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能源矿产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10000 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凯盛新材    2022-12-19

(一)10000 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情况

1、项目名称:10000 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

2、实施主体:全资子公司-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凯盛”)。

3、建设地点: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李廒路 38 号。

4、建设内容:新建锂电池用新型锂盐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将形成 10000 吨/年双氟磺酰亚胺锂产能。

5、实施方案及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 24个月。

6、项目投资概况:项目总投资 65,000.00万元。

7、项目经济效益情况

本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31.92%,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5.81 年(含建设期),项目投资回报情况良好。

8、项目建设用地及项目备案、环评情况

本项目拟于公司子公司潍坊凯盛的现有土地上实施,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潍坊凯盛通过出让的方式合法取得了上述项目用地,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项目用地不存在障碍。

截至本报告公告日,公司已完成 10000 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的立项备案手续,环评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预计后续取得环评批复不存在障碍。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践行“一链两翼”战略部署,丰富和完善现有的产业链结构,向下游新能源产业延伸发展

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了“一链两翼”战略部署。“一链”即氯化亚砜产业链,“两翼”即在氯化亚砜产业链基础上辐射下游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公司现已建立以氯、硫基础化工原料为起点,逐步延伸至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进一步延伸到羧酸及羟基氯化系列衍生物产品,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立体产业链结构。在新材料产业上,公司已成功布局高性能纤维芳纶的核心原料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及高性能新材料 PEKK。氯化亚砜系新型锂盐(LiFSI)的核心原材料之一,本项目的实施是公司积极践行“一链两翼”战略部署,丰富和完善现有的产业链结构,向下游新能源产业延伸发展的重要举措。

2、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拥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红利,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早在 2012 年就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 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随着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公司在“固本强基”的基础上,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向下探索氯化亚砜在下游产业的“高精尖”应用。在关注到氯化亚砜可作为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溶质的原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公司着力开展以氯化亚砜为原材料制备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路线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 LiFSI 的技术和工艺储备并建成了200吨/年的中试装置,具备了推动LiFSI产业化落地的条件。

同时,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LiPF6)因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低温环境下效率受限等缺陷,已逐步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LiFSI 具有高导电率、高化学稳定性及高热稳定性,被认为是 LiPF6 的良好替代品,与电解液的未来发展趋势相吻合。基于上述情况,公司实施本次募投项目一方面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公司亦可借机布局新能源产业,拥抱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的发展红利,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充分利用公司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公司深耕于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多年,沿着氯化亚砜产业链,开发了芳纶聚合单体、羧酸及羟基氯化系列衍生物、PEKK等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纤维、高分子新材料、农药、医药、食品添加剂、锂电池等行业,销售市场遍布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充分利用在氯化亚砜产业链、氯化反应技术工艺及二氧化硫的分离和循环利用工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节能、环保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成为结构转型、低碳经济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2020 年 9 月,我国明确提出 2030 年“碳达峰”与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在此“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确立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35 年)》明确到2035 年,纯电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2021年10 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

公司 10000 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的主要产品为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系一种新型电解液溶质锂盐,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领域中。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溶质行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是否能与锂离子电池其他组件形成合力来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并带动整个锂电池电解液溶质行业的发展,顺应和符合我国支持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2、广阔的市场前景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在经济、政策及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考虑到我国在传统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仍然可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亦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 GGII 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327GWh,同比增长 130%,预计 2022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 600GWh,同比增速有望超 80%;2025 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 1450GWh,21-25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3%。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的高速发展将持续带动锂电池电解液溶质行业的发展。

目前无机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6)在锂电池电解液溶质行业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低温环境下效率受限等缺陷,逐渐无法跟上锂电池发展的需求。LiFSI 作为电解液溶质锂盐具有高导电率、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的优点,更契合未来高性能、宽温度和高安全的锂电池发展方向,以 LiFSI 为锂盐的电解液更能满足未来电池性高能量密度以及宽工作温度的发展需求,是最有可能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 LiPF6 的下一代锂电池锂盐。此前,虽然 LiFSI性能优于 LiPF6,但受制于工艺成熟程度以及价格因素, LiFSI 主要是作为 LiPF6 的添加剂使用,用于改善、提升电解液性能。但经过多年工艺探索,目前市场头部供应商对 LiFSI 的工艺路线选择已渐进尾声。

随着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工艺优化,叠加产品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效应,LiFSI 的成本将逐步下降,经济性将逐渐显现,未来几年LiFSI有望逐步进入产业导入、需求爆发阶段,并进而有望逐步取代 LiPF6,成为新一代锂电池电解液溶质。同时,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六氟磷酸锂由于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从2020年 8月的 6.95万元/吨上涨

至 2022年 1月底的59万元/吨,六氟磷酸锂高企的价格将会进一步推动LiFSI的使用进程,甚至加速新型锂盐 LiFSI 对六氟磷酸锂的替代。根据 GGII 数据,头部电池企业的LiFSI 添加比例在0.5-3%之间,部分企业添加LiFSI 的主流配方已经提升至 3-6%,LiFSI应用加大的趋势已逐渐显现。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的预测,2025 年全球溶质锂盐的总需求约为 25.83万吨。LiFSI 作为锂盐将替代部分 LiPF6,2025 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 50%。基于 50%渗透率,2025 年其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 12.91 万吨,按照 25~30 万/吨价格计算,市场空间约为 323-387 亿元。若在 LiFSI 完全替代 LiPF6 的情况下,即市场渗透率达到 100%时,市场需求超过 25 万吨。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迅速扩张,电解液产销量加速增长,将带动LiFSI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市场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公司本次项目主要产品LiFSI市场前景广阔,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公司具有充分的人才储备和工艺储备

公司长期重视产品和技术研发以及工艺改进工作,并在经营过程中培养、引进了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截至2022年 9月 30日,公司现有研发、技术人员20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5人,专注于高端化工产品氯化一体化的工程化研究以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同时,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积累了大量氯化亚砜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经验和专利技术,对氯化反应的机理、关键控制点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截至2022年 9月30日,公司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 88 项,实用新型专利 51 项。

近年来,公司凭借其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技术积累开发了一系列氯化亚砜的下游产品,如芳纶聚合单体、间甲基苯甲酰氯等。本次募投项目公司拟继续利用在氯化亚砜产业链、氯化反应技术工艺及二氧化硫的分离和循环利用工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开发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2019 年 1 月,公司组建了 LiFSI 的联合研发项目小组,经过多年持续探索,已先后完成了本次募投项目的小试、中试。其中,在中试过程中公司建成了 200 吨/年的中试装置,并完成了多批次的安全稳定运行。

公司生产的样品经山东省基本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指标优于行业标准《动力电池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 YS/T 1302-2019》要求;经下游企业试用评价,满足电解液各项理化指标要求,电池综合性能达到进口产品水平。

2022 年 7 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包括田禾院士及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等 10 名杰青/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公司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发的“双氟磺酰亚胺锂关键技术开发及清洁生产体系构建”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双氟磺酰亚胺锂关键技术开发及清洁生产体系构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先进、过程安全高效,产品品质优于行业标准,综合性能达到进口产品同等水平,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发展要求,已具备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

综上所述,公司具备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并在本项目所涉领域完成了充分的技术和工艺储备,为本次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此报告为正式报告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