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通讯网络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超级智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10-18

将购置各类测试设备,扩充研发团队规模,整合各类研发资源,在现有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对分布式云平台及弹性高性能计算(EHPC)平台两类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形成超算和智算领域的云产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好地建设、管理和运营超算和智算算力集群。

另一方面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采购部分硬件设备自建超算和智算领域的公有云,向外部客户提供超算和智算算力,满足中小客户对相应算力的需求。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上海超级智算中心项目

1.1.2 项目建设性质

改建项目

1.1.3 项目拟建地址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1.1.4 项目建设目标

公司拟投入20亿元打造智算中心,利用公司原有26000平方米厂房,在数据中心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升级算力及数据存储服务能力,拟投入资金20亿元打造智能算力中心,为客户提供P级的算力节点服务。

智能算力中心是智能时代面向社会全域多主体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标为“提升长三角算力,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成后主要提供AI大模型训练、推理算力、图形渲染算力服务,服务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模型等,赋能千行百业。

1.1.5 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15个月。项目建设起止时间为2024年5月-2025年7月。

超级智算中心项目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时间为2024年5月-2024年7月,智算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包括立项、设计、审批等工作。

第二阶段时间为2024年8月-2025年1月,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高性能算力服务器384台、100PB存储设备购置及安装。

第三阶段时间为2025年2月-2025年7月,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高性能算力服务器1152台购置及安装。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00,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9,000.00万元(含设备购置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铺底流动资金1,000.00万元。

项目资金投入由企业自筹60,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0%),申请银行贷款140,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0.0%)。

1.1.7 项目运营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提供最高可达9175PFLOPS(FP16)单精度浮点算力和100PB数据存储容量。

预计项目十年期总收入将达到103.45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3,448.92万元规模(十年平均),项目年上缴税金约12,298.30万元(十年平均,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详见附件。

2.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驱动力,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拓展,将促进我国软件开发行业蓬勃发展。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2年11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强化主体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场景生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跨地域、跨部门发展合力,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

智算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提供基础支撑,在算力租赁模式下,企业可以使用已有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施和生成式AI服务器集群,灵活、低成本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运算,减少了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

智能算力中心是智能时代面向社会全域多主体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标为“提升长三角算力,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成后主要提供AI大模型训练、推理算力、图形渲染算力服务,服务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模型等,赋能千行百业。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满足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需求

人工智能是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2021年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及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人工智能被定义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截至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秒(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2023年,ChatGPT上线仅过去两个月,便获得1亿月活用户。在互联网过去的20年发展中绝无仅有。同时,随着ChatGPT的爆火,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基于AIGC的企业和行业应用。随着大模型规模和大模型参数的增加,国内AIGC相关企业和场景的训练和推理所需的计算资源会呈指数级增长。

2.2.2 智算中心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关键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统筹推进东西算力资源的协调调度,一方面能够驱动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了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安全等多个要素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传统数据中心的升级版。

算力尤其是AIGC专用智能算力对各国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提升国际竞争力起着基础支撑作用,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21 -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在AI算力上的支出占总算力支出比重从2016年的9%增加到了12% ,预计到2025年AI算力占比将达到25%。按照当前发展趋势,人均智能算力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是紧耦合的绑定关系,成为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2.2.3 AIGC专用智算中心已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必然选择

AIGC专用智算中心作为公共算力基础设施,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公众等多用户群体,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在算力、数据和算法服务的共性支撑下,政府部门有效提升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应用能力,与各类社会主体深度分析挖掘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事业等领域应用需求,打造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服务于城市数字化转型。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相关产业政策为项目开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自2020年开始,我国针对新型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出台多项规划通知与指导意见,提出新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布局,以算力平台、智能算力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智能算力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顺应了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趋势。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算力平台、共性技术平台、行业训练数据集、仿真训练平台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资源开放共享,为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场景创新提供算力、算法资源。鼓励地方通过共享开放、服务购买、创新券等方式,降低人工智能企业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算力支撑。”

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本项目主要是建设运营智能算力中心,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该项目属于目录中鼓励类项目“四十六、人工智能,2.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基础设施、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等智能化基础设施”。

2024年3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本市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0EFlops,占比达到总算力的50%以上。算力网络节点间单向网络时延控制在1毫秒以内。智算中心内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50%以上。

2023年5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发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5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4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了《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全市算力基础设施及算力资源输出能力排摸,形成算力清单。基于算力资源底数,推动头部企业接入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构建一体化算力调度服务体系和平台基础框架,实现算力资源统一编排。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在产业政策上具备可行性。

2.3.2 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l 专设针对AI超算的底层算⼒基础,具备针对⼈⼯智能应⽤优化的算⼒架构,可为客户提供更⾼效、强⼤的超算计算能⼒,在处理⼤规模AI计算任务时优势显著,助客户更快速、精确地完成复杂计算任务。

l 引⼊⾃主研发的OAsis超算管理平台,实现对超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调度,提⾼超算利⽤率与效率;该平台拥有友好⽤户界⾯和强⼤监控功能,为客户提供便捷、直观的超算资源管理体验,助其更好利⽤超算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与计算性能。

l 拥有专业的英伟达认证机构师团队,在AI算力设计方面经验丰富,能为客户提供优质超算解决⽅案,充分利用英伟达先进技术与算⼒设计理念,确保超算系统性能和稳定性达最佳状态。

具备丰富的跨区域算⼒中⼼建设经验与最新的AI超算搭建技术,可为客户提供全⽅位服务,⽆论引进国外先进芯⽚到国内还是为国内⽤户出海建造超算中心;能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和需求,量⾝定制最合适的超算系统,确保客户获得优质超算服务,提升其计算能⼒与效率。

2.3.3 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同意启动建设8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作为国家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后的又一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根据中国信通院等研究数据,近五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预计2022年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机柜数量将达670万架,到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6,123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5.9%。“东数西算”工程叠加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将给整个信息通信行业提供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全球算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新生产力。万物智能时代对计算的需求呈百千倍递增态势,科学研究、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算力规模的快速增长,驱动算力技术与产品的多元创新,带动产业格局的重构重塑,算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各国战略竞争新焦点。

1、数据量增长带来算力需求提升,智能算力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数据海量增加,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应用场景的深入和发展,带来了对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根据《昇腾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的6年中,Al计算的需求增加了30万倍。

算力发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量质齐升。2022年我国算力规模稳步扩张,智能算力保持强劲增长。我国算力产业保持稳健发展,并且为拉动我国GDP增长做出突出贡献,在2016-2022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6%,数字经济增长14.2%,GDP增长8.4%。

各地也将算力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从算力发展指数来看,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算力发展保持领先水平,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仍然位于第一梯队。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发展日益崛起,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核心省份算力发展优势突出,随着“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算”等链条并行发展,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算力应用、产业基础等制约算力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根据IDC测算,国内智能算力规模正在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59.9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2023年将达到414.1EFLOPS,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117.4EFLOPS(基于FP16计算)。2022-2027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3.9%。

2、AI服务器是智能算力的基础,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全球市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逐渐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推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高速增长。IDC预计,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将从2022年的19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7亿美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7.3%。其中,用于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服务器市场规模在整体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占比将从2023年的11.9%增长至2026年的31.7%。

国内市场:IDC预测,未来市场需求量也将会实现大幅度上升,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91亿美元,同比增长82.5%,2027年将达到134亿美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1.8%。同时,从工作负载来看,2023年,大模型的兴起推动了训练服务器的增长速度。IDC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国内训练工作负载的服务器占比达到49.4%,预计全年的占比将达到58.7%。随着训练模型的完善与成熟,模型和应用产品逐步进入投产模式,处理推理工作负载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随之攀升。IDC预计,到2027年,国内用于推理的工作负载将达到72.6%。

2.4.2 我国开启算力赋能数字经济新篇章

“十四五”以来,我国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了算力规模和供给水平的大幅提升,行业赋能效益日益显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1、算力规模持续扩大,智能算力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基础

从基础设施侧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加快部署。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保持快速发展。一是智能计算中心加快布局。根据IDC数据,2023年全国共95家算力中心完成交付投产,253家算力中心正处在建设进程中,81家算力中心启动开工建设,102家算力中心进行招标和拟建设。算力中心的建设在全年都处于增长状态,且在5月到8月增速最快。

2023年已投入使用的智算中心,在华北、华南、东部沿海、西南、西北、东三省均有分布,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多,包括江苏、浙江、青岛、上海等。

地方依托智能计算中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支撑当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聚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例如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陆续孵化出紫东.太初、武汉.LuoJia等大模型,加速推动AI在多模态交互、遥感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二是超算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我国超算进入到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国内很多超算中心为加强商业化运行改革,引入专业的超算商业化运营公司,以云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输出超算资源。

2、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先进计算创新成果涌现

算力产业加速壮大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体系较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计算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截至2022年11月,我国计算产业规模约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20%,规模以上企业2300余家,“创新突破、兼容并蓄”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一是整机市场不断发展,高性能计算领域,我国超算系统占有量与制造商总装机量均保持全球领先。二是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国产芯片已初具规模,X86、ARM、自主架构CPU持续深化规模应用,百度、寒武纪等AI芯片加速迭代优化,国产操作系统逐步向金融、电信、医疗等行业应用渗透,鲲鹏生态、PKS体系等计算产业生态日渐完善,覆盖底层软硬件、整机系统及应用等关键环节。

算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基础软硬件持续突破。互联网厂商加速服务器芯片、AI芯片自研,阿里推出CPU芯片倚天710,已在阿里云数据中心规模化部署;百度智能云联合昆仑芯推出第二代昆仑芯云服务器,搭载的昆仑芯2代AI芯片整体性能较上一代提升2-3倍。

开源操作系统欧拉加强更新迭代,在安全性、易用性、生态能力上进一步提升,2023年12月,在2023开源产业生态大会上,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介绍称,鸿蒙生态设备总量超过7亿台,华为自有设备3亿多台。二是新兴计算平台系统加速布局。新型计算系统结构与系统、新型存储系统、领域专用软硬协同计算系统等成为创新热点方向,华为等企业推出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构建包括编程语言、编译器、加速库、开发框架等在内的多样性计算软件栈,降低多样性算力的开发部署难度,提升多样性算力的应用效能。

三是前沿计算技术多点突破。之江实验室等团队联合研发的量子计算模拟器SWQSIM,基于神威超级计算机,可提供每秒4.4百亿亿次的持续计算性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团队研制的“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具备一定编程能力,在图论、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2.4.3 全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1、政策与发展战略:智能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力的重要体现

全球范围内的各国都在制定各自的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以推动AI产业发展。全球许多国家认识到了AI在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增长,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因此已经制定了各自的AI发展战略和政策。在这些战略中,加强AI基础设施的建设被普遍视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在2016年发布的《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加强AI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欧洲联盟也在2018年发布的AI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等。

算力既是数字化的底层基础,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人均智能算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算力排名美国和中国分列前两位,追赶者包括日本、德国等国家。

2、发展趋势:从智算到超算到量子计算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绿色理念贯穿始终

根据相关信息梳理,我们将全球不同地区的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特点总结如下:

从智算到超算再到量子计算,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面临AI算力能耗密度大、成本高、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等问题,仅仅发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能满足庞大的算力需求,因此还需要发展超算中心、量子计算中心。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将开发量子计算领域的内容,帮助增加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带动该领域持续发展。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将以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为支撑,同时兼顾超算中心、量子计算功能,可以配套建设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的公共计算服务平台。

智算中心是构建上层应用、进行数据管理的核心和主体。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主体,汇聚各行业领域数据资源,推动教育、医疗、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数据的内部整合、共享和开放,支撑人工智能与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的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围绕应用场景进行人工智能服务,推动数据共享开放。

注重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始终贯穿发展。从美国、欧盟的智能计算中心来看,正在开发新的技术方案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强度,从而应对计算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智能计算中心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高计算中心的能源效率等,注重计算中心绿色环保,实现碳中和。

互联网、金融、制造业是智能算力需求的主要行业。从行业上看,全球计算力水平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互联网行业、制造业、金融行业。制造行业算力发展水平历年与金融行业接近,在2022年的评估中超过金融行业。从市场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金融行业通用服务器投入规模达124.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6.3%;制造行业投入规模达125.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9.0%;从应用场景来看,在全球高度数字化的背景下,制造行业面临着更激烈的全球竞争,市场变化也更迅速,同时二者的主要算力需求有所差异,金融行业更注重数据的快速交互、高频交易,而制造行业通常需要大规模处理实时数据、模拟生产、优化供应链等,对算力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3、建设现状: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等均高度重视智算中心发展

全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在以快速的速度发展。这些中心通常是由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建立的,并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知识为目标。这些计算中心一般由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建立,他们为AI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知识。

(1)美国在智能计算领域处于国际前列

根据赛智产业研究院,美国智能超算中心布局可基本分为三大体系:美国能源部下属六大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依托高校的智能超算中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的Ames研究中心超级计算中心。

美国能源部智能计算中心在构思、设计、建造及运维方面全球领先。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以及IBM、NVIDIA公司成立超级计算机卓越实验中心,联合开发新一代HPC计算机,使用IBM的Power处理器及NVIDIA的Teslak加速卡,浮点性能至少10亿亿次,最高的可达30亿亿次,主要研究核武器、核安全、天文、能源、气候、宇宙、新能源等领域。

多维度机构配合共同发展超级计算行业,并注重绿色环保。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与美国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为全世界科学家提供免费的、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资源,在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纳西大学等高校布局。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美国最大的公共超级计算中心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业务主机为Abe。美国德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可视化工具、教育、县级计算、数据管理,业务主机为Stampede。

2)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的Ames研究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应用于天文、航天、气候、军事等领域,如模拟未来太空任务、预测人类活动对气候模型影响、设计安全高效的太空探索工具和航天器等。3)美国企业智能计算中心注重绿色环保。2020年4月,谷歌宣布致力于让所有数据中心实现24/7无碳能源目标,其碳智能计算平台将帮助谷歌根据计算负载来匹配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量子计算成为智能计算发展的新重点。

1)政府端:2020年7月,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投资7500万美元在全国建立三个量子计算中心。新的研究所获得25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开发量子计算领域的内容,以帮助增加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带动该领域发展。三个量子计算中心将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大学,且每个中心所攻坚的方向不尽相同。

2)企业端:美国互联网企业也在布局量子计算中心。2020年8月,亚马逊宣布全面上市量子计算管理服务平台Braket,这是一个探索和设计新颖的量子算法开发环境全面管理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的产品。客户可以点击Braket来对在云中运行的模拟量子计算机上的算法进行测试和故障排除,以帮助验证其实现,然后在D-Wave,IonQ和Rigetti的系统中的量子处理器上运行这些算法。

(2)欧盟聚焦数字主权布局超算和量子计算

政策高度关注,打造智能计算生态环境。2019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EuroHPC)》,宣布将在欧盟成员国中选定8处地点建设“世界级”超级计算机中心,项目总预算高达8.4亿欧元,将用于个性化医疗、药物和材料设计、生物工程、天气预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服务对象包括欧洲学术界、工业界和公共部门等各类用户。这一举措标志着欧洲朝着成为全球顶级超级计算区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致力于联合欧盟各国建设世界级的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在超算系统及应用性能等方面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和创新性的高性能计算生态环境。

AI是欧盟发展智算的重要动力,同时欧盟重视面向未来的量子计算等技术。

1)2020年10月,欧洲云计算平台“GAIA-X”项目正式发布:旨在为欧洲提供“强大、具有竞争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以减少整个欧洲对国外云厂商的依赖。GAIA-X云计算平台将于2021年正式上线。2019年4月,欧盟设立一项新的92亿欧元资助计划——“数字欧洲计划”,以确保欧洲应对各种数字挑战时有具备所需的技能和基础设施。2020年12月,欧盟拟为“数字欧洲”计划拨付75亿欧元,其中22亿欧元用于超级计算,21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

该计划具体包括:在2021年底前至少收购1台百万兆级超级计算机;在健康、制造和能源等领域建立可用于人工智能的全欧数据空间及测试设施;部署泛欧量子通信基础架构并支持建立网络安全产品认证计划;专设人工智能、高级计算和网络安全硕士计划等。

2)2020年9月18日,欧委会针对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执行体发布了新章程:拟投资80亿欧元支持以百亿亿次计算和量子计算为主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和创新,并培养必备的基础设施使用技能,为欧洲打造世界级的超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维持并提升欧洲在超算和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水平。EuroHPC主要聚焦5大核心领域,分别是基础设施、超算服务的联合、技术、应用,不断拓展的用途与技能。

欧盟的智算发展主要依赖非欧洲的科技巨头。如亚马逊、微软、谷歌、IBM、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行业巨头。西门子MindSphere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基础设施服务主要依赖亚马逊AWS和微软;雷诺、德意志银行和汉莎航空依赖谷歌云;大众汽车与AWS签署了云计算服务协议;法国卫生部选择微软公司来存放其研究数据;阿里云与沃达丰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德国数据中心,并与西门子合作将MindSphere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将部署在阿里云上,共同发展中国的工业物联网;腾讯云联合SAP、西门子等软件厂商着手于打造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等。

绿色环保也是欧盟发展智能计算的重要主题。2020年3月,欧盟资助的GREENDC项目正在开发新的技术方案来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强度,以应对全球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该项目汇集了来自英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5个学术、工业联合团体,其宗旨正是有效降低能耗,创建更加绿色环保的数据中心。

2021年1月,欧洲范围内的25个数据中心服务商与云供应商,以及17个协会共同签署一项协议,即到2030年使欧洲数据中心在能源消耗上保持中立,实现气候中和目标,这是确保该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努力。

(3)英国成立国家计算能力中心和量子计算中心,新加坡建立智能计算中心

英国创建国家计算能力中心。2021年3月,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哈特里中心宣布将联合爱丁堡大学超级计算中心(EPCC)在英国创建一个国家计算能力中心,命名为EuroCC@UK,成为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欧洲30多个国家能力中心组成的新网络的一部分。STFC表示,该项目将向公共部门、学术界和工业界开放,支持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

该网络将提供一个分享先进计算的最佳实践和专业知识的平台,高性能计算(HPC)、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和人工智能成为重点技术领域。EuroCC@UK将展示英国目前的专业知识,并开发培训、软件支持和行业参与项目。中小企业将从这些技术和项目中受益。同时,EuroCC@UK还将开展理念创新活动,保持英国的科学和工业研究社区参与欧洲高性能计算。

2020年,英国研究与创新局宣布将在5年内提供9300万英镑的资金,建设量子计算中心。量子计算中心将在伯明翰、格拉斯哥、牛津和约克的四个大学进行建设,中心将建在牛津南部的哈威尔校区,建筑预算为3000万英镑,总共将有17所大学和132家公司参与其中,校园已经具备足够的电力容量和其他基础设施。该量子计算中心将有助于加快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以支持英国计算中心产业和更广泛的最终用户群体的发展。

联合德国等国家,新加坡大力发展超算和智算。

1)2016年新加坡建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提供新加坡最先进的计算、数据和资源设施,支持用户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促进行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试验设计、并优化技术。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连接资源,力求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为所有的用户提供高速的使用体验。

2)2020年12月德国英飞凌半导体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斥资2020万美元在新加坡建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中心:这笔投资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项目、员工培训以及开展合作。根据规划,1000多名员工将接受人工智能技能培训,目标在2023年前启动25个这一新兴技术的项目。新加坡创新机构、起步公司、高等学府以及研究机构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可以利用英飞凌的丰富数据为实际问题开发解决方案。英飞凌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以及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合作,培养新一代的员工和创新者。

2.4.4 我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1、政策与发展战略:政策高度关注,已成为国内科技产业发展重要战略

政策大力催化,战略领衔发展。国家已出台多项智算中心相关政策,推动智算中心发展。其中,《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快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部署,《“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统筹建设面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算力和算法中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

五部门发文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再次彰显政策支持决心。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重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

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以网络化、普惠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政策强调算力建设并且给出明确目标,有助于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智算中心建设布局浪潮快速掀起,数十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智算中心。智算中心能够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性能智能计算支撑,将经济、社会、产业中各种模型、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并支撑智能化的产业、服务和治理。智算中心是具有强公共属性的开放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对大区域的数字化辐射带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国家政策规划出台,我国智算中心掀起落地热潮。当前我国数十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智算中心,整体布局以东部地区为主,并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未来,随着我国智算中心布局的持续优化与完善,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和解锁,智能算力需求将得到更大释放,智算中心的赋能作用将被进一步激发。

2、发展趋势:应用快速发展催生海量需求,普惠、绿色也将成为重要趋势

(1)AI应用侧快速发展带来长期、海量的计算需求,智算中心是发展“东数西算”发展的关键

ChatGPT能够实现当前如此强大的交互,离不开背后庞大的算力支撑。根据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官方公众号,ChatGPT的总算力消耗约为3640PF-days。按近期在国内落地的某数据中心为参照物,算力500P耗资30.2亿落成,若要支持ChatGPT的运行,需要7—8个这样数据中心支撑,基础设施投入需以百亿计。

“东数西算”工程是推进国内算力发展的整体规划。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智算中心业务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关键。通用算力主要用于计算复杂度适中的云计算、边缘计算类场景,通常这些场景对实时性有一定要求,不适合完全将本地数据搬到异地计算。超级计算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与工程计算等领域,且不同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加速卡、框架等各不相同,商业化服务门槛高。

因此,更适合“东数西算”工程的是智能计算中面向承载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大量非实时算力需求业务,而智算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细分领域业务的算力需求匹配相应的计算能力。在“东数西算”工程下,智算中心可实现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动态业务需求,在云、网、边之间实现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

(2)算力普适普惠化是大趋势,相关服务生态逐步构建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带动数据、算力跨域流动,实现产业跃升和区域平衡发展。根据未来智库官网,算力服务作为算力输出的关键,以多种场景化云服务为代表,成为全新的交付形式。算力的分布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最高性价比的算力,基于分布式云技术,近源交付云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算力成本的同时,将算力输出进工厂、社区和乡村,以算力服务的方式布局到用户身边,用户按业务需求采购算力、存储、带宽等专业服务,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

依托智算中心的超大规模预训练能力,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将不必从零开始开发。根据未来智库官网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实现在众多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只需结合领域数据进行调整和增量学习,即可形成具有良好精度和性能的下游应用,助力各行业智能化升级,实现智能算法应用的普适化。

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成为发展重点。根据未来智库官网,智算中心具有高功率密度属性,随着服务器主流芯片的功耗不断增长,用于AI训练的机器单机柜功率密度将大幅增加,传统的风冷模式已无法满足智算中心的制冷散热需求,液冷技术的应用为智算中心绿色化运转提供了解决思路。液冷是指借助高比热容的液体作为热量传输介质满足服务器等IT设备散热需求的一种冷却方式,比传统风冷具备更强的冷却能力,其冷却力是空气的1,000-3,000倍,热传导能力是空气的25倍。同等散热水平时,液冷系统相比传统风冷系统约节电30%-50%,数据中心PUE值可降至1.2以下,甚至接近于1。

3、建设现状:已有超过30个城市建设智算中心,未来前景广阔

(1)政府主导,坚持自主技术路线统筹规划建设

政府是国内智算中心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建设这些中心,并且一直坚持自主技术路线。政府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也在投资上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例如,政府已经在各地设立了一系列的AI创新中心和AI产业园区,旨在推动AI的创新和产业化。

政府也坚持自主技术路线,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原创性研究和开发,推动AI技术的发展。政府鼓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限制。政府主导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投入上,还体现在政策的引导和规划上。政府通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这有助于聚焦资源,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大发展意义。截至2023年8月,根据新京智库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0座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智算中心(不包括企业自主建设的智算中心)。未来随着AI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智算中心数量还将快速增加。

(2)企业主体,构建市场化管理运营机制

企业特别是科技巨头也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大型的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自己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中国的企业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应用,另一方面,企业在中国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中,不仅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提供了市场化的管理运营机制。相比于政府和学术机构,企业更注重效率和效益,这有助于提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IDC数据,截至2023年4月,国内已有超过10座由大型科技企业主导的智算中心。

4、建设、运营模式:多元化模式并存,政府和科技巨头仍是主导力量

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构建背景下,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纷纷将智算中心作为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升数字经济能力的有力工具

(1)常见的建设模式:独立投资、第三方出资、SPV模式

独立投资建设模式:以政府、企业或者科研机构为投资主体,也是当前最主流的形式。

1)政府:对建设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管理,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专项债券发行等,建设完成后智算中心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出于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服务的考虑,不同规模的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智算中心的投资主体,由园区管委会出资建设智算中心。

2)企业:旨在服务于特定产业发展和特定场景应用。部分负责投资的企业可以同时作为智算中心的建设方,部分负责投资的企业需要联合专业化建设企业进行施工。由于智算中心投入一般较高,往往由大型科技企业承担建设。

3)高校或科研机构:建设一般以智能计算平台为主,服务场景相对单一,建设成本比智算中心小。平台可以向师生、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的算力支撑,服务于科研教育场景,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叠加智能算力,为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支持。

由第三方出资的建设模式:智算中心建设的第三方一般为国有控股企业。该模式下,既实现了政府对项目的建设全过程把控和需求的充分对接,还能有效利用相关国有控股公司已有的科技、人力资本、平台资源、市场等优势。智算中心建成后归第三方公司所有,可以由政府承诺用其他项目进行补贴或者置换。具体细分为两类。一种是由地方政府成立新的国有控股公司,专门负责智算中心的建设投资,另一种由地方政府委托或者授权已有的国有控股公司负责出资。

基于特殊项目公司的建设运营(SPV)模式: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智算中心建设运营项目公司,双方在合作框架协议下按比例出资建设智算中心。政府既可以直接投资参与项目建设,也可以通过国有控股公司、下属事业单位等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公司需要由政府授权,按照公司化方式独立运作,负责设计、融资、建造和运营等,向政府、企业提供服务或产品并收取费用。该模式优势在于能够节约政府部门的项目建设成本,实现建设资金筹集,同时启用了专业化建设团队,项目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中效率较高。

(2)三类常见运营模式,运营内容逐渐多元化

智算中心出现时间尚短,其运营模式极具探索性,可按照运营方、服务类型、服务内容三方面分析。

运营主体选择:指具体负责智算中心投入建设使用后的运营服务机构。

1)“投-运”一体化模式:即由项目投资方出资成立实体运营公司,负责管理算力服务和生态服务。团队成员一般包括运营公司自身管理职能部门,算力服务营销人员、技术支持工程师等算力建设方人员等组成。

2)“投-建”合作模式:即由投资方和承建方共同成立新公司,专职负责算力的运营和对外服务等。该模式下,可以形成投资方和建设方的运营联合,实现运营风险共担,特别是考虑到智算中心后期维护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在此种方式下,可以保证运营的专业性和高产出。

3)“建-运”一体化模式:具体由承建方成立运营公司,专职负责算力运营和对外服务。考虑到这种模式下由承建方单独承担运营风险,可以由政府给予运营费用补贴,为了约束运营公司经营行为,可由政府对运营公司进行算力利用率等指标的考核。运营收入收益可以由运营方和政府部门共享。

服务类型和内容逐渐多元化。

1)服务类型:服务对象包括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

2)服务内容:包括提供数据服务、算力服务、算法服务、生态服务等。

2.4.5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1、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发展的新形势

智算中心能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产业的落地应用,从而带动各个产业的提质增效。农业方面,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的目标,智算中心可以提供数字农业专有算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助力农业生产信息化目标的达成。

工业方面,智算中心可以为工业生产的多个场景提供算法和算力支持,提高生产效率。生活服务业方面,智算中心可以为电子商务、智能家居、新零售、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带动产业智慧化升级。此外,智算中心也可以为新业态提供基础算力支撑,带动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数字交易等新业态的发展。

经济效益方面,智算中心将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据IDC及浪潮信息预测,2020年至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9%、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9%。智算中心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基础算力支持,带动相关产业增长。

社会效益方面,智算中心可集成各方优势,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智算中心在提供公共算力基础设施支撑的同时,兼具产业“聚合器”和“孵化器”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联动,搭建跨行业领域的沟通平台,集成政府、企业、研究院所等多主体的优势促进更多AI应用场景落地。此外,智算中心已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可帮助打造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服务于社会治理、智慧安防、移动支付等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各行业智能化水平较低,需要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发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2.0》,目前我国85%以上的人工智能算力集中在互联网、公安行业,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交通、能源、制造等领域还没有得到深度应用,对公共服务、生产、分配交换等社会治理、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作用仍待提高。未来通用性大模型的开放可以加快行业模型开发速度,实现应用场景的快速复制。各地也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基于大模型结合本地优势产业,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应用。

2、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需要符合国家“双碳”目标的新要求

近年来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效指标日渐严格。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出台文件,不断规范数据中心的能耗管理和PUE值。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目前对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要求已从2017年的1.5降至2021年的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平均PUE更是要求进一步降到1.25以下。“东数西算”工程要求东部地区PUE目标不超过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能效指标更加严格。

智算中心可以通过发展节能技术、算力调度等方式降低能耗,满足低碳发展要求。近年来,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及制冷、供电技术的不断改进,智算中心的平均PUE值已经有了较大改善。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发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2.0》,2013年以前,全国对外服务型数据中心平均PUE在2.5左右,而到2019年底,全国对外服务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近1.6,实现质的飞跃。未来,智算中心建设可以着重发展高制冷效率的液冷技术降低制冷能耗,并通过建设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实现算力调度,继续提高算力设备使用效率。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目标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运营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满足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需求

2.2.2 智算中心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关键

2.2.3 AIGC专用智算中心已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必然选择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相关产业政策为项目开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3.2 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3.3 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全球算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2.4.2 我国开启算力赋能数字经济新篇章

2.4.3 全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2.4.4 我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2.4.5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服务规模

2.6 项目商业模式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1 地理环境

3.1.2 交通运输

3.2 项目选址方案

3.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智能算力中心的整体架构

4.1.2 智能算力中心技术架构体系

4.1.3 智能算力中心异构集群部署方案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智能算力中心算力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2 公用及辅助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项目招标

4.5.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运营方案

5.1.1 销售模式

5.1.2 研发模式

5.1.3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4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2.4 电磁污染及预防措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5.3.2 人力资源配置

5.3.3 人员培训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及参考依据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7.3.2 污染控制目标

7.3.3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3.5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4.2 项目能耗情况

7.4.3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政策及市场拓展风险

8.2 技术人才风险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9.1.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9.2 思瀚产业研究院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思瀚编制,严谨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