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公司基于“源、网、荷、储”的一体化模式,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延伸和多元化体系建设,以及在电网智能监测领域的产品更新、迭代。
本项目计划开发的光储充综合能源系统是在现有储能设备的基础上,构建由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电网交互装置等多项产品技术组成的储能微网结构,该系统利用储能电池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为电动汽车供给绿色电能,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功能,有效减少快充站的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新型多功能智能终端产品是公司为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对故障识别、定位带来的新挑战,依托目前在电网智能监测领域中成熟的研究基础和深厚的产品底蕴,进一步拓宽并深化二次设备的应用领域,开发出应用于新型电网结构故障识别、定位的电网智能监测设备;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产品是公司凭借在气象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项目的经验优势,开发出短期光伏、风电出力的预测系统,是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中向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这一细分市场的延伸布局。本次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助力公司实现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的建设重点。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和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光储充系统的发展。
依托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的蓬勃发展,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延伸拓展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公司还申请通过了 2022 年第一批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光储充综合能源系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支撑。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顺应电力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趋势,加快公司新能源产品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能源结构转型的实质是零碳能源逐步替代排碳能源,实现电力结构清洁化转型。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 2023 年末,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15.16 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 51.90%,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较 2022 年末增长 24.98%。
本项目将重点推动新能源领域多款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公司新能源产品体系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把握电力行业能源清洁化转型带来的发展契机。
(2)满足分布式电源并网对故障监测和功率预测的产品需求
我国在迈向绿色电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催生了分布式电源管理的变革和迫切需求。配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的入口,在新能源接入系统后,配电网由单电源模式转变为多电源模式,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及运行方式对配电网的线路潮流、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以及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都将产生较大影响,使得准确识别故障难度显著增大。
同时,当前配电网的故障自愈能力是依靠保护与馈线自动化的配合而实现,因此存在故障停电范围大、恢复时间长等问题,难以满足智能配电网对故障快速自愈的要求。本募投项目基于对新型配电系统分布式故障处置关键技术、分布式故障处置技术以及多模型融合的短期光伏、风电出力预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出适应分布式电源规模并网的电网保护与故障自愈以及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从而满足电网消纳与安全平稳的运行需求。
(3)研制光储充系统产品,开启公司智能微网布局
智能微网是一种将“发、配、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光储充作为智能微网的重要应用,由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充电桩和电网交互装置等多项产品技术组成。
该系统利用储能电池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为电动汽车供给绿色电能,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功能,有效减少快充站的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自从 2017 年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主导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以来,江苏、上海、四川、云南等各省市陆续建设光储充示范项目。本募投项目将围绕光储充综合能源系统框架,结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和能量转换装置,构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公司切入智能微网领域。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十四五”期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的建设重点。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和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光储充系统的发展。
伴随大量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分布式电源的多点接入对配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准确识别故障的难度将显著增大。因此,对通过储能缓冲分布式电源消纳及新型配电网监测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成为电力系统新的需求。因此,依托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的蓬勃发展,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延伸拓展、以及电网智能监测设备领域的更新迭代,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2)深厚的研发积淀为本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公司具备研制光储充系统产品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申请通过了 2022 年第一批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光储充综合能源系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支撑。同时,公司深耕于电网智能监测领域,在有源配电网纵联差动保护技术、配电网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技术、小电流接地故障识别技术、线路故障行波精确定位技术等方面研发积累深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合作多年,充分了解国内电网系统的主要结构与技术要求,可以确保“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凭借公司在电网智能监测设备、新能源领域深厚的研发积淀,将为本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3、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预计投入 5,526.95 万元。
4、项目建设具体内容
(1)建设工程投资
本项目建设工程投资 618.00 万元。
(2)设备投资
本项目设备投资 2,417.44 万元。
(3)研发费用
本项目研发费用 1,423.00 万元。
5、项目选址及土地使用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在公司现有土地上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编号为“鲁(2017)济南市不动产权第0187415 号”,不涉及新增用地。
6、项目的组织实施及进度计划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 3 年。
7、项目环保情况
本项目主要为产品研发、生产组装、焊接和测试,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污染物主要为少量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均按照相关要求排放和处理。本项目不产生实验废气、废水、危险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和要求。
8、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为 5,526.95 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4.5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7.89 年。
此报告为公开摘录部分,如需定制化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