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农林牧渔

智慧农业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24-10-28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智慧农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决策、生产、流通交易等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人、机、物等的全面连接,一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跟踪式监测、管理,实现更为高效的、智能的、绿色的农业产品种、管、采收、储存、加工业务;另一方面打通供需连接渠道,构建起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生产和服务体系。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享有充足的农业生产资源,毗邻德惠的18.9万亩新型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用设备应用市场优势明显。此外,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中韩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紧靠兴隆综合保税区,可以开展农产品保税仓储及简易加工、对外贸易等业务,能够对实现农产品资源流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1.2 市场前景

(1)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现状

随着国家农业耕作面积及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叠加国民农业生产从业意愿持续下滑,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为降低农业生产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我国借鉴国外农业发展升级经验,提出加强5G、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用机械装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率,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10.5%,同比增加了0.4个百分点;全国智慧农业经济规模达9721.11亿元,同比增长10.9%。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8330千公顷,同比增长0.59%;果园种植面积达到118330千公顷,同比增长5.77%;生猪养殖规模达到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4%;全国农林牧渔业生产绝对值达到92582亿元,同比增长4.3%。为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研究,不断扩大粮食种植及牲畜养殖规模,全国农作物生产总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大数据、遥感、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提升,农业产业中智能装备应用率明显提高,全国智慧农业改革发展进程加速推进,持续拉动农业经济发展。2023年1-3月,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现价总值达12257亿元,同比增长3.8%。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产业信息化效果持续凸显,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而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市场对农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性认知持续加深。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经济引进社会投资,持续推动国内智慧农业经济发展。

智慧农业指通过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农业的精准、高效、信息化生产,是一种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型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包含了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内容。在政策支持及市场资金推动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数字农业经济加速渗透市场,全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加速扩容。

随着国内智慧农业经济建设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加速精准化、科学化、便捷化发展,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生产作业效率不断提升,智慧农业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市场,持续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农业供给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未来,随着智能农用装备创新推广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市场资本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农业对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率将进一步提升,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市场发展。

(2)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展望

近年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中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值为8.9%,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广义上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副业等五种产业形式。初步统计2021年的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9.7%,2022年,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10.7%,预测至2027年渗透率约为16.8%。

总体分析来看,目前智慧农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中,主要为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上,农业数字经济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渔、农、畜,低于绝大多数服务业和工业行业,农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农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未来智慧农业的需求将不断攀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及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应用智能期数打造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农业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针对农业“新基建”、智慧种养、智慧供应链、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化等方向,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开展重点建设。

据《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数字化水平以及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等逐步提高。具体而言,预计大田、设施、畜禽、水产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分别达到25%、45%、50%、30%,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40%,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产品占比超过25%,农业数字经济占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85%。

智慧农业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产品,它可以与现有的农业经营模式相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推广多样化的智慧农业经营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智慧农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带来了充分的支撑和保障。未来智慧农业将稳步发展,为农业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与乡村振兴更加紧密衔接。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从资源体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治理体系等角度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行全方面规划,明确了具体目标以及重点工作任务,系统部署并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2021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从政策的规划中体现了国家对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加强域外协作和联合攻关,推进农业物联网相关软件系统和相关产品研发,全面提升我省物联网科研、智能装备应用能力,努力创建我省农业物联网产业新优势。推动智能采集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大数据处理集成应用服务新模式。推进我省智能导航、定位跟踪、自动驾驶相关软件系统和智能装备制造及推广应用,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慧农机装备产业。

(2)区位交通优势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长春市东北方向,紧邻长春市区,距长春市中心直线距离20公里,距龙嘉机场直线距离15公里,位于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由京哈铁路、哈大客运专线、京哈高速公路及102国道构成的哈大复合交通走廊贯穿全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未来轻轨5号线、长春至龙嘉机场快速路、哈大客运高铁站点都已纳入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

(3)产业优势

长春市全力推动长春国家农高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同建设国家长春农业科技中心,争取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区域分中心落位长春,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县域重点打造6个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启动智能农机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与中农阳光、鸿蒙、北京中科等科技企业共同建设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云平台等数字化平台,推进双阳区数字农业农村国家试点、九台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器人、生态无人农场、智能温室等智慧乡村和数字农业项目建设,让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各型农用传感器100万枚、农业气象站系统5万套、植保无人机3000架、水肥灌溉一体机5000台,并提供集农业生产、管理、政务于一体的信息管理服务和智慧大棚改造服务。

1.2.2 项目建设内容

拟投资建设智慧农业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智慧农业设备生产基地包含四大功能区:机械设备生产车间、产品中试车间、物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大楼。生产基地按照农业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业态分布,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用设备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农用设备生产线。项目计划引入美国AMD公司和中国先正达等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农业系统集成中心,为吉林省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提供技术积累和物质保障。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25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9,126.6万元,利润29,411.8万元,投资回收期7.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

1.4.2 社会评价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慧农业设备制造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提升农产品质量:智慧农业设备制造项目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推动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设备制造项目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智慧农业设备制造项目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设备制造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可以为农业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1.5 合作方式

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外方占49%

1.7 项目建设地点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金汇大路1577号中韩大厦

2.2 概况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面积210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隶属于长春新区的长德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区、中韩多领域、多方位合作的先行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示范区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绕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以数字经济为指引,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健康食品、医药医疗、光电信息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韩国技术和人才,加快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加强创新和人文合作,推动教育科学合作,扩大中韩两国高级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合作。制定了高层次人才、科研人才、外籍人才奖励政策,规划建设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中韩双创中心,为入区人才提供一流工作和生活环境。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