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政策背景下,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光伏逆变器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成本优势突出,应用场景最广泛的新能源品类之一。
过去十年,随着技术的迭代、工艺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快速下降,十年间下降了近 90%,在全球范围内从成本最高的能源蜕变至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在全球各国逐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国内光伏发电从 2022 年起也全面进入平价时代。
政策层面,碳中和目标下各国持续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提出各自的脱碳目标;市场层面,目前光伏成本已具备竞争力,未来产业的降本增效将持续进行。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决定了光伏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潜在需求规模可观。
单位:USD/MWh
数据来源:《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平安中证光伏产业 ETF 投资价值分析,清洁能源的美丽明天》,国信证券
全球新增装机从 2012 年的 32GW 到 2022 年约 230GW,十年复合增长率为21.8%。光伏已进入平价时代,俄乌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光伏经济性的优势凸显,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 230GW,同比增长 37.7%,尤其是中国和欧洲市场增速较快。后续在各国清洁能源目标的驱动下,各国政策效力逐渐释放,光伏装机在长期内都会维持较高增速,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 335GW、438GW、547GW,同比增速 45.7%、30.7%、24.9%。
2020-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单位:GW
数据来源:《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平安中证光伏产业 ETF 投资价值分析,清洁能源的美丽明天》,国信证券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 129,592.91 万元,其中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入 104,000.00 万元,建设地点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新购置土地对应地块。公司拟在无锡惠山区新建组串式逆变器生产基地,计划建筑面积为 90,000.00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生产厂房、配套设施,并通过引进自动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和规模化的组串式逆变器生产基地。
项目实施主体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期 3 年,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分布式光伏逆器 15GW、大组串式光伏逆变器 10GW 的生产能力。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扩大产能,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清洁、低碳同时具有价格优势的能源形式。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 年)》中统计数据,2011 年以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稳步提升,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或将达到 230GW,创历史新高。
考虑到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预计 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280-330GW。在全球多国“碳中和”、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目标的推动下,预计 2022-2027 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300GW。根据 CPIA 的数据,2022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同比增加59.3%,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92.6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计,2023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95-120GW,累计装机有望超过 487.6GW。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设备,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出货量直接受益于下游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在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出货量也持续增加。2021 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光伏新增装机量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 225GW,同比增长 22%。
受益于全球光伏行业快速增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公司作为全球范围内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厂商之一,近年来光伏逆变器产销量及在手订单量快速增长。但受限于现有生产厂房面积布局及产线限制,公司光伏逆变器产能已无进一步提升空间,产能瓶颈日益突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新建自有生产场地,引进行业内先进生产、检测等设备仪器,在大幅提升产能突破产能瓶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以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2)优化光伏逆变器产品结构,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在避免长距离输送造成的电能损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重要方式。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势逐渐发挥,尤其中国、巴西、印度等分布式市场快速增长,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达 45%左右;而我国方面,随着光伏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叠加“整县推进”政策的推动,户用、工商业用的应用规模等因素影响,分布式项目仍将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2030 年期间,中国分布式光伏在光伏年度新增装机量的比例总体将在 30-40%之间。
同时,由于组串式逆变器系统发电效率高,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成本快速下降,组串式逆变器单体功率增加,200kW 及以上大功率机型的推出以及 1,500V组串式逆变器的技术突破,组串式逆变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应用占比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全球分布式光伏市场不断发展以及组串式逆变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应用逐步提升,组串式逆变器快速发展,占比不断提高,从 2016 年的 32%提升至 2021 年的 67%2。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我国组串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从 2018 年的 60.4%增长至 2022 年 78.3%,组串式逆变器进一步确立市场主流地位。
在全球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组串式逆变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公司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已广泛应用于户用、工商业等分布式光伏系统及地面光伏电站中,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产销规模快速增长。但公司目前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产能,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公司将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新增 25GW 组串式逆变器的产能,缓解现有产能不足的局面,进一步优化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结构,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公司拥有品类丰富的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产品体系
公司已拥有健全的光伏逆变系列产品和技术,技术路线包含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逆变解决方案;应用场景覆盖大型地面、复杂山地、水上漂浮、工商业屋顶以及户用分布式电站;单机功率范围从 8kW 到 3.4MW,满足各种类型的应用需求。公司通过采用 SiC、GaN 等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的磁性器件、性能优异的控制器及先进的控制算法,多电平等高效新型拓扑创新,MPPT 技术改善,带动逆变器性能不断提升,目前公司逆变器最大效率已达到 99%以上。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方面,目前公司的组串式逆变器可提供 8~350kW 全功率段产品,实现了较广的功率覆盖;产品采用多电平/软开关变换技术,实现系统效率的最大化;采用超宽 MPPT 电压输入范围设计,可实现户用电站、工商业电站、大型地面电站等全场景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目前公司已完成 3~125kW 的全功率段户用及工商业光伏逆变器的产品开发及认证工作,安全可靠、品质优良,受到市场的验证,即将实现规模化销售。
(2)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技术储备,深挖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完善综合解决方案,已具备突出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中国新锐科技企业”、“2020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 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 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工程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司的技术实力已获得政府、行业的认可。
在光伏逆变器方面,近年来公司相继推出“逆变升压”一体化、“光储”一体化、1500V 兆瓦级高电压大容量逆变等技术方案,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公司参与制订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NB/T10186-2019)》《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NB/T10394-2020)》等多项行业、团体标准。凭借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品牌美誉度获得行业多个重要奖项,公司光伏逆变器获评“光能杯”最具影响力逆变器企业、“北极星杯”影响力逆变器品牌及影响力光储融合解决方案企业等殊荣。
(3)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
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和积累,公司已经与中核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节能集团等国内发电集团为代表的高端发电市场建立起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深耕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能源投资集团以及国内主要光伏 EPC,长期稳居国内一线供应商地位。优秀的客户资源保障了公司拥有持续的订单、增强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有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和持续创新能力。
近年来,大型央企、国企在光伏市场不断发力,光伏行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型企业集中,公司在国内高端发电市场的品牌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海外市场逐步延伸,随着公司海外拓展的加速,已经与 TATA、ACWA、SOFTBANK、AVAADA、SUPERENERGY、B.GRIMM、LNT、STERLINGWILSON、ABG、ACME、GREENCELL、SOLARIA、VOLTALIA 等著名世界级企业集团取得战略性合作关系,产品出货覆盖印度、越南、韩国、西班牙、德国、法国、希腊、瑞典、巴西、沙特、迪拜等地。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 129,592.91 万元。
5、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方案
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 3 年。项目进度计划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土建施工、设备软件采购、安装及调试、人员招聘与培训、试运行和验收投产。
6、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 36 个月,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 30.82%,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6.99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7、项目报批及土地情况
本项目涉及相关备案、审批手续尚在办理过程。项目所涉及土地使用权尚在取得过程中。
此报告为披露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