 50 亿元,占比近 40%。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2001 年至 2005 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成投运 399 公里,新增里程相比2000 年之前增长 173%;2006 年至 2010 年建成投运 910 公里,相比上五年增长128%;2011 年至 2015 年建成投运 2,019 公里,相比上五年增长 122%。截至 2021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50 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 9,206.8 公里。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 2021 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城轨交通已由重建设转变为建设、运营并重阶段。城轨交通新开通运营线路里程在“十四五”各年预计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各年不均衡,新开通运营线路规模在近年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但仍有一定的新增市场规模。
综上所述,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在未来仍将为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带来持续的市场需求。
(2)公司具备项目所需的人员和技术储备
公司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激励试点单位之一,为推动“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科技成果转化而设立。公司以“自主创新阻尼弹簧浮置道床”“唧筒式阻尼结构”和“预制板浮置减振道床”为代表的多项创新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的专利壁垒;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创新,打破了外资公司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端隔振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实现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并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以及本土化的供应链,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在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产品和服务已经应用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杭州、郑州、成都、西安、深圳、青岛等 30 多个城市的 100 多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在技术人员方面,公司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人才队伍,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产权积累,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拓展公司业务版图,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噪声污染被列为 21 世纪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问题。中国城市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多数城市处于噪声污染的中等水平,其中不乏生活区噪声已高于 60dB 的城市,噪声污染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一大公害。2019 年,全国“12369 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涉及噪声的举报占比为 38.1%,位列各污染要素举报数量第 2 位。因此,优化减振降噪技术,创新减振降噪产品,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重点。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解决我国环境噪声治理难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2)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打造市场竞争力
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深入业务应用场景,把握用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对“车辆-轨道-基础-地层-敏感点”轮轨关系、轮轨噪声与振动传播特性、材料阻尼特性等技术的深入研究,辅以现场测试、室内试验、高精度数字仿真模拟和大数据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减振降噪技术、产品和综合治理方案。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在公司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使用效果,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项目建设内容及研发方向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产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几个方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需求,本项目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状态综合评定指标体系、运维辅助决策模型库等应用模块,实现检测手段智能化、维修决策智慧化,逐步从传统的“周期修”+“故障修”,过渡到基于智慧决策的轨道设备“状态修”与“主动修”;同时,为提升公司运维支撑服务能力,本项目还将研发智慧运维检修装置(包括轨道动态几何检测装置、线路巡检装置、接触网检测装置、限界检测装置、隧道巡检装置),并进行产业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还将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公司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
本项目研发的减振降噪相关技术与产品,具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将显著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购置整合智能化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研发、测试、实验和生产等硬件设备及高性能软件产品,将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公司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
5、项目与公司现有主要业务、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
本项目是公司在现有技术和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发,购置整合智能化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研发、生产硬件设备及高性能软件产品,实现趋于更高列车运营速度下的浮置板减振降噪成套技术系列产品、城市复杂交通综合环境下TOD 上盖开发振动噪声防治系列产品、基于震振双控技术创新的民用建筑减隔振技术系列产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轨道振动噪声污染综合治理系列产品、浮置板轨道绿色环保技术系列产品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与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有极高的关联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产业链来看,本项目围绕着公司现有主营业务进行,工艺流程与现有产品相同,因而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产业链重叠,上游厂家能提供稳定的供给,下游行业能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从技术关联性来看,公司在国内轨道减振降噪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项目研发的产品与现有主营业务产品的技术关联度较高,依托既有的成熟技术,本项目的技术风险大大降低,研发失败等不确定性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从主营业务市场来看,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客户群体对公司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本项目通过新品研发及生产、加强质量控制,切实满足了客户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多元化需求。项目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市场关联度极高。
6、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 27,919.00 万元。
本项目设备选型的原则是设备性能须满足产品研发的技术要求,在设备选型上考虑本项目具体特点,选用高性价比、具有良好品质的先进设备。
7、项目时间与实施进展情况
本项目建设期为 3 年,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8、项目备案与环评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京房经信局备[2021]011 号”备案文件。另根据房山区环保局出具的“房环函[2021]7 号”文件,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70 环保、邮政、社会公共服务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 395”无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制度。本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才正式生产使用。
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均可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污染物均达标后排放,预测该建设项目对项目所在区的水、气、声环境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通过落实本项目的管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在达标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9、项目选址及土地使用情况
本项目拟使用的办公及研发物业面积约为 1,600 平方米,项目对经营场所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写字办公楼即可满足要求。为尽快推进项目,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将在北京市区内购置办公楼。
本项目产业基地建设地址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产业用地 03 街区 I 区,公司已取得上述建设地址所属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建有生产基地。
10、项目财务评价
本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5.03%,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7.29 年(含建设期)。该项目实施后财务运营状况良好,预计将为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