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1、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链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向新能源转型的趋势已经确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风光等清洁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新能源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存在不稳定、不均衡的特点,催生了储能快速增长的需求。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2020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0年的5.4%大幅提升至 2022 年的 25.6%,2023 年上半年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28.3%,2023年 6 月单月渗透率达到 30.7%,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电池出货量的提升。根据GGII 数据,2022 年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合计 835GWh,较 2021 年增长约87.6%,GGII 预计 2025 年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2,370GWh,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41.6%,进一步为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磷酸铁锂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广泛使用,长循环寿命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关键方向
随着全球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市场空间广阔,带动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技术进步,各场景应用占比大幅提升。根据 GGII 统计,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 1-6 月,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40%、52%、61%和 72%。
在储能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市场主流,根据 GGII 统计,2022 年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95%。长循环寿命能够带来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大幅降低,有助于提高电化学储能系统经济性,拓宽电化学储能至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因此,研发和生产具有更长循环寿命的电池材料,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关键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以及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预期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吸引众多厂商扩建产能。根据 GGII 统计,2020 年、2021年和 2022 年,公司在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5%、25%和 29%,均位列第一。在磷酸铁锂行业长期需求看好的背景下,具备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和客户资源的头部企业有望抢占市场份额,抓住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3、磷酸锰铁锂作为新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凭借差异化性能特征与现有主流正极材料优势互补,吸引各大厂商布局加速产业化进程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渗透率大幅提升,行业发展由政策推动为主转为以市场驱动为主,消费者结构和需求日趋多元化,车型供给极大丰富,进而对电池和材料的多样性、综合性能和性价比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盐正极材料在生产成本、循环寿命、安全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能量密度相对低、低温性能相对较弱限制了磷酸盐正极材料更广泛的应用。
磷酸锰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磷酸盐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铁锂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相比三元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以及更稳定的结构,且兼具与磷酸铁锂电池相似的高安全性优点,将与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优势互补,单独或与其他正极材料掺混使用,匹配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多家知名锂电池企业均在积极推进磷酸锰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众多电池正极材料厂商纷纷前瞻性布局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相关技术,共同推进磷酸锰铁锂产业化进程和应用,磷酸锰铁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废旧电池回收循环利用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缓解关键资源供应紧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相关产业链闭环,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促进降碳的协同作用。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鼓励和规范性政策,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等规划。
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成套化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工信部及相关部门也陆续印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 年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2022 年)》等,旨在推动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引导行业的规范化、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蓬勃发展,在可预见未来将进入动力和储能电池大规模退役时期,并迎来回收利用环节的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根据 GGII数据,2022 年中国退役锂电池实际回收量为 41.1 万吨,同比增长 37.5%。随着国家对锂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度要求提升以及行业快速发展,GGII 预计未来中国锂电池实际回收量将持续提升,到 2027 年锂电池实际回收量有望达到 250 万吨以上,电池循环利用回收市场空间广阔。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 32 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
经营主体:公司全资子公司云南裕能,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以借款或增资等方式将募集资金投入云南裕能
实施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
建设内容:新建年产 32 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如下:
基建投资 80,030.59 万元;设备投资 273,848.59 万元;工程其他费用 33,836.35万元;工程预备费 11,631.47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3,197.00万元;总投资额 442,544.00万元。
(3)项目预计经济效益
本项目内部收益率 15.05%(税后),总投资回收期 8.11 年(税后),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4)项目涉及报批事项情况
截至本报告签署日,本项目已取得项目备案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