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通讯网络

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思瀚产业研究院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07-14

1、项目概述

本项目把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网络,研发空天地高逼真实景数据智能融合技术,构建全景沉浸式智慧地球,从形似走向神似,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依托公司在遥感、测绘、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面向城市、乡村、流域、产业、基建、金融、保险、娱乐以及居民生活等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领域,创造成熟的产业化、生态化商业应用模式,提供“数据+平台+应用”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现不同行业的产消融合、协同制造、服务延伸和智能决策,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建设。

2、项目可行性分析

(1)相关产业政策分析

2020 年 9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同年广州、重庆、郑州等地相继出台文件,提出全面建设 CIM 基础平台,预计在 2025 年,以 CIM 基础平台为底座,推动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社区、智能建造、智能城管等领域的应用。

2022 年 1 月 12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天地一体、无人机、空间信息基础(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时空数据、遥感遥测、数字乡村、智慧出行、构建城市多维地理,构建城市要素“一张图”,采用关键软件和集成技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2 年 2 月 24 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其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需求牵引、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

(2)相关行业市场分析

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再度被抬高,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规划正处在启动的初期,市场潜力巨大,近期以数据采集、平台搭建为主,后续基于实景三维数据会延伸出诸多应用场景,影响诸多业态,实景三维中国工作开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到 2035 年要求地形级实景三维优于 2 米格网,城市级实景三维要求优于 5 厘米级分辨率,且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2026~2035 年 10 年间实景三维建设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 2021 年 4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 2005 年的 2.6 万亿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39.2 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 2005 年的 14.2%提升至 2020 年的 38.6%。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3)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稳定的客户资源

公司面向自然资源、国土测绘、交通水利、减灾应急等行业,承接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行业经验较为丰富。同时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公司积累的这些客户资源将为公司的盈利持续性提供良好保障。公司在全国设有 100 多个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4)公司拥有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已有“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业务布局,形成了包含多颗国内外光学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池,同时通过发射自主 SAR 卫星宏图一号星座,能够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 SAR 卫星数据。航天宏图湖南无人机子公司已部署无人机生产线,形成 U12、U15、U28 等无人机产品系列,技术成熟。

基于公司 PIE-Map 核心产品研发混合现实智慧地球应用平台,可构建涵盖太空、地理、大气、海洋、电磁等多维度虚拟仿真应用场景,目前形成了规划论证、推演模拟、分析评估等系列虚拟仿真产品,可满足军事、航天、林业、气象、国土、农业、民政等多个行业的虚拟仿真应用需求,具备多尺度多场景无缝融合、高性能场景渲染、全要素实时接入与动态感知。公司自主研发了特种环境仿真沉浸式体验系统、ARVR 气象海洋环境仿真系统、PIE-AR 混合现实仿真软件、PIE-VR虚拟现实仿真软件、海洋环境 VR 虚拟现实仿真软件、粤港澳大湾区海陆一体化综合展示平台、VR 多人协同、AR 虚拟演播、智慧城市、北斗卫星桌面版、北斗卫星 VR 版等产品,并先后有 8 个产品成功申请软著。

(5)公司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

公司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既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确保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又能够把握住市场机遇,适时制定有利的经营战略。分管负责公司技术、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重要部门的经营管理团队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了解及全面的把控,并始终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认知和敏感性。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遥感应用产业领军人才和地理信息、测绘技术人才,此外公司还完善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改革用人用工制度提高队伍素质,激发人才活力。

3、项目必要性分析

(1)空天信息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天地一体、无人机、空间信息基础(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时空数据、遥感遥测、数字乡村、智慧出行、构建城市多维地理,构建城市要素“一张图”。

近年来,信息化实现了跨部门,跨学科的融合,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生产生活中。得益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增强现实、5G 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地各部门正在通过多种手段,从 CIM 平台到实景三维,不断探索建设城市空间数字基底的最佳路径。空天信息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迅速发展,高分辨率高频次的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成为可能。

公司已经规划自主运营的高分辨率遥感SAR 卫星星座,同时已接入多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的数据源,但由于产业数字化转型依赖更高精度、更高频次的数据,因此仅仅使用遥感卫星在观测能力上存在分辨率不高,受过境等因素限制等问题。与航天遥感相比,航空遥感系统具有自主性强、信息维度广、数据精度高、综合效率高、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服务领域可广泛覆盖农业、林业、海洋、测绘、环境、灾害等。航空遥感测绘的分辨率和精度更高,影像更清晰,同时应急响应快,特别在地震、水灾等紧急灾害发生时,可以对一个区域进行连续性、全天时的覆盖和监测,解决小范围、厘米级、快速覆盖的观测需求。因此本项目将规模化的建设空基数据采集能力,探索地面信息采集技术,逐渐形成航空与航天互补,地面辅助的空天地一体化全息感知体系。

在卫星遥感基础上,发展低空遥感,需要大量的无人机平台,本项目采用自建无人机生产线代替购买,主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采无人机的性能较难满足大面积实景三维作业需求。①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航测系统大都无法在无像控点参与解算的情况下,实现地籍或地形测量所要求的精度标准;②目前市面上很多无人机相机镜头无法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从而难以调节镜头的进光量、增加有效作业时长,作业效率低下;③外采无人机平台、载荷、软件集成度低,用户体验欠佳。

第二,公司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积累和验证,自建成本可远低于市场价,按照公司投产期内无人机需求量,自建无人机生产基地可大幅节省成本。

第三,自建无人机生产线,有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自产的无人机为定制化研发,具有易于操作、长续航能力、多载荷兼用、自主反应等优势,有利于强化公司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建设,提升行业地位。

本项目依托规模化的无人机航测能力,以及自主 SAR 卫星数据,能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数据感知,结合关键软件和集成技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构建混合现实智慧地球具有现实的市场需求

传统的地理信息通过对二三维场景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视化的初级问题,但是对于整个地球实体以及经济发展涉及的各类要求,难以进行全域孪生的映射;其次由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环境及实体的感知手段多,融合应用水平低;再次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的表达,缺少用标准化范式对实体及属性进行一致性表描述,难以进行精准建模,效率低下。

本项目通过构建混合现实智慧地球,融合空天地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的各类信息,实现对实体世界的实映射。通过信息数据与物联网的全景交互,得到实时、精准、融合的反馈,从而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居民工作生活方式便捷化的现实需求,并为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3)项目建设是对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22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打造沉浸式的智慧地球,将是数字城市的理想目标,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高度。对于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对传统的领域,从二维走向三维,从立体走向沉浸式体验,是实现智慧化的重要设施和基础能力,能够满足“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重要需求,是对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

(4)项目建设是公司打造“空天信息商业应用引领者”的必然途径

航天宏图作为国内领先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拥有海量卫星数据资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挖掘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基础,具备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数据感知体系的先天优势。公司瞄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的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开展相关核心技术持续攻关;面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市场需求,开展了大区域、规模化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面向特种领域及行业部委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分析市场需求,开展了智能遥感解译自主训练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云端自动识别解译的精度。引领空天信息商业应用,是公司未来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本项目依托公司已有遥感数据资源以及技术优势,布局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实现对地观测从亚米级到厘米级的跨越式发展;结合实景三维技术、VR 技术、MR 技术,探索沉浸式智慧地球全景构建,服务政府、企业和公众,是公司拓展空天信息商业应用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的必然要求。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 12.19 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7.56 亿元。

5、项目备案手续

本次募投项目涉及的备案程序正在办理过程中。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