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微电网及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中路 27 号金隅智造工场
项目投资额:总投资 23,694.52 万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投入 22,194.52万元。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在公司现有平台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在实时监控、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分布式能源管理、发电偏差补偿、有功调度、无功优化、碳资产管理、运维管理等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开发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管控、能源综合服务和能源大数据、能耗管理等应用系统,参与需求侧响应、电力交易和辅助服务,实现客户综合用电效益的最大化。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顺应市场需求,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系统功能、运行机制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加之随着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电力系统调节手段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在发电侧,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将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在用电侧,分布式能源、储能、可控负荷等各类激增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如充电桩)将增大电网压力,虚拟电厂作为一套能源协调管理系统,具有与电厂类似的功能,可以聚合和控制一种或多种处于不同空间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助力电力系统稳定,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侧响应,获取用电收益,降低发电成本和用电成本。
微电网则是我国发展柔性电网、智能配电网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电力用户解决“围墙内”电能质量、能效管理、电能调度等问题,实现负荷端多种能源形式的高效可靠供给。
基于虚拟电厂及微电网在我国电力系统改革和能源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司提前布局,抢占市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客户提供面向虚拟电厂和微电网业务场景的软件产品及服务,拓展产品链,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2)借助政策红利,把握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21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负荷侧的调节能力,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市场交易,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
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2022年 11 月 25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
2023 年 1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
2023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和完善需求侧资源与电力运行调节的衔接机制,逐步将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在虚拟电厂、微电网等领域进行先发布局尤为重要。本项目有利于公司拓展微电网及虚拟电厂应用市场,把握政策红利和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实现先发优势。
(3)完善产品矩阵,深化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布局
随着我国电力能源开始向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占比快速提升,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和对电网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迫切需要电力系统加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行业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市场上各类新能源信息化应用技术层出不穷,围绕“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信息化产品应运而生。
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新能源信息化行业积累的核心技术和深厚的行业经验,已形成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预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其他新能源信息化产品为补充的产品格局。
从长远看,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环节的增加,公司需要抓住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拓展新能源电力交易、新能源辅助服务、虚拟电厂、微电网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市场,完善产品布局,形成全产业链覆盖能力。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助力公司完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布局。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虚拟电厂、微电网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在“双碳”政策目标下,一方面,随着能耗“双控”要求的进一步强化以及电力峰谷差价的进一步扩大,电力用户高效用电、节约用电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微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手段,在缓解电力紧张、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需求迅速提升。
根据中电联预计,2025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 9.5 万亿千瓦时,而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 16 亿千瓦,按 5%可调节能力、投资成本 1,000 元/千瓦计算,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虚拟电厂投资规模有望达到 800 亿元。
我国微电网技术也已从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盛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5 年我国企业微电网投资规模可达到 520 亿元。随着虚拟电厂、微电网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与其相配套的信息化需求将显著提升,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发展空间广阔。
(2)公司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作为深耕新能源领域的软件和数据服务企业,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在新能源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57 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软件著作权 94 项。在现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公司积极进行与微电网及虚拟电厂相关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
公司目前拥有“一种分布式电源出力预测的方法和装置”“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V1.0”“分布式光伏综合管理系统 V1.0”“分布式综合管理平台 V2.0”“分布式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V1.0”“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 V1.0”“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管理控制系统 V1.0”“虚拟电厂智慧生态系统 V1.0”等多项与微电网和虚拟电厂应用相关的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先进及扎实的技术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由数十名气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硕士、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研发经验,对新能源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充足的人才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项目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23,694.52 万元。
5、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36 个月。
6、项目经济效益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约 17%,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7、项目审批及备案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涉及的备案等相关报批事项正在办理过程中。本项目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规定的需要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无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备案手续。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