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研发实验室建设。
项目实施主体:常州中信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7,706.00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在常州建设光伏支架系统研发实验室,通过引进行业高端研发人才,采购先进的研发设备和配套软件,进一步整合公司研发资源,提升整体技术研发水平,对光伏支架行业前沿领域进行技术储备。
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将充分整合公司研发资源,与昆山研发中心进行协同开发,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有效增强公司产品定制化开发能力与测试验证能力;另一方面将充分把握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机遇,结合光伏行业前沿技术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不断丰富公司技术储备,增强公司竞争力,夯实公司在光伏行业中技术先进地位。
项目建设地点: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工业集中区兴业大道19号。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升级优化现有研发平台及风洞实验室配置,提升公司综合研发实力
随着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产业技术发展不断进步,下游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行业发展景气度与吸引力不断提升,光伏行业市场竞争逐步加剧。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通过二次开发建立BIM+GIS
的一体化光伏结构设计平台,实现产品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测验证等各环节、多方面的提升与创新,助力公司产品建立高性能、高性价比以及定制化开发等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综合技术实力与行业竞争力,持续保持公司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公司研发平台的构建与完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前瞻性建立风洞实验室,大幅增强光伏产品验证、测试能力,有效提升产品品质、产业化效率以及盈利空间。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整合公司现有研发资源,并通过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配备先进的技术研发及检测设备、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等方式,全面完善升级现有技术研发平台,优化风洞实验室配置,实现对复杂地形风场模拟,提升复杂地形下光伏支架的设计建模质量、分析精度、决策效率、成本控制水平以及设计效率,有效增强公司光伏支架产品定制化开发能力与测试验证能力,提高公司核心技术转化效率,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研发实力与行业竞争力。
(2)紧随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持续丰富前沿技术储备
在全球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轮驱动下,新兴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持续的高度活跃期,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创新的重要应用领域,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光伏产业的主流趋势之一。
未来,随着光伏产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向智能化、高端化持续升级,要求行业内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布局行业前沿技术应用领域,从而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升级的战略进程。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BIM+GIS即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公司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技术发展与业务规划方向,在跟踪器及其控制系统、固定支架、BIPV等主营产品及其相关测试系统、智能装备、工艺创新等领域已有部分在研项目储备。然而在光伏行业技术迅速发展态势下,公司在未来仍需紧随行业技术创新发展轨迹,深度挖掘行业与市场,对现有核心技术体系进行及时、持续的完善、更迭、创新与延展,维持行业竞争力。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优化光伏支架研发设计及试验测试平台,对跟踪支架行业前沿技术进行深入探索,积极响应国家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前沿技术储备,助力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不断增强公司行业影响力。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支持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公司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光伏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光伏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发展的朝阳产业,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助力提升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编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光伏发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作为大力发展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一环,提出加强多晶硅等基础材料生产、光伏电池及部件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构建光伏智能生产制造体系;开展太阳能资源多尺度精细化评估与仿真、光伏发电与电力系统间暂稳态特性和仿真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光伏电站智能化选址与智能化设计体系;开展光伏电站虚拟电站、电站级智能安防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光伏电站智能化运行与维护;开展大型光伏系统数字孪生和智慧运维技术、多时空尺度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示范,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
2021年12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大力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提升行动,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提升行动,提升逆变器系统安全性实时监测处理、在线PID抑制与修复、智能支架跟踪、高性能IV扫描诊断、组件级监控等智能化技术;推动智能光伏系统融合发展行动,以满足智能光伏电站发展为导向,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系统、跟踪系统,加快突破智能电站所需的高效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部件,提升有关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自适应等性能;发展智能光储系统,突破智能光储关键技术,平抑光伏发电波动,跟踪发电计划出力、电量时移,提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
(2)强大的研发实力,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资源的积累以及研发团队的建设,设立了“江苏省太阳能智能跟踪及支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苏州市太阳能跟踪系统成套设备重点实验室”,取得了T?V南德颁发的光伏跟踪器TMP实验室资质,获得了“苏州市领军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国家智能光伏示范试点企业”等多项荣誉,主导制定了2项国际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参与修订了1项国际标准,是全球光伏支架行业标准化的引领者和制定者,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内少数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的企业之一。
公司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来持续推动公司产品技术自主创新,已形成平单轴跟踪器设计技术、机械设计技术、人工智能跟踪控制技术、跟踪器综合测试技术、光伏电站自动勘查及排布技术、风工程技术、固定支架开发技术、新型驱动(多点平行同步驱动)装置技术、新型平单轴跟踪技术、新型跟踪支架主梁(扭力传动)技术、平单轴跟踪支架+电站集成技术、双面组件跟踪物联网传感网络技术及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截至2022年06月30日,公司在上述核心技术领域已形成368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其中包括39项发明专利、27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及39项软件著作权,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除自主研发外,公司还积极利用外部研发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综合技术研发实力,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持续的研发投入及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公司作为技术创新驱动型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目前已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公司研发综合实力。公司研发费用自2019年8,154.67万元增长至2021年12,024.35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1.43%,整体研发费用投入力度逐步增加。
公司不断完善研发团队与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科学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架构及研发制度,是保证技术研发活动正常开展,激发技术研发人员活力的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制定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研发流程制度,确保了研发活动的有序、规范化开展,保障产品及技术的研发效率、研发质量及其成果保护。
与此同时,公司还制定了技术研发活动相关激励制度,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产出、创新性、操作规范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对取得相关技术节点突破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充分激发研发团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项目的研发效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4、项目实施主体与投资情况
本项目建设由常州中信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项目总投资7,706.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625.00万元。
5、项目所涉及报批事项
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工业集中区兴业大道19号,系在公司原已取得的土地上实施。公司将对现有厂房进行装修改造以满足项目要求,不涉及新增用地或厂房的情形。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正在推进项目相关的备案及环评等报批工作,尚未取得相关项目备案、环评批复文件。
此报告为正式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来源: 思瀚产业研究院 博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