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通讯网络

常州华罗庚高新技术开发区-精测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07-14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由控股子公司常州精测在常州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锂电池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66,978.31万元,建设期为1.5年。本项目基于公司现有技术基础及生产管理经验,通过建设生产研发场地,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等,提升公司锂电池中后段产品的生产能力,助力公司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下游锂电池厂商不断扩大的生产设备需求,符合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具有良好的经营前景。

2、项目的必要性

(1)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随着能源转型政策持续推动、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习惯逐渐改变和配套设施持续完善等,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趋势已经确立,将带动上游动力电池及生产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其中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13.40%,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动汽车注册量超过12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11.20%;另一方面,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2021年产能持续紧张并纷纷加大产能投资,根据GGII初步统计,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投扩产项目约60个(含募投项目),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规划新增产能超过2.5TWh;第三,国内锂电池生产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根据GGII调研显示,中国2021年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0.30%,达575亿元。

随着上游动力电池厂商规划产能的逐步落地,国内锂电设备厂商迎来长期较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本项目投资建设锂电池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更好的满足下游市场需求,提升盈利水平。

(2)紧跟行业整线化和智能化趋势,拓展中后段产品布局,提升竞争力

在锂电池生产设备价值量中,中后段生产设备价值量占比较高,合计约为60%。其中,中段以叠片机为核心设备,后段则以化成分容系统为核心设备,具有较高的价值量,也是整线化和智能化实施的关键节点。随着锂电池厂商进入快速扩产期,对锂电设备稳定性、生产效率和一致性提出更高的需求,行业整线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具有多产品或整线供给能力的锂电池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公司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紧跟行业整线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中后段主要产品布局和提升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包括切叠一体机、化成分容测试系统、电芯装配线和激光模切机等,有利于提升与下游锂电池厂商的合作粘性和深度,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提高业务竞争力。

(3)解决生产办公场地限制,助力业务发展

常州精测自设立以来,一直采取租赁场地的方式进行生产办公。由于租赁场地面积有限,且锂电池生产设备通常体积较大,现有生产办公场地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增长的需求。此外,现有场地为通用厂房,与独立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整个生产运营的高效实施。

公司通过本募投项目的实施,建设锂电池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能够落实大力拓展新能源装备业务的战略方向,有效解决新能源领域生产办公场地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设备研发制造和批量交付能力,为新能源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项目的可行性

(1)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上游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产,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快速增长。GGII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70GWh,未来5年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50%。从具体的产能规划来看,头部企业均有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如CATL、中创新航、蜂巢能源2025年锂电池产能规划均已超过500GWh。

下游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产能的快速增加,将直接带动上游锂电池生产设备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测算,预计国内2022-2025年规划落地的电池产能分别为448/635/606/416GWh,按照单GWh设备投资额2.30亿元测算,对应的国内锂电设备采购规模分别为1,030/1,461/1,394/957亿元,为国内锂电设备厂商带来长期较大的发展空间。

(2)项目所在地具有良好的产业资源

常州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基地。根据常州市工信局数据,2021年车用动力电池产量超57GWh,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12月,动力电池已建(含在建)产能超230GWh,为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和时代上汽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的总部所在地。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加大投资扩产节奏,如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规划为500GWh,蜂巢能源2025年规划产能达到600GWh,较2021年底现有产能增幅较大。

本项目在常州金坛华罗庚高新区建设生产基地,有助于深入了解下游头部客户生产工艺特点,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协作和研发协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此外,由于锂电池生产设备体积较大,就近建设生产基地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及时交付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

(3)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技术积累和装备制造经验

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客户开发,已储备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具备持续议》,确定公司为其锂电设备的优选合作商,在锂电设备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迭代产品,提升双方产业竞争力。

公司依托在平板显示和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装备制造经验,具备针对系统项目开发集成的研发生产经验,具有将运动控制、视觉检测、分布式处理系统等成熟技术结合动力电池厂商工艺特点进行定制开发的能力,为锂电池各工艺段生产装备的快速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公司具有丰富的智能装备生产管理经验。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平板显示、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智能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建立了成熟的智能制造体系,具有较强的批量交付能力,可保障设备交付的及时性和产品的一致性,为公司新建生产基地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4、项目投资概况

项目投资预算总额为66,978.31万元,包含建筑工程费49,530万元、设备购置费5,666.2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64.77万元、研发费用3,512.25万元、预备费1,143.03万元及铺底流动资金5,061.9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53,000万元。

5、项目实施主体及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主体为控股子公司常州精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业路北、纪庄河西。

6、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经测算,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46,500万元,本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5.96%(按照预期取得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适用15%所得税税率),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8.12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7、项目备案与环境保护评估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于常州市金坛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登记备案项目代码为2109-320413-04-01-678778;本项目无需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相关规定。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