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为 12,211.02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 8,000.00 万元,建设期 2 年。本项目由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福建中能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实施地点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本次建筑规模合计约为 3,000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高压实验室以及升级改造电力电子实验室、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研发展示中心。本项目不涉及生产能力建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2、项目的必要性
(1)顺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契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
我国已提出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核心是控制碳排放。一方面,“十四五”时期作为未来 40 年碳中和之路的开端,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储能为一体的光储充能源生产和利用形式,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其运行效率是节约能源、提高电能利用率的关键;特高压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开发和电力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能实现非电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并且实现电能控制与节能,最终将“粗电”变为“细电”来用;随着新能源发电及社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在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在“十四五”以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新时代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围绕“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运营”双轮驱动的业务发展理念,全面参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紧抓“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良好商机。研发展示中心与新实验室的成立将整合集团现有研发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资源整合力度,符合公司布局能源互联网的战略需求。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的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力,将有利于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2)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智能电网设备制造及新能源产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关技术与产品迭代速度较快,这需要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丰富技术储备,实现产品升级,保持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公司需要保持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比例,不断保持公司形成的技术壁垒。公司虽然已具备业内优秀的研发团队,但为了持续进行新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以保持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仍需引进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
本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改善研发条件和吸引技术人才的必然需求,有助于公司加速储备人才的成长,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储备人才的技术水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研发团队将与产业链内的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合作,形成更具开放性、创造性的研发环境。项目有利于提高现有研发队伍的研发能力,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入,同时形成更多技术储备以应对和引领行业的变化,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3)构建重点产品技术壁垒的需要
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逐渐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网面临着新能源大比例接入、负荷结构变化、电子电源设备大量渗透问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绿色智能开关设备及具有监控、保护、控制等功能的二次设备等增量需求凸显。
此外,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新能源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发展,光伏、储能、新能源充电等细分产业多元化产品需求及新商机不断涌现。近年来,输配电设备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多,随着新的竞争者涌入市场,现有市场竞争者也在转型,市场竞争趋向激烈化。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适时强化对产品技术改进创新、技术工艺创新和质量层次提高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品种差异化优势和技术竞争壁垒十分必要。
本次高压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建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围绕“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运营”的发展战略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力争在丰富公司产品线的同时实现核心智能电网设备、充电及储能等产品的升级,逐步构建重点产品的技术壁垒。例如公司将深化对预制舱式变电站、高压电缆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投入,目标实现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使公司配电设备板块由传统的配用电领域扩展到输变电领域,尤其是大中型集中式新能源升压站建设以及小型分布式新能源升压站和开关站建设,并提供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整体设备解决方案。此外,本次研发中心的建设也为未来新能源储充项目的实施落地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3、项目的可行性
(1)成熟的研发团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引入行业专业人才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并不断提升高压配电设备、智能自动化电网产品、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移动充电等产品的研发实力。研发团队专业结构齐全,覆盖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电子、电子信息、机械设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核心骨干成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院校;曾在美国 Cooper 公司、艾默生、北京动力源、特来电、百度、联想、九号机器人等大型企业工作;曾参与地方城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规划、规划评审工作。核心骨干成员在电力配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具备丰富的项目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
除本公司研发人员外,公司通过聘请行业顶尖科学家为客座研究人员、技术顾问以及不断加强与外部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等方式,将研发团队的外延最大化。本项目的建设及研发团队将整合公司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现有的研发部门,在此基础进行扩充和重新任命。
(2)完善的配套环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在不断扩大研发队伍的同时,建立了自主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研发项目立项报告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为研发人才的培育提供完善的机制体系。
在硬件设施方面,公司为已建的储能研发、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智能充电机器人实验等平台配备了多套研发设备,为研发人才提供较为良好的硬件基础。成熟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配套环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与保障,亦为公司进一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4、项目的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2,211.02 万元。
5、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
6、项目审批情况
本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手续,其中福州市仓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福建省投资项目备案证明”(编号:闽发改备〔2023〕A030025 号);福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具了“福建省投资项目备案证明”(编号:闽工信备〔2023〕A060022号)。
7、项目实施用地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其中升级改造电力电子实验室及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研发展示中心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内,公司拟通过租赁的方式取得项目实施场地;新建高压实验室位于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公司已取得了“闽(2020)福清市不动产权第 0004953 号”《不动产权证书》。本项目不涉及使用购置土地的情形。
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